魏则西和陈仲伟是一条藤上结的两个苦瓜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www.cwzg.cn)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保留本声明】
魏则西和陈仲伟是一条藤上结的两个苦瓜
——扭曲的“市场化”害死人
【摘要】假如魏则西有个亲戚,由于魏则西事件去把治疗魏则西的医生杀了,社会该如何评价?一个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个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看起来毫不相干,但是一个字把他们俩连起来——医,他们俩是一根藤上结的两个苦瓜,这根藤就是扭曲的医疗系统市场化。不整治扭曲的“市场化”乱象,悲剧随时会再度发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魏则西,因为患滑膜骨瘤,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后因治疗无效死亡。5月1日,魏则西去世后的第18天,公众号“有槽”发表文章《一个死在百度和部队医院之手的年轻人》,引起了互联网的一阵大潮,矛头直指“百度”、“部队医院”、“莆田系”。
京华时报讯(记者樊瑞)5日17时20分许,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在家中被一名男子砍成重伤,身中数十刀,男子随后跳楼身亡。昨天中午,在经过长达43个小时的连续抢救后,陈仲伟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辞世。医院发布通报称,砍人者之前曾找陈仲伟纠缠,自称1991年找其做过口腔手术,现牙齿变色要求赔偿。
广东省人民医院发布通报,被砍伤的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因抢救无效,于次日天12时39分不幸辞世,享年60岁。
一个是求医无效早夭的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被并不具有医治他的病的资质的医院折腾一段时间以后,留给家人一个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抱憾而去。
一个是正处在经验丰富的黄金时期的资深医师,让很多人脱离疾病和痛苦,却救不了自己。
两个人看起来毫不相干,但是一个字把他们俩连起来——医。
如果仅仅是从同情的角度看问题,同情魏则西的会在医患关系上指责某些医生见利忘义,医德沦丧;同情陈仲伟的,感叹医生连自己也救不了,何谈治病救人。
根源究竟在哪里?
也是跟魏则西事件一样,众说纷纭。但是本人认为,他们俩是一根藤上结的两个苦瓜,这根藤就是扭曲的医疗系统市场化。
请注意,关键在于“扭曲”这两个字,本人并没有完全否定“市场化”,否则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又会来找我麻烦。
像教育和卫生系统属于公益性很强的行业,是不应该推向市场或者应该谨慎推向市场的。一旦政府一推了之,就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
在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上,从人数上看,患者是多数人,医生是少数人。但是,医生却是强者,在市场化的一开始,一,医生可以决定患者能否得到治疗或者及时的治疗,那时候,有人因为一下子没有能够拿出钱而被耽误抢救而丧命;二,医生可以决定对患者的治疗程度,如果患者不给红包患者红包里面的钱数额少,就拖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三,医生还能够主导出了医疗事故以后的处理走向,不懂得医学的患者有时候死了也是白死,如果医疗行政管理部门不主持公道的话;四,医生可以决定患者治病以后付出的经济代价大小,有时候,一些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却是被治疗以后的天价医药费压垮。
这些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也并不是个别现象,就像在教育等系统出现不正之风一样,当教师在金钱也成为指挥棒之一的情况下,只能把学生当成商品,教书育人的宗旨自然就让位于“教育产业化”,各种乱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各行各业都出现的不正之风,媒体应该怎么样?闭上眼睛为“市场化”大唱赞歌?当然,在各行业都所谓“市场化”的情况下,媒体也有可能被逼良为娼,搞“有偿新闻”或者“有偿不新闻”,如果是这样,民众真的是没有活路了。
有人把医患矛盾的激化归因于媒体,他们认为:
【 现在越来越多的无良媒体,热衷于将各种恶性事件盘点出来,非要让大家形成“刻板印象”,貌似医生个个都是利欲熏心,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纷纷把人往死里医……貌似教师都是人面兽心,道德败坏,猥亵强奸,无恶不作,把孩子们都往沟里带了……这种舆论导向,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毕竟无论哪个职业,总会有几个坏蛋存在的,但毕竟是少数,如果无良媒体为吸引眼球,将极端个例升级为普遍现象,那么也很可能将我们的社会往沟里带,让人们根本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导致整个社会完全崩塌。】
这种说法不但有片面性,而且有点“拉屎不出赖地硬”的味道,像这次杀医事件,也是极个别现象,那么是否媒体也不应该报道呢?否则算不算等于把全社会都描绘成变态,【将我们的社会往沟里带,让人们根本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导致整个社会完全崩塌】呢?
也有人认为: 【造成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当然是“看病贵”、“看病难”的现有体制,在这样的体制和“全方位腐败”的大环境下,令人咋舌的“高药价”和巧立名目的收费项目,加上医生收“红包”、滥开“大处方”、态度冷漠及如“莆田系”与军队武警医院合伙蒙骗患者等诸多因素,“合力”制造了如今医患之间信任感的下降。患者的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安全没有了保障,医生的安全又怎么会有保障?
此外,一些医患纠纷得不到公平、公正的解决,也是加剧医患矛盾,导致部分患者亲属产生“你不给我说法,我就给你说法”的冲动。笔者借此建议,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一支独立于行政系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与公信力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而不是出了医疗事故后,临时拼凑一个包括当事医生领导、同事、同学在内的医疗事故鉴定小组。】
有人还罗列了一些当今社会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办事找关系,然后给好处,以至于孩子上学给老师送礼,亲属生病给医生送“红包”都成了“潜规则”。而反过来,那些凡事都要找人的“底层”群众,又会通过制假售假,拿“注水肉”、“地沟油”甚至有毒食品来祸害包括收取“红包”的这类人。久而久之,社会互信逐渐丧失,换来的只能是群体性“互害”。】
在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的分析上,还有点道理,至于所谓“群体性互害”,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回避了或者不愿意说出事情的本质——扭曲的“市场化”才是这一切的万恶之源。
“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加财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唤醒人们心中的人性恶,为了“利己”,不惜“损人”,或者只顾“利己”,顾不上是否“损人”,这才是“群体性互害”的根本原因。那么,同样是“市场化”,为什么其他某些国家就没有或者很少出现这种问题呢?关键在于,我们目前的“市场化”被一定程度扭曲了,或者说,没有纳入法律的轨道。
缺德的“市场化”,脱离监管的“市场化”,不受法律约束的“市场化”,出现各种乱象是必然的,出现“群体性互害”也是必然的。
再回到医患关系上面来,按照前面的论述,在扭曲的“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作为强者的医生,如果不能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难处,极有可能有意无意中就损害了患者的切身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怪媒体,除非媒体进行了无中生有或者夸大的报道,否则通过每个人都拥有的自媒体的以讹传讹的信息传播,很可能更加糟糕。期望靠媒体的装聋作哑来回避客观存在的社会矛盾,实际上是标准的“鸵鸟政策”。
在扭曲的“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作为强者的医生如果不能与患者好好沟通,误会和矛盾就有可能酝酿和产生,如果搁一些心态扭曲的患者身上,就非常有可能做出一些非常极端的事情,陈仲伟不是第一个受害者,如果“市场化”被扭曲的现象不能及时纠正的话,陈仲伟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有人这样假设,假如魏则西有个亲戚,由于魏则西事件而去把负责治疗魏则西的主治医生给杀了,社会会如何评价呢?
说到底,陈仲伟和魏则西都是扭曲的“市场化”的受害者。
那么,是否应该抛弃“市场化”,回到计划经济去呢?本人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如果不整治扭曲的“市场化”带来的乱象,陈仲伟和魏则西的悲剧随时会再度发生。
百度为了钱,刊登虚假广告,误导了魏则西;武警二院为了钱,违反规定,把科室外包;莆田系在没有这种医疗资质的情况下给魏则西治疗,最后的结果是,魏家人财两空。
据说杀害陈仲伟的凶手与陈仲伟的纠葛起源于25年前,也就是说医疗卫生系统“市场化”弊端凸显的时期,很多病人死在医院大门外的事情基本上发生在那个时期,那个时候的媒体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开明,能全方位曝光各行各业的黑暗面,相反,恰恰是为了维护改革开放大局,粉饰太平的情况更多,所以,把陈仲伟之死归因于媒体是不公平的。更多的是当时扭曲的社会现象反映到凶手扭曲的心灵中,再加上如果他真的是有精神病的话,那么这一切就完全顺理成章了。
“市场化”还没有到寿终正寝的地步,最起码现在还有人把“市场化”当成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目前人们必须并且可能做到的是尽可能消除“市场化”的消极因素,把它纳入道德、法律和行政监管的轨道,尽量让它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这才是正道。
至于那些趁百度出现失误之机煽风点火要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人,老夫对他们嗤之以鼻,去,哪凉快哪呆去!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5/2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