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美元、建设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要和一带一路相适应

中国钢铁、水泥的产能世界第一,但基础建设总有饱和的时候,房地产也总有社会承担不起的时候,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的发展十多年后,基建方面的产能相对过剩了,钢铁水泥卖不出去了,市场举步维艰了,于是调整产业结构就迫在眉睫。

 

撇开美元、建设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要和一带一路相适应

 

中国钢铁、水泥的产能世界第一,但基础建设总有饱和的时候,房地产也总有社会承担不起的时候,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的发展十多年后,基建方面的产能相对过剩了,钢铁水泥卖不出去了,市场举步维艰了,于是调整产业结构就迫在眉睫。这个时候提出去产能、去库存无疑对解决眼前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但正如同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一样,如果生搬硬套搞什么“立竿见影”式的一刀切政策,那么同当年的计划生育一样,到某个时候也是会遗患无穷的。事实上,中国搞产业升级,能升到哪里去呢?搞产业转型,将“落后产业”转移出去?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理想状态不过是升级成美国的现状,那么美国的现状是什么?还记得当年2011年奥巴马在会见乔布斯、盖茨等科技名人时候的哀求吗?——苹果能不能将组装厂搬回美国?为什么美国要对这些生产组装这样的“落后产业”感兴趣呢?为什么美国要重返亚洲在南海搞事?无非是想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在东亚地区大闹一场,让世界的产业资本回流欧美,以此来解决他们“产业升级”之后留下的问题。难道中国也想重走美国的“产业升级”之路吗?所以,美国殷鉴不远,中国何必重蹈覆辙?

中国的基建市场确实趋于饱和,但世界基础建设离中国的水平还差得很远。所以,问题不在于中国的产能过剩,而在于世界基建市场没有激活和打开。既然“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消化国内基建方面的产能,而广大的东南亚、中亚、西亚以及非洲、拉美都有巨大的基建需求,中国为什么就不能树立起“建设世界”的人类社会理想呢?国际基建市场打不开,无非是亚非拉国家缺“钱”而已,更具体的说是缺“美金”,但“钱”是什么东西?“钱”无非是资源的抽象符号而已,亚非拉缺“钱”,但他们并不缺资源,所以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计价符号,目标国的基建市场是可以打开的,同时也可以利用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将目标国的资源组织起来,帮助目标国的经济发展。在中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亚非拉国家。他们不会修,没有能力修,那么我们去帮世界修路。至于“钱”,中国并不缺人民币,超发了那么多的货币,不能总聚集在“xx保险”这一类的新财阀口袋中,只要能让中国人走出去,只要能让世界资源和中国产能相互循环起来,“钱”这个东西要多少有多少,撇开“美元”,我们可以和世界的穷兄弟们自己玩,而且可以玩得很嗨。所以,前段时间看到中国因为0.5%的利息与泰国就中泰铁路谈崩,当时真恨不得骂谈判的人是猪,赶紧打开局面、赶紧落实国家战略才是重中之重,“赚钱”这种小老板心态是不适合国家宏观管理的,控制资源、发展经济才是真正的赚钱。当然,每一头猪都有一个“猪妈妈”,某些“猪”为了突出自己的工作能力、避免贪腐嫌疑、展现自己“维护国家利益”的态度,在当前的政治氛围下,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所以,治大国如烹小鲜,要维持一个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必须得讲究平衡。防火防盗防逗逼很重要,美国因为小布什这个“逗逼”错过了八年,又因为“奥观海”这个“秀王”耽误了八年,现在想要绝地反击,难度不小,风险很大。

接下来说重点。钢铁、水泥等产品的制造能力对于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很简单——这意味着持续战争的能力。装备制造需要大量的钢铁,战争修复需要大量的水泥等低值产品。中国在南海维护岛礁的工程能力有多强,这两年南海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有多快,大家有目共睹,这背后都是由中国的基建能力在支撑的。美日支持越南菲律宾,中国大量建岛,美日为什么不帮越菲同样建岛呢?非是不愿,而是不能,美国的低端产业早已被“升级转移”了,他们若想要重开此类工厂,除非实施计划经济,否则资本家是不会帮他们干这个活的。所以,中国将要弃者,正是美国之所欲者。再中美冲突爆发前夕,千万不可做自毁长城的2x举动。试想,如果现在中国和美国各自都被导弹攻击,一座座桥梁被毁,机场被炸,谁能更快修复这些基础设施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产能可以冻结,但在世界局势没有明确之前,万不可以轻易弃之。即使今后局势明朗,中国也必须吸取美国教训,保持产业平衡,以免到需要的时候捉襟见肘。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