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林再开炮:影视业正在“莆田化”
着名编剧汪海林
本文是汪海林先生6月16日在上海电影节文创论坛演讲实录,授权察网独家发表,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
因为没有女秘书,我的稿子就自己在酒店打印了一份,挺贵的……
我真的不想来电影节,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前几天电视节,我来砸场子,放了一炮,第二天一早我夹着尾巴就跑回北京了。影视独舌发出我的演讲内容,我当时正在飞机上,飞机落地以后,打开手机发现炸锅了。这一年多以来,我其实多次发表激烈的言论,因为大家爱护我,我的言论公之于众的时候都删节了,所以我安全地活到了现在。一般来说,各种公开活动,有主题的话,最好别请我,我应该是不受欢迎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忍不住砸场子。人家请我去谈“IP的价值投资”,我跑去告诉人家:IP没有投资价值。今天我们什么主题来着……噢,文创投融资,比较虚。
当然,有人批评我:你抨击这抨击那,你为什么不去出作品?你叫我出作品我就出作品啦?!我就不!出作品我要说话,不出作品我也要说话,对吧。所以想到这儿,我就又来了。
莆田系医院,闫刚去过,他有过敏性鼻炎,30多种过敏源,正经医院告诉他治不好,但莆田系说没问题,给钱就能治。所以,他每个礼拜五下午去莆田系医院,有两个金属球,攥着,电击他,电击了半年,他放弃了,没效果。莆田系横行,真正的医生是痛心疾首的,他们呼吁,有人听吗?不明真相的群众会说:你们自己治不好,还不让别人治,你们这是怕抢饭碗。这两年,我们影视行业,就在莆田化!正经医生会告诉你,这个病是绝症,现代医学没办法。莆田系会告诉你,可以治!给钱就可以治。终于死了人出事了吧?现在,他们发现影视行业好,不死人,就都来了。信我的,他们都是一个师娘教出来的。福建人是这样,跟你说半天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他心里特明白。我去年去福建参加一个全国法院系统的影视培训,他们学员跟我说:汪老湿,我们明天开机一部电影,叫《魔幻法官》,请你有空参加仪式。……一听这个片名,我为之一振,从市场定位,从类型定位,从题材、风格到话题度,应该说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商业电影,后来,第二天发现是《模范法官》。这就是福建朋友的口音。我没有黑福建人的意思啊,我妈妈就是福建人。
有个朋友,搞医疗卫生改革方案的,说你们影视行业这点事儿算什么,也就互相玩玩身体,我们这儿都是玩儿命。现在影视行业,手里没个IP,出门见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说IP,我们专业人士告诉你,告诉投资人,这些东西不行,会赔钱,有人听吗?他们会说:你自己不行,你自己out了,我就投!
说个真相吧,我们国家每年多少部电影?加上数字电影 686部,我们有多少职业电影编剧?不超过30个。就是以写电影剧本为生的。大多数编剧,靠电视剧养活,所以中国电影界要感谢电视剧给我们保存了那么多人才,但是,中国电视剧年产量多少呢,一万五千集,有多少成熟编剧呢?不到100个,所以,首先,他们电视剧这个本职工作就干不完,还要超负荷完成我国686部电影的劳动,你们不心疼这些宝宝吗?钱堆在我们编剧面前我们都挣不完。成熟编剧稀缺,资本的催促下,我们影视又需要上量,大量不成熟的作者被推到第一线,这是个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有些机构,有些老板,非常天真,说我们培训一下怎么样,网络作家那么多,我们培训一下,应该可以有大量好编剧出现!前两年,很热衷开这种培训。其实我们看一下中戏、北电的戏文系、文学系的成材率就知道,那是全国精挑细选的,经过严格训练的,一个班也出不了几个好编剧。全世界都是这样,包括美国,一流的编剧小几十号人,成熟的百八十号人,就那样了,大量的也很差。我们就算全国总动员,跟现在搞足球一样,从娃娃抓起,三十年以后,也许我们成熟编剧可以翻一番,由100人变成200人,这还是最乐观的情况。
IP拍电影,我们真是光屁股拉磨转圈丢人,全世界谁跟我们似的。集英社,漫威公司,一个1928年,一个194几年,电影最终那个文本,我说的不是剧本啊,电影文本的质量,与有没有IP无关,质量是最终文本决定的。5000万买个ip,然后50万请个编剧,这个剧本价值50050万吗?不,它就值50万。200万请个编剧,那是很好的编剧了,最后剧本好,那是200万的价值。自带粉丝的作品是非常非常少的。说什么可验证,赔了那么多难道不是验证吗?
不要头脑发热,马化腾说我有1000万个文学作品,真的,我特想跟他聊聊,你是不是把qq号也当成文学作品了?
机器人写剧本这事儿,我在宁波就说过,阿里研制编剧机器人,我们的重大机密是:我们在研制制片人机器人,实现与其的对接。机器人写剧本有可能好的,真的,那就是述说机器人自己的故事,表达机器人免于断电的恐惧,描写电流通过身体的美妙。机器人写这个没问题,机器人会有共鸣,但人可能没有。
我们的理论界,最近看李敬泽、邵燕君一帮人谈网络文学,就是追时髦,以前追捧70后,然后追80后,现在追90后,谁年轻就讨好谁,归纳了半天,请问,除了传播形式,内容有没有革新?在文学本体上有没有突破?回避这些问题,有没有起码的学术品格?
我们谈太多资本、市场,扯了太多新形态新思维,有没有关注电影内容尤其创作技巧的探讨,很多人忽略了,从内容上《夏洛特烦恼》真是不错,故事是双重复合结构,穿越模式(用酒醉后幻觉—梦包装),桥段设计好,小处动人。杰克苏的yy爽最终落到感情上,技巧成熟而准确。我们需要不断有这样的电影创作。
《新京报》有个文章,说我怎么可以把90后都说成是色情狂呢。这是挑动群众斗群众!我什么时候说90后是色情狂了?中学语文过关了吗?我说那么清楚,我说的是电视台购片人,不可以去追小鲜肉,我最近才知道,小鲜肉这个词儿怎么来的,是深圳的有钱的贵妇人找鸭,管鸭叫小鲜肉。我们现在影视界就好这口是吗?
我们导演能不能有点志气,大导演们,拍个大腔骨电影,去打败小鲜肉,我看我们有些导演还想搭小鲜肉顺风车呢,你们能不能有点出息啊?我们中国电影人有没有几节腔骨啊?
对于粉丝,我们吓得发抖,真叫魂飞魄散。得罪粉丝那就叫不想在这行混了。粉丝是什么?尤其是脑残粉,脑残粉不是人民。人民只有具有进步性的时候才是人民。没有进步性的时候那叫庸众,乌合之众,民粹。攻克巴士底狱的那是人民,后面随便把人送上断头台的不是人民了,尽管是同一拨人。咱别动不动搞人多势众好不好,尤其还假装人多势众。高颜值已经推广到编剧行业了,下一步不比剧本比三围了。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精神病患者喜欢找我,给我打电话,聊天,探讨宇宙的问题,现在还有表演爱好者找我,很多都说:我虽然长得不美,但我相信我能成为一个好演员。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心里默默祝福他:立志做一个丑星其实需要付出更多。
90后现在最愤怒,你们不要把自己的low当成我们喜欢的。
腐女、搞基、耽美小说都没啥大不了的,趋之若鹜的以为掌握了90后口味的资本和不明白咋回事却要假装心态年轻的猥琐大叔们才是真二逼。
文艺创作不是观众引领的,是作者引领的!商业片也一样,《星球大战》、《教父》的产生是观众引领的吗?《阿凡达》是观众引领的吗?每天研究90后爱看什么,你自己都不爱看,凭什么让90后爱看?拍得low就说90后喜欢,90后招你惹你了?跪舔90后,跪舔就是叫花子,我们拍电影以前挺高大上的,怎么就成叫花子了?
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各种新名词满天飞,他们要拍什么电影,自己都不明白。有句话是:我也许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也可以誓死扞卫你的观点,不过,你能不能确定你真的有观点!
我们急于走向世界,获得世界的承认,其实是走向西方,获得西方的承认,西方也不等于美国,美国也不等于好莱坞。我的朋友刘毅,去非洲旅行,有个黑人导游总问他电影IP man,刘毅说什么电影叫IP man?黑人说他特喜欢那部电影,他看了16遍。后来刘毅突然明白,他说的是《叶问》,英文译名就是《ip man》,广东话嘛,叶问,就是ip man。在西方电影里,中国人有各种形象,戴眼镜梳辫子的,洗衣工,妓女,苦力,但西方人最喜欢的好像还是总打他们的李小龙,为什么?因为李小龙代表自信自强自尊的中国人,尤其是坚强的中国人。亚非拉人民更爱李小龙,叶问,为什么,他们是弱者打败强者,我觉得第三世界未必那么喜欢好莱坞,好莱坞大片总是开着飞机坦克满世界吓唬他们,谁爱老被吓唬?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本书,描写了一个真相,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旅行。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我们自己的历史苦难,我们向光明行走的过程中,那些遗体呢?靠,可以拍醉生梦死了是吧?可以《小时代》了是吧?这个星球上,如果有人可以醉生梦死,那决轮不到中国人!
我们为什么要抛弃第三世界的观众,抛弃60亿人中的50亿,还说自己要走向世界?
总说中国故事,首先,我们有没有中国表达?在这个表达里面,我们有没有中国立场?
关于文化隔阂,《武林外传》在台湾收视率就不高(在内地首播时也不高),琅琊榜在tvb收视率不高,但是当年康熙微服私访、喜来乐在台湾,纪晓岚在港台都高。冯小刚的电影姜文的电影在港台也不大行。文化差异会影响票房收视率,但作品本身的人物、情节是不是过硬,跨区域看看,真是试金石。《武媚娘传奇》在两岸三地收视率都高,说明什么?———说明大胸是人类共同的爱好!这段我上次说了,被删了,今天再说一遍。
最后说下狗的问题,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但对于狗来说,它最好的朋友是另一只狗(西班牙谚语)。物以类聚,朋友们,托尔斯泰说:既然坏人们都团结起来了,我们好人没有道理不团结起来。当然,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托尔斯泰说的。搞假数据的假票房的,拍假电影的,都资源整合了,还互联网加了。资源需要整合,认真拍电影的人,想拍好电影的人,我们能不能团结起来?拍点正常的电影?
我们需要突围,在这样一个乱局中突围。最后,我要学我的好朋友宋方金朗诵一首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也锁着,一个声音高叫着:我操,全锁着!
作为电影的传统,我们需要一个光明的尾巴,那么,尾声二:请允许我朗诵一下我最喜爱的歌手郭美美的一首歌:用翅膀飞出一片天,用梦想打造1⃣️把剑,让我的名字向四面八方蔓延,(这个好像不太行,听后面的)用风雨温暖一颗心,用热血蒸发每滴泪,跨过山跨过海,我不怕别人笑我,(别急,后面还可以)想摘星想追月,只要愿意谁也不能改变……还是很low,但是至少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祝她早日出狱,谢谢大家!
【作者:汪海林,着名编剧,中国电影文学会理事,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6/2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