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者通吃:危险的民主

今年初的大选,蔡英文得票数689万,而当蔡英文出访巴拿马时,则自称“我是2300万人选出来的”。这就是典型的依据“多数法则”运作的民主,也就是“赢者通吃”式的民主,常常也是最危险的民主。一旦赢得选举,立刻就可以透过人民的神圣性,无限放大其选举授权,甚至重写游戏规则,打造长期垄断权力之环境。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

赢者通吃:危险的民主

 

【摘要:今年初的大选,蔡英文得票数689万,而当蔡英文出访巴拿马时,则自称“我是2300万人选出来的”。这就是典型的依据“多数法则”运作的民主,也就是“赢者通吃”式的民主,常常也是最危险的民主。一旦赢得选举,立刻就可以透过人民的神圣性,无限放大其选举授权,甚至重写游戏规则,打造长期垄断权力之环境。而真正珍惜民主的人,恐怕不会刻意把“台湾”变成圣地,把“台湾人”变成圣人,更不会轻易拿2300万人来为自己加冕。】

 

今年初的大选,蔡英文得票数689万,而当蔡英文出访巴拿马时,则自称“我是2300万人选出来的”。这就是典型的依据“多数法则”运作的民主,也就是“赢者通吃”式的民主,常常也是最危险的民主。一旦赢得选举,立刻就可以透过人民的神圣性,无限放大其选举授权,甚至重写游戏规则,打造长期垄断权力之环境。而真正珍惜民主的人,恐怕不会刻意把“台湾”变成圣地,把“台湾人”变成圣人,更不会轻易拿2300万人来为自己加冕。

民主政治有一个“多数法则”,道理很简单:总统大选,谁取得选票的多数,谁就拿下政权;国会选举,哪个政党取得多数席位,谁就掌握立法、决策的优势。胜选那一刻,何其甜美畅快,恨不得时间就此凝固,永享胜利果实!当蔡英文出访巴拿马,在运河畔题字,以“President of Taiwan (ROC)”落款时,2016年初那胜利的刹那,似乎就此成为永恒。

“我是2300万人选出来的,称『台湾总统』并不为过!”当有人质疑她在国际外交场合未能堂堂正正撑起中华民国元首名号时,这是她直白的回应。

 

模煳化政治责任和政治伦理

 

2300万,何其庞大,何其甜美的多数!当然,这里是比较夸大的多数。今年初的大选,蔡英文得票数689万,得票率56%;若以总选举人数1878万估算是36%,以总人口2300万计,则是近30%。不管怎样,蔡英文得票压过对手,依循“多数法则”,取得执政地位。

然则,当她在地球的另一端,在遥远的国度宣称她是“2300万人选出的台湾总统”时,这已是运用“远距伦理”进行多数法则的“偷渡”。“远距伦理”是波兰社会学家鲍曼(Zygmunt Bauman)的用语,意谓时空的距离会让人视力不佳,听力不明,因此,对于“模煳”会有更大的容许,“远距”可以制造陌生感,可以模煳化政治责任和政治伦理。蔡英文远在拉丁美洲,偷渡“多数法则”的概念,将选举的相对多数置换为“认同”的绝对多数。由于国家认同的议题在台海两岸极端敏感,在本岛大家都知道不能轻易碰触、挑衅,因为政治道德不会允许。蔡英文在巴拿马选择落款“台湾总统”,这是“远距伦理”的产物,从模煳和陌生当中取得胆识。

尤其是,蔡英文一返抵台湾,立即有民调为其加持,巩固其“多数”。根据“台湾智库”发表的民意调查,有72% 的民众赞同蔡英文以“台湾总统”自称,年轻人当中更高达85%。这样的民调结果,将蔡英文的远距测试转化为岛内的现实认知,选举的胜利被延续下来,“多数法则”的枝枒向他处延伸,从一次的胜选导向“全盘”皆赢的战果。“台湾智库”向来擅长于营造“多数”的工作,其创办人兼董事长是现任台中市长林佳龙。林佳龙最近因为在议会答询时自称是“民调祖师爷”而引来大头症之讥。可是,若论及公然以智库为政党御用服务,把民调作为民意制造机的始作俑者,林佳龙自称祖师爷,当之无愧。

民主依据“多数法则”运作,政治人物意欲固化胜选之刹那,甚至藉由既得之权位扩大战果,这在政治施为上都不难理解。不过,若是从扩大战果发展到全盘通吃,那可能会引发民主的灾难。“赢者通吃”式的民主,常常是最危险的民主。

关于民主,尤其是选举至上的代议民主,左派偶尔会嘲讽那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游戏,可是,2014年3月,连以市场竞争做为张本的自由派期刊《经济学人》都发表了一篇社论《民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具体反映了当代人对于民主发展的集体焦虑。

 

社会裂痕成为挖取选票的矿藏

 

西方核心民主国度爆发金融危机,银行集团败德肥猫充斥,政府债台高筑;至于新兴的民主,自2000年以来诸多颜色革命到阿拉伯之春,这些国家有西方民主理念的灌输,有来自西方丰沃的物资奥援,从威权专制政体解放出来之后,也纷纷透过选举寻求民主之转化。不幸的是,胜利的果实太过诱惑,投机政客为了抢夺“多数”,不择手段,而诉诸既有的社会裂痕进行政治动员是最廉价也最有效的方法。过去在威权时代还可能被抑制的族群矛盾、认同差异、信仰分歧、派系宿怨……一时间都成为挖取选票的矿藏,激烈的选战往往让鲜血注入了票匦。曾经引领颜色革命的乌克兰,在阿拉伯之春被唤醒的埃及、利比亚,如今都成为社会动荡、经济破败的危险国度。在台湾,解严以来的选举大致平和,但是民进党的新潮流系也曾经以“割喉战”形容选战之寸土必争,而我们的政客,也从来没有放弃将社会裂痕做为选票动员的工具。

民主政治固然有其“多数法则”,赢者通吃,输者吃土,但是,在制度设计上,“多数法则”还是有其局限,譬如,大法官或宪法法庭的“合宪性审查”,就是对于胜选者的权力衡平或限缩。“民主”和“民粹”常是一线之隔,真正的民主重视政治对话,会尽心维护宪法对权力和民意的约束功能;民粹则是通过选举动员,赋予自己嘱意的选民某种道德优势,不断“发现人民”、“加冕人民”,一旦赢得选举,则可以透过人民的神圣性,无限放大其选举授权,甚至重写游戏规则,运用多数之优势,以转型或正义为名,消除对手之战力,打造长期垄断权力之环境。

在乌克兰,在埃及……我们看到割喉战的选举使得社会分歧加剧,国家陷入存亡险境。赢者通吃的民主,是危险的民主。胜选的果实固然甜美,但是过度的选票动员,尤其是透过社会裂痕固化支持度的动员模式,很容易形成某种“选举霸权”,藉由多数法则扩大选举授权,从而侵蚀了宪政规范,造成恶性循环的报复漩涡。此时此刻,我们要说的是:真正珍惜民主的人,不会刻意把“台湾”变成圣地,把“台湾人”变成圣人,更不会轻易拿2300万人来为自己加冕。

(林深靖,察网专栏作家,台湾学者,国际知识集体(Intercoll)亚洲连络人)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赢者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7/2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