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社会焦虑症才是预防“颜色革命”的良方
常州学校污染、百度推广与莆田系医院、雷洋涉嫌嫖娼之死、家长抗议高考减招……短短几个月内,中国舆论场就被公共安全、医疗安全和教育公平三大课题占据,其企及社会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以及追求免于生活在恐惧的权利,社会普通关注,在魏则西事件中,医疗体系和网络商业行为面前,我们有多安全?在雷洋事件中,中产阶级想知道:在警察面前,我们有多安全?核心问题是:在公权力面前,我们有多安全?中产阶级对公共事件公平正义的焦虑感加巨,动摇群众对现政权的信任,也给社会带来一系列安全稳定影响。
在这些诸多热点的背后,中国中产阶级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对公共安全的重视,和当前社会存在的矛盾点,社会热点事件已经引发“新公民运动”的趋势走向,譬如;湖北和江苏减招事件学生家长集结上访,这种非暴力的“街头抗议”进而会影响国家安全。
透过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可以预见一个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民众的幸福生活,而且深刻地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热点事件,和一些国家接连发生“颜色革命”,以中心城市为平台,以突发和快速集结为特征,以和平非暴力的手段进行街头抗争,其导火索都是社会不公平现象引起的巨变有惊人的相似,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警惕关注,公共领域的公平与否,直接对我们社会造成损失和潜在影响巨大,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同时也给民众造成恐慌。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如果在应对频繁的公共领域让民众之间增加猜疑和不信任,也必将动摇民众对于执政党执政地位的怀疑,更会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失去信心。
无可否认的是当前公民意识的觉醒、对自身健康与公共安全的重视、收入提升之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以及追求免于生活在恐惧的权利,都是让生活“小事”不断在舆论场滚成大热点的几个关键因素。这类“网络上访”是否将形成一种“新公民运动”趋势?当前社会的有些问题矛盾点,是社会高度紧张的产物。即阶层高度对立,民众对政府缺乏信任。中国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很多。就如网友所说,处处都有干柴,“灭火队”工作越发艰难。简单的“灭火之路”已经埋下“星星之火”,先有数千万国企工人下岗;后有不断恶化的三农问题;再有金融危机导致的千万农民工失业,到今天社会经济下滑带来的压力。用官方话语概括,中国到了所谓“社会矛盾高发期”。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层层叠加。因而不断有“危机革命”、“中国崩溃”的预言。一旦有热点事件引爆,集体爆发出来问题,社会极有可能陷入动荡灾难。
要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更要警惕中产阶级制造颠覆现政权的舆论。操纵的“颜色革命”的导火索,在苏联剧变过程中,敌对势力揪住肃反扩大化大做文章,任意扩大肃反中被镇压的人数,详细叙述“迫害”的过程,描写各种细节,制造恐怖气氛,动摇群众对现政权的信任。这在国内也常见一些人专门收集政府工作中的错误、缺失,加以夸大,煽动群众的不满。抓住某个突出事件反复宣传,使群众对现政权的“劣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当前,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散播的海量信息已成为中国政治辩论的中心,也是各种势力操纵民意的工具。话语权深度分割中国社会,都在制造利己的“社会共识”。由于政府官员腐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诸多问题,导致百姓仇官仇富的不满情绪严重,而今天政府的网管行政机构在重大事件中,引导舆论的手段欠缺,甚至对不利于自己的舆论进行“封”和“堵”,而不愿从政治传播角度分析其国内的政治因素,结果形成一种群众与政府二元对立的政治对抗。消除这些因素,我们必须要社会公共决策公开与透明。党要尽快化解网络舆论上“政府”与“人民”的二元对立格局。未来的改革必须走群众路线,打破少数精英在改革上的话语霸权和暗箱作业。在媒体上能听到人民群众就改革问题发表的真实声音,特别是增加报道底层群众的改革意见,在媒体上发表改革建议的学者要具有意见上的广泛代表性。应提高各项改革政策的酝酿和出台的政治透明度,以便增进公众对改革决策公允性的信心。唯有如此让公众参与到事关百姓利益的社会改革决策中,凝聚广泛民意,消除中产阶级对公共诉求的求知欲、求解欲才是化解民众焦虑情绪的良方。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