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情报战浮出水面,日谍缘何而来?

中国现在将日谍曝光,是好事,但我觉得热度还不够,媒体也不炒作。情报战不可怕,你有我也有,可怕的是民众的麻木,和对内鬼的束手无策。中日交流也没啥可怕。但如果有人一天到晚宣场一种仰视日本,自我作贱的思维。则事出反常必有妖,必须引起国人警惕。

【摘要:中国现在将日谍曝光,是好事,但我觉得热度还不够,媒体也不炒作。情报战不可怕,你有我也有,可怕的是民众的麻木,和对内鬼的束手无策。中日交流也没啥可怕。但如果有人一天到晚宣场一种仰视日本,自我作贱的思维。则事出反常必有妖,必须引起国人警惕。】

 

昨晚写刘伶利老师时,本来是打算写日本的情报机关,像中野学校这类。没想到今天发现新浪军事发了一篇《揭秘日本自卫队特工摇篮:学员竟会说上海话和粤语》也提到了中野学校(但它没有提及另一所中野学校)。文章来源是新华网,图片上的水印是参考消息。

 

中日情报战浮出水面,日谍缘何而来?
日本情报人员培养机构,小平学校的校徽和纪念章。

 

既然是参考消息,说明中国官方媒体已经开始曝光日本间谍活动,并将其与二战时期日军间谍培训机构--中野学校相提并论,用心不言而喻。

 

情报战各国之间向来交错复杂,对手与对手,盟友与盟友都有这类活动。而中国以前哪怕是逮到间谍,也很少去公开报导。美国倒是经常大喊大叫,炒作中国间谍,俄国间谍,说明做贼做久了,看谁都像贼。

 

八十年代之前,我们曝光的一般是国民党特务,美军侦察机等,还要拍成电影,电视去警示民众。对于日本间谍向来处理都相当低调。

 

这些年开始有明显变化,中日之间的情报战慢慢浮出水面。上个月,我们就报导了一名日本间谍老手被抓,他藏身于日中友好协会访华团。

 

2015年底外交部证实过两名日谍被逮捕,还有两名待确认。2014,2013都有这类报导。

 

中日情报机关之间的较量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日本间谍缘何而来?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收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金融,科技,能源等领域的机密信息。

二,勘测中国的陆地,海洋,矿山等自然数据。

三,收买,策反各单位内鬼。

四,布局心理战,宣传战。

五,配合美国遏制中国政策。

 

日本情报机构的设置

 

二战后,随着日军解散,情报机关特别是军事方面也应随之消失。但美国从自身利益考虑,暗中收养了大量原日军情报骨干,五十年代,这些高中级参谋都集中在东京邮政大楼,帮美军研究攻防战,假想敌自然是中国和苏联。对外界而言,这些人则是消失了。

 

同样道理,美国在西德则启用了原纳粹情报机构负责人之一格林将军,在慕尼黑附近的布鲁拉哈设立了一个“南部德国工业口推销事务所”,再在整个西德设立分支机构,人数最多时达五千多人。

 

日本原来的特高课取消后,从1952年起又死而复生,出现了几种性质相同的治安,谍报机构。

 

公安调查厅

 

它是根据《特别司法警察职员指定应急措施法》设立,主要负责国内反间谍行动,属特别警察组织。

 

它前身是法务省特别审查局。恢复后,其实与间谍机构毫无两样。下设八个地方公安调查局,三十八个县级局。

 

内阁调查室

 

1952年8月,根据《总理府组织条例》,日本人想把它打造成日本的CIA。但因为与外务,法务,警察等各省(部)的利益冲突,使得它的权职范围大大缩大,变成只针对中国和苏联的情报机构。但它可以用NHK和各民间机构为它收集情报。

 

自卫队调查队

 

日本不能有军队,所以它的一切涉及军队的东西,都改了名,就像妓女改名为失足女,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调查队就是军事情报机关,1952年成立,1954年又成立了陆上自卫队调查学校,就是上面提到2001年改名的“小平学校”,这是一名专门培养间谍的学校。

 

以上这些说明,本来应当消失的日本谍报系统早已复活。

 

中野学校

 

小平学校的套路就是照搬中野学校。中野学校是1938年春,由日本陆军在绝密情况下培养具备世界级水平情报人员的机构,它的前身是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第八课的“后方勤务要员养成所”。

 

因为建立在中野宪兵学校电讯队旧址上,所以称为中野学校,对外叫陆军通讯研究所。

 

这里的学生,一进门,就不能再用自己的本名,比如猪上一郎,就得改成犬养晋三。这是纪律,而且不得穿军装。

 

学生的衣服只能是各种旧服装,不能用新的。因为战事紧张,学期就一年,课程为谍报,谋略,宣传,防谍,占领地行政,思想,经济,语言,第一课是《间谍史》

 

理论课之外还有:秘密拍照,毒药使用,文件盗窃,录音,暗号设定和变换,铁路,桥梁爆破,汽车驾驶,手枪射击,徒手杀人等项目。

 

毕业前,要进行实战考核。毕业生要想办法进入日本国内真正的军营,企业,政府机构中去盗窃,拍摄机密文件,偷工业成品,刺探机密信息等。一旦被抓,会被保释出来,但要重新进修,甚至淘汰。

 

学成后,前往中国及东南亚等地,由日军情报机关接收使用。

 

另一所中野学校

 

现在的小平学校其实是这两所中野学校的结合。

 

这所中野学校就厉害了,他是专针对中国设立(二战时对苏联),原名叫陆军大阪教育队。战败后去掉陆军二字,但机构仍然秘密保留。

 

1972年原情报人员丸林久信良心发现,在左翼刊物发表文章后,才被揭开了冰山一角。这所学校比上一所更严格,因为到中国后,这些间谍往往要单独行动

 

入校五天之后,不得再使用日语交流,生活中如果偶然使用了日语,也将受到严厉处罚。研读中国书籍,收听中国广播,按中国人思维思考,不但要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还要读《解放军报》,今天的小林学校说课程不能公开,其实也是离不开这种训练。

 

语言方面还要选修广东话,上海话,闽南话等中国沿海地区主要方言。同样,他们的真实身份也将销毁,换上另一套身份。、

 

另外,还要记住中国的动物,植物,研究中国的气象,还有中国各地夜空中的星位(视将来所去之处而定)。

 

然后再学柔道,剑道,刺杀,格斗,以及甲贺流的忍术,以确保走路无声,几十公里的奔跑,高墙翻跃,叨麦杆潜水等。

 

每个人都有一个化装包,里面有几副眉毛,胡须,假发,最后是身份扮演,比如学者,银行界人士,公司职员,画家等。

 

六七年代,这些毕业生到中国后,被击毙,被关押的不少,但从来不报,日本也从不承认这类事件,因为他们的真实身份早被注销。

 

去年我们抓到日谍,日本内阁官方长官菅义伟打死也不承认,顶多说是民间商业间谍。逻辑是既然我二战后,没有了军队,当然没有军事情报人员。

 

安倍晋三现在也想搞类似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机构,整合情报系统。但这需要美国同意,就像军队一样,美国是不会甘心失去指挥权的。

 

中日情报战浮出水面,日谍缘何而来?


60年代,日本情报分析员曾经靠《中国画报》上的一张铁人王进喜的照片,解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

1,从衣服厚度,推测出油田位置。

 

2,从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

 

3、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储量和产量。

最后日本人抢先一步,成功中标大庆油田开采项目。

 

这件事一直被传得神乎其神,姑且听之,不必全信,有的中国媒体就喜欢把日本人神话。

 

几乎没有人知道,六十年代的青木日出雄事件。中国情报人员就是根据他在日本《航空情报》上的一篇文章,分析出了F-104G战机的很多信息,并在1967年空战中击落了台湾空军的一架104G,台军飞行员杨宗敬当场毙命。

 

青木日出雄是是航空专家,评论家,《航空情报》杂志的总编,当美军F-104G战机装备日本时,他写了一篇《你想驾驶F104战机吗?》的文章,被兔子给盯上。后来青木被带走调查,并以泄密罪名被起诉。

 

所以说后沙月光们不必太得瑟,特别是网络时代,为了掌声和点赞,写一些不该写的军事内容,没事是没事,有事就麻烦了。

 

说实现一点,像浙江沿海城市现在的海水温度,盐份含量,潮水规律都是日谍想要收集的信息,这的确对我们来说没啥用,但战争时就有大作用了。

 

最后是收买内鬼

 

内鬼不一定是重要机构的官员或技术员,也可以是学术方面的。日本情报机构与日本各高校都有联系,并安插培养相关学者(身份),设立各种空壳公司,基金会(白手套)提供资金,机票等,与中国高校,学术机构进行交流。

 

简单说就是收买中国的教授,学者,或者以见不得光的把柄相要挟,使其为日本情报单位服务,利用其身份做出一些日本做不到的宣传效果。

 

比如说,上电视,上报纸宣扬美化侵华日军的动机,过程,结果,目的,把南京大屠杀变成有争议性的话题。

 

如果是日本学者在中国媒体这样说,绝对会激起中国人民的怒火,起到反作用。而让中国的教授,学者去侃侃而谈,就会事半功倍。

 

还有,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我们也经常能发现一些中文熟练,能说会道的帐号对中国人进行无底限攻击,貌似觉醒的民主人士,很大一部份就是由小平学校里的毕业生在操纵指挥。

 

中国现在将日谍曝光,是好事,但我觉得热度还不够,媒体也不炒作。情报战不可怕,你有我也有,可怕的是民众的麻木,和对内鬼的束手无策。

 

往好了想是放长线钓大鱼,往坏了想是内鬼名利双利,正在培育下一代。

 

如果回想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间谍渗透,我们今天更没有任何理由松懈和麻木。

 

中日关系很重要,中日交流也没啥可怕。但如果有人一天到晚宣场一种仰视日本,自我作贱的思维。则事出反常必有妖,必须引起国人警惕。

 

延伸阅读:

 

揭秘日本自卫队特工摇篮:学员竟会说上海话

 

来源:参考消息

 

中日情报战浮出水面,日谍缘何而来?

 

资料图:小平学校位置示意图

 

二战结束至今,出于各种原因,自卫队从不公开承认有专门培训情报搜集和保密人员的学校,但众所周知,情报工作素来是日本人最擅长的军事领域之一,欲盖弥彰只会勾起外界更强烈的探索欲望。

实际上,小平学校就是日本自卫队唯一培养情报人员的专业机构,其角色和定位类似于旧日本陆军臭名昭着的特工摇篮——中野学校。其位于东京都所辖的小平市,这座小城距离东京市中心26公里,曾是古时诸侯国武藏野所在地。

小平城虽然占地面积仅40平方公里,却名校荟萃,市区基本上由高校组成,分布着津田塾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文化女子大学等十余所大专院校。在大学城的南侧坐落着日本最大的情报基地——小平基地,基地内不仅有小平学校,还驻扎着第305通信营、第126警务队(即宪兵队)和东部方面情报保全队。

小平学校的前身是诞生于1952年的警察预备队(注:陆自前身)总队学校第5部,1954年9月10日更名为陆自调查学校,主要培养自卫队情报、外语和警务人才。2001年,这所情报学校和陆自财务学校合并,校名也由“调查学校”改称“小平学校”。

值得注意的是,小平学校成立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校务大权长期被出身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8人)和“XX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2人、“东京帝国大学”4人、“京都帝国大学”1人)的旧军官们把持。

 

中日情报战浮出水面,日谍缘何而来?

 

资料图:小平学校的校徽和纪念章

 

1984年3月卸任的船越良一陆将,是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60期毕业生(注:1945年日本投降后,陆军士官学校被撤销,此前该校共开办61期),也是最后一个出身旧军人的小平学校长。由此看来,如果说该校师生在长达32年时间里丝毫未受军国主义毒害,只怕没人会相信。

根据防卫省内部资料,该校计划在2018年将承担情报教学和外语教学的部门分离,分别新组建2所专门学校,其中情报学校可能转移至富士基地,外语学校仍依托小平基地办学。

由于地位特殊,小平学校校长级别、军衔很高,历来都是由具备情报部门或驻外武官任职履历的陆将补(相当于陆军少将)担任,现任校长是今年7月1日新上任的工藤天彦,后者同时还兼任小平基地司令和中央情报队司令等要职。

 

中日情报战浮出水面,日谍缘何而来?

 

资料图:学员与美军外教吃饭交流。

 

小平学校虽然属于陆自系统,但入学者涵盖了海空自卫队和防卫省情报本部相关人员。根据部队需求,学员培训期限8周至1年不等,主要学习情报、外语、财会、刑事等专业大类。

现代情报工作大致分为传统的“拍肩膀”“传纸条”式的人力搜索,以及运用先进通信装备实施远程电子探测的技术搜索2大类,小平学校的骨干课程安排也遵循上述原则,但其对教学内容和研究课题严格保密,每名学员在入校前都必须签署保密协议。

特工情报能力与自身外语水平相辅相成,但有一点可能令人意想不到——小平学校最热门的外语不是英语而是汉语。自卫队队友会(类似于旧日军退伍官兵的法西斯组织“帝国在乡军人会”)会刊《朝云》曾爆料说,该校学员课间交流禁止使用日语,只能说汉语或英语,足见其“用心良苦”。

 

中日情报战浮出水面,日谍缘何而来?

资料图:学员在上课。

 

小平学校要求学员汉语必须达到翻译水平,其结业标准竟然是通过最高水平的汉语等级考试HSK八级水平(难度不亚于英语专八)。更为奇葩的是,除了学习普通话,小平学校还专门开设了上海话和粤语的选修课——而这2种方言流行的区域(上海-长江三角洲、广东-珠江三角洲),恰恰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海军基地和船厂最密集的核心地带。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军力的崛起,日本日益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并不遗余力地开展研究,自卫队意识到精通汉语在对华情报战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试图通过加强汉语教学习,加深特工学员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之充分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而达到“知己知彼”的境地。

除了指导学员提升情报和外语能力,培训警务和法学人才也是小平学校的职责之一。“警务队”相当于自卫队的“公安局”,凡自卫队内部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以及出现贪污、盗窃、玩忽职守等刑事犯罪时,警务队员会在第一时间出动。但警务队只负责抓人和调查,一旦案情尘埃落定就必须立即移交地方警察部门处理,因为自卫队在法理上并不是军队,当然就不存在军法机构。

 

中日情报战浮出水面,日谍缘何而来?

 

资料图:学员在进行图上作业。

 

未来信息化战争样式对于情报的搜集、分析和运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情报战的价值日益凸显,而自卫队小平学校的办学理念、做法特别是情报人员的教育训练方式,显然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作者/Katan)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中日 水面 情报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8/3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