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言论“资”由真相
法国文豪伏尔泰有一名句:你所说的话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被很多所谓的网上“自由主义战士”视为西方言论自由的标签,奉为圭臬。他们大搞两个“凡是”——凡是中国的都是禁锢、封闭的,凡是西方的都是民主、自由的,用毫无根据甚至臆测地方式来贬低中国的言论环境。在他们眼里,西方民主国家才是言论自由的天堂。
西方某些力量也极尽挑动和煽呼之势,试图达到抹黑甚至颠覆的目的。
可西方的言论真的如他们所宣称的那样自由吗?西方真的是言论自由的世外桃源吗?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香港爱国组织“爱港行动”召集人陈净心女士因经常在脸书上发表抵制“占中”言论而出现帐号异常现象,不仅帐号被封,“有时新(注册的)帐号一天就被封了,封了十多次”。
对外是这样,对内也一样。
美国作家安德烈弗尔切克在《为什么批判中国的书籍在外国书店盛行?》一文披露了“西方言论自由的内幕”:西方作家受到职业生涯、研究经费、出版合同等的限制。为中国说话就如同职业自杀,没有人会资助你的工作,你会失去与主流出版公司、媒体和学术界的联系。另一方面,那些给中国泼脏水的人却赚得满盆满钵。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中国,必然要受到西方国家“缺乏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谴责。而在西方国家,却司空见惯,并且披着“民主”的外衣对其他国家横加指责,反咬一口。
2012年,一名叫做加里·斯坦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因在“脸谱”网站上发表批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言论而被开除出军队。因为美国五角大楼规定现役军人不得以军方身份或代表军方参加政治活动,也不得身穿军服在公开场合发表政治言论或在党派团体供职。
因此,当言论自由与其它价值或权利冲突时,人们可以明显地感觉言论自由的局限。
1968年4月4日晚,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洛林汽车旅店被种族主义分子暗杀。
可见,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民间,西方并非言论自由的净土。
众所周知,西方是两党或者多党制,为了得到更多的竞选经费,政党往往会选择背靠资本。一旦竞选成功,资本就会裹挟政党索取利益作为回,这时候资本指挥政党,指哪打哪。当资本需要“消灭”不利于他们的言论时,政党就会成为资本的马前卒。
资本家们不仅从宏观上掌控着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命脉,更是从微观上掌握着每一个普通百姓的言论自由权。一篇题为《资本比自由硬,默克多胜利了》的评论说就连美国的新闻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悲凉的现实:他们只是圣徒,不是主。主的名字叫资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并非言论自由,而是言论“资”由。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9/3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