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邱少云案所引发的七大问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
【摘要:众所周知,中央党校是培养和培训中国共产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是专门研究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的最权威、最官方的学术机构。但对于中共中央党校中的某些人,比如教授、党建教研部主任、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某来说,干的却是不折不扣的推墙、掘墓的工作,如果连党校的属性都可以随时按需改变的话,还能期望其它诸党媒姓党吗?这样想来,某些媒体在最近新闻事件中的立场和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习近平要求党媒姓党,清楚明白的指出了作为党的喉舌的各级党媒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立场,这也是所有党的机构必备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立场,这一属性和立场,在文化极端多元化的今天,尤其重要,至于非党媒,因其姓资姓商,它在属性和立场上不姓党属于正常现象,可以理解。换句话说,我们看一些媒体在很多新闻事件中的立场和表现,就可以大概知道这个媒体是党媒还是资媒(资本控制下的媒体)。
最近关于青岛人孙杰和加多宝狼狈为奸,肆意侮辱伟大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邱少云的事件经过多年的沸沸扬扬终于有个了断,9月20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对该二被告用烧烤来侮辱邱少云烈士并恶意进行商业营销炒作一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孙杰、被告加多宝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向原告邱少云烈士的弟弟邱少华赔礼道歉;并判决被告孙杰和加多宝公司连带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
在宣判前历时4年多的时间里,孙杰和加多宝侮辱抹黑英雄的行为早已激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愤慨,今朝宣判,人民顿觉大大松了一口气,压在人们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也算大快人心,乌云散尽,正义终于彰显,英雄自在人心。对此,在各大资媒(如门户网站)一如既往保持沉默或者刻意低调的时候,我们的党媒表现如何呢?我发现只有新华网,人民网(大概汲取了毕福剑事件的教训把)这次旗帜鲜明地高调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在网站首页、头条、公开详细报道该案并通过专题的方式亮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且驻留较长时间。9月22日19:30截图(9月23日早上6:00依然还在)。
如果说人民网和新华网因其鲜明立场可以自然看出他们党媒属性的话,以各大门户网站为代表资媒的表现大多数一看就不是党媒,也不与党媒立场保持一致,他们多数保持沉默或者短时间草草带过,连百度都找不出几则报道来。
只有网易和新浪有简单的报道,但没有专题,更没有首页、头条,而腾/讯,凤/凰,搜/狐等甚至连搜索都找不到,我每天都看手机客户端的腾/讯新闻,这次居然发现它没有有一个字提及这个判决。而今年吴建民车祸之后,各大门户网站专题+头条并且长时期驻留网站首页报道的方式,不仅完全掩盖了同一时间习近平访问塞尔维亚凭吊我使馆烈士的新闻(因只是应景一闪而过),甚至直至今天,就是一个不知名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干什么的乔任梁的去世却居然长期占据资媒新闻的显着位置。
这在资本控制媒体的今天,出现这些现象虽不合民心但不奇怪,奇怪的是在央视新闻联播都做了长篇专题报道(3分多钟)情况下,央视网却选择和各大姓资的门户网站一样的冷漠态度,没有专题,没有头条,没有首页,更没有自己弘扬正义的独立声音,哪怕是转载一下新华社的评论员文章《先烈不容亵渎,英雄不能忘却》,也和资媒一样的统统没有,只有通过央视搜索才在正常浏览都很难找到的边角里找到几条消息,这更像是例行公事的点卯应景行为。
党媒央视网的这种冷漠行为,着实令人费解,但联想到此前的央视的毕福剑辱毛事件,柴静的所谓雾霾纪录片,又觉央视网的这次表现虽不合常规却又非常正常,符合他们一贯的做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镜头前高唱主旋律,镜头后打呵呵。这就不禁令人疑惑央视及央视网究竟是不是党媒?如果是,为何接二连三出现与党和人民离心的事件,在某些需要旗帜鲜明表态的关键问题上,却又和资媒一样的低调甚至选择性失明,其立场态度何在?如果不是,央视网究竟姓什么?属于谁的媒体?
这次央视网对正义战胜邪恶的漠视和应付,相比另一个党媒《炎黄春秋》杂志社长期以来数十年如一日的非毛、反共、造谣、中伤抹黑革命先烈和历史英雄等无异于叛党背国的行为来说,也许还不值得什么大惊小怪,但有一个比央视网和《炎黄春秋》在姓什么的属性上更鲜明但却比央视网和《炎黄春秋》的表现更过分更恶劣十倍的单位,长期以来,却无人过问,就不是令人震惊这么简单了,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他们该有多么硬的后台呀。
这个没有比它更具党性却又同时干着砸锅、推墙、掘墓的活儿的人赫然就是中共中央党校的某些教授高级知识分子,估计一般人想破脑壳也想不到。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抹黑中央党校,而是据实而言的。
众所周知,中央党校是培养和培训中国共产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是专门研究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的最权威、最官方的学术机构,是专门培养培训共产党事业接班人,而不是掘墓人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中共中央党校中的某些人,比如教授、党建教研部主任、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长江来说,他干的却是不折不扣的某些反共公知大V们热衷的对中国共产党推墙、掘墓的工作,也就是党内的砸锅派。
王长江教授在一些党媒的公开场合表现得非常有党性,发表的文章也是党性十足,具有很高的学术和理论水品,与党和人民保持高度的一致,完全符合党对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还有他的专栏。如下截图
看看这些文章的标题和内容,就可以清楚明白地看出这是一个有着极高理论修养,极具党性的专家,浑身充满正能量,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我党杰出的理论工作者和优秀的党建部主任,教书育人的模范,绝对是那些时刻想伺机对我党进行砸锅、推墙、掘墓的人最恐惧的敌人,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不是真的,事实恰恰完全相反。
上面提到的那些党性十足的文字其实都是他做的表面的官样文章,是和央视网一样应付上级的,也许是用于评职称、晋升、要经费、要待遇用的,这是他明着对党的当面一套,而他暗着对党的背后一套才是他真实的意思表示,在这背后一套里,他不仅充分扮演了一个党的砸锅者,推墙派和掘墓人的角色,而且还起到其它党外推墙派掘墓人所起不到的特定作用,所谓从内部反戈一击,釜底抽薪,真是以一当十。
自2016年7月29日他给全国500多位中高级党员干部的讲课视频曝光后,普通人才看清了他的双面人生,原来他不是接班人也不是培养接班人的,而是一个标准的专门给接班人进行“去共产党理论化”的砸锅党、推墙派,也就是掘墓人在当下更流行更通俗更大众的两种表达方式。
王长江在讲课中对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道路选择和制度根基进行直接的攻击与否定,称马克思主义“中看不中用”,攻击中共开国领袖们“拍脑门”就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制度,攻击新中国三十年自我封闭,攻击雷锋写日记是为了给人看,攻击毛泽东搞垮所有对手却搞不好经济等,从而对新中国历史和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制度根基进行全盘否定。课堂上他大力鼓吹西方民主法治,暗示中国共产党专制独裁,进而鼓吹、美化西方三权分立、多党轮替、公民社会等并否定阶级斗争,王长江还把矛头对准党管媒体,同时鼓吹西方所谓的言论与新闻出版自由等等,这些网上有其完整的讲课视频和文字笔录,已有多人对其砸锅推墙掘墓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本文不打算再重复,因为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和关键。
王长江课堂上的不当行为虽然当场没有引起500多个干部学员中任何一个人的异议或者抗议,更别说制止了(想想都可悲),但是还是有人对其谄上媚下的砸锅行为表示不满,这也就有了讲课视频上网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的结果了。
(以下图片并不违规,只是党校学员微信交流反对王长江的讲课内容而已,却容易被网站判为违规图片。如不显示,请注意文字内容是:公然侮辱毛主席,说毛主席让人民没有温饱。说毛主席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功绩,所以没有自信,全国党校骨干500多人的三个班,都在听王长江的课。听了八天课,授课的中央党校教授绝大部分都崇拜西方,蔑视自己的党。)
讲课视频网上爆光后,自然引发众怒,一时群情激愤,纷纷要求党校依党纪严肃调查处理此事,可当时不见党校或任何部门有半点正面回应,反而听到的是,党校正在做封口工作,在调查泄密者。党校当时的这个行为动作与当初毕福剑辱毛视频曝光(2015年4月7日)后,有党媒人民/日报的表现如出一辙,首先都不是依照党章党纪严肃认真对待这样的恶性事件本身,而是花精力在查找所谓的泄密者身上。就算当时老毕有一千个喊冤的理由,但有一个做人的最低的基本道德底线是不能突破的,就是在外国人面前来丑化自己国家的领袖和人民,仅此一点是任何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应突破的最低道德底线,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如此损己媚外的行为,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也是不齿的,不要说作为一个知名的公众人物了,但是老毕突破了这个最低的基本道德底线,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人民(日报)竟然立即于4月9日发表了一篇《不告密、不揭发是一条道德底线》的评论文章,虽然没有明着为毕福剑抱不平,但是在那个敏感节点上,其意显然是指责维护最低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的人为可耻的告密者,实则明目张胆在为毕福剑张目解围,引发人们向事件性质相反的方向去理解,转移对事件本身的关注,从而混淆视听,将水搅浑。有了人民/日报这篇暗含指向意义明显的党媒文章,各大资媒纷纷大力转载,推泼助澜,一时掀起一股诸如如何防范识别告密者的的什么交友文化,餐桌礼仪等等庸俗的舆宣浪潮,刻意营造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怖氛围,弄得本来正义的揭露行为变成了过街老鼠的告密者!这个乾坤大挪移的手法不能不说高明,但这究竟要传导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呢?
有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的党媒砸锅先例在前,就有500多个学员,面对王长江的砸锅讲课,竟无一人提出异议更别说抗议制止的现象在后,是不是因为害怕再被党媒官媒扣上一顶“突破道德底线”的告密者高帽呢?
直到到今天,距离王长江真面目彻底暴露于世已过去2个月了,依然没见到中央党校和任何官方部门来回应这个事,我们不清楚党校对于人民正义的质疑呼声不予回应的原因何在?是因为需要很长时间调查,还是因为王长江这是无心初犯不值得回应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真想调查是非常简单的,网上随便一搜,就发现早在2011年8月27日,首都知识界举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发表30周年座谈会,王长江在其《改革岂能“击鼓传花”》中就说,“我感到比较悲哀的一点是,我们号称要长期执政,但是我们到处看到的是短期行为。而西方号称是轮流执政,每个党的所作所为却往往是他们长期战略的一部分。这说明,我们的执政体制机制需要深刻反思。”听这口气,绝不是正常的学术交流或者党建建议,他要反思什么呢,当然是要推倒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行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这正是他一贯明示或者暗示的东西。
因为他诸如此类的言论虽多但大都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而且都经过较为巧妙和柔和包装,普通人很难窥其全貌,但了解他底细的人,知道他的一贯思想行为,所以就曾指其行为事实上是反党,虽然他嘴巴对此予以嘲讽,实际态度却透着砸锅的精神。他在微博上如是说。
当然,他是不是反党,我不想扣帽子,仅通过几次演讲或者微博文章也许还不能这样轻易界定,但是通过他公开或者私下的演讲、文章,特别是在党课上不加掩饰的露骨表现,说他是砸党锅、推党墙确实半点也不虚的。他自称是党内的改革派,我党当然也是需要改革的,但要朝王长江指向的那样改吗?我党立党立国的根基都被他彻底否定了,他要改革我党的什么呢?明明自己长期以来在课堂上甚至在部分媒体上胡说八道,捧党的碗,吃党的饭,砸党的锅,推党的墙,掘党的墓,顺顺利利,畅通无阻,却又将自己塑造成生活在被党管制的没有言论自由没有民主权利的黑暗之中一般,说什么“有时你想发言,却没话筒;有时你想发言,却被塞了一嘴馒头,说吃饱最要紧;有时你想发言,但唯恐被指为不和谐音,只好欲言又止;有时你想发言,却被告知,你的代表已代你发过了!”这是他微博上写,巧妙包装过的,已经柔和很多了,相信在课堂上,他一定不会是这样羞答答遮遮掩掩的,一定是是肆无忌惮的,这一点从已曝光的讲课视频来看,是不难得出这个结论的,难怪被人指其反党,而对这一指控,他完全是不屑一顾的神态,毫不在乎!
像王长江这样一个带着面具对党耍两面派的“两面人”,谈不上半点的“对党老实,对党忠诚”,也不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严以修身律己、言行一致、格调高雅的特质,可以说毫无党性,没有政治规矩和原则,虚伪而无人品格局,但长期以来占据党校高位,每年对全国成百上千的党员干部这样上课洗脑,进行系统化的“去共产党化”的理论研究,讲授去党化的党建理论,却无人过问,我不禁要问:
1》孙杰、加多宝和炎黄春秋等侮辱抹黑历史英雄人物的现象为什么能成为一种时髦和潮流,甚至是商业营销炒作的资源?
2》王长江还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吗?,王长江参加“两学一做”活动了吗?他的党组织是如何评价他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的?
3》王长江作为党校教授,身负为全国党员干部就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共产党理论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职,请问他传的什么道,授的什么业,解的什么惑?
4》王长江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谄上一套媚下一套)来培训培养党的领导干部,是要他们都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两面人”既向党攫取个人利益又对党推墙砸锅吗?这是谁授权他的?
5》王长江只是中央党校的一个特例,孤例吗?为什学员说“听了八天课,授课的中央党校教授绝大部分都崇拜西方,蔑视自己的党”?如果中央党校的教授大多都如此,那么地方党校的老师们会如何呢?如果连党校老师们都是这样不老实不忠诚的“两面人”,对党虚与委蛇,那么通过党校培训出来的各级领导干部还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吗?我们党的执政根基还能扎根于人民并坚不可摧吗?
6》党校而且是中央党校教授不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不宣传党的理论,专门揪住工作失误并放大进而全面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化地否定党的根基,岂不是让中央党校沦为党的砸锅者推墙派和掘墓分子糜集的大本营吗?
7》王长江们长期以来身居要津却肆意抹黑我党,他们究竟仗的谁的势?后台是谁?
如果以上这些问题,都不能回答并很好解决,还能期望其它诸如央视网这样的党媒还能姓党吗?难道党校党媒还可以是变色龙,有时姓党,有时姓资,当面姓党,背后姓资,人前姓党,人后姓资,公开姓党,私下姓资,谄上姓党,媚下姓资,镜头前姓党,镜头后姓资吗?
如果党媒党校的属性还可以随时按需改变的话,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随意改变呢?身份证的姓名是不是也可以随时改变呀!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9/3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