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三国演义 只有中华与蛮夷(下)

印度是我们最陌生的邻邦,我们关注遥远的美国和欧洲,但是我们却很少真正关注我们的印度邻居,我们对于印度的关注和了解甚至要远远小于日本和韩国。这是不太正常的,事实上,在今天的战国七雄之中,唯一有能力在21世纪对中华民族构成挑战的是印度。日本、美国、俄国、法国、德国和英国,这些即将成为昨日黄花的昔日帝国,已经对中国构不成多大的威胁了。

 

没有新三国演义 只有中华与蛮夷(下)

 

四、俄国并不迷茫千年罗马帝国是它的最高梦想

 

白云先生认为今天的俄国人很迷茫,身份认同出现了问题。我觉得非常值得商榷。固然,俄国的文化有三个来源,一个是拜占廷的东正教文化传统;另外一个就是蒙古人带过去的中国文化;最后一个是近代学习西方的文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彼得大帝和列宁的传统。固然,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在于自我认知,俄国人不会因为西欧人认为他们是东方人就以为自己的东方人,也不会因为蒙古人认为他们是白种农奴就认为自己是白种农奴。前面没有把俄国放在七国里面,是因为七国里找不到一个跟俄国相似的国家,俄国事实上相当于匈奴的角色,疯狂扩张的战斗民族。

没有新三国演义 只有中华与蛮夷(下)

今天的俄国事实上已经远远不是当年叶利钦时代那个迷茫而脆弱的俄国。短短的十年时间,从一个曾经令全世界望而生畏的超级大国沦落为乞求一张华而不实的八国集团的门票,这使得叶利钦看起来更像是中情局的间谍,而不是俄国的总统。但是在普京的领导下,俄国很快就找回了自我,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叶利钦在美国轰炸南斯拉夫的时候毫无作为,而普京在克里米亚和叙利亚的反击有声有色,重新找回了一个大国的自信和目标。俄国人从苏联时代的苏维埃主义倒退回到了沙皇时代,普京就是新世纪的沙皇——普京大帝。

俄国人疯狂扩张并非如乔治·凯南所说的那样因为不安全感,或者说身份认同有问题。事实上,不仅是沙皇俄国,大英帝国,还是纳粹第三帝国和美利坚帝国,他们骨子里流着相同的精神血脉,那就是罗马帝国的精神血脉,幻想着重建千年罗马帝国的辉煌,尽管他们在种族上跟罗马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精神的衣钵传人。疯狂的扩张是这几个帝国的共同特征,凯南那样说俄国人只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罢了,美国疯狂扩张的速度一点也不比俄国慢,甚至更残暴,更凶狠。

没有新三国演义 只有中华与蛮夷(下)

而在事实上,俄国人是比英国人、德国人还有美国人更有资格做罗马帝国精神的衣钵传人的,这不仅是因为基辅罗斯的大公“圣弗拉基米尔”于公元9世纪率领罗斯人接受了东正教的洗礼,开启了自己的文明之旅。更因为沙皇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她不但带去了拜占廷的财富、书籍和典章制度,更重要的是带去了东罗马的传承印章,如同中国古代皇帝的传国玉玺一样。这种事情在中国古代曾经发生过很多,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哪怕他的实力并不是诸国之中最强的。这才是欧美西方国家无法容忍俄国人的强大的根本原因。

西方世界自罗马帝国以来,从未统一过,一直都是四分五裂,而一旦出现了有可能统一西方的大国、强国,则会受到群殴。无论是大英帝国、纳粹德国、苏联还是美国都难逃此命运。所谓20世纪是美国世纪只不过是美国媒体的虚构,美国从来就没有统一过西方世界,更谈不上统一世界,独霸世界。冷战时期,欧洲的小伙伴还比较听话,因为要共同对付苏联,冷战结束以后,欧洲小伙伴们已经不太将美国放在眼里了。所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搞亚投行,第一个参加的就是与美国关系最铁的英国,这对于英美特殊伙伴关系,简直就是一个讽剌。

普京的俄国之所以与中国走到了一起,不仅仅是因为北约东扩对于俄国战略空间的挤压。更因为中国的强大,中华盛世的降临。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普京的欧亚主义,建立亚欧经济联盟的构想,不谋而合,所以俄国是我们的朋友,俄国会帮助我们建设和实现一带一路战略,这对他也是有好处的,他可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充当桥梁的作用,成为东方与西方沟通和贸易的桥梁,就如同阿拉伯世界在历史上所充当的角色一样。

俄国人并没有放弃重建千年罗马帝国的梦想,普京就是当代的新沙皇,俄国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已经倒退回到了沙皇时代,前一阵子克里米亚最美检察长所发表的公开推崇沙皇尼古拉二世,抹黑漫骂列宁、斯大林的言论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虽然如今俄国的实力衰落,距离实现他的罗马帝国梦想已经遥远,颇为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普京绝不放弃任何一寸土地,不管是在千岛群岛与日本的争端,还是在乌克兰从北约的眼皮子底下夺走克里米亚,以至于此次在叙利亚大打出手,都说明了俄国绝不甘心失败,不甘心沦落为二流国家,它的大国梦从未熄灭。

没有新三国演义 只有中华与蛮夷(下)

但是不管怎么说,俄国现在是我们的好朋友,中国与俄国这十几年的关系,甚至要比中国与苏联结盟的蜜月期还要长久,就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当初,中国和苏联结盟,是因为刚开始苏联和中国确实都有实现共主义的远大梦想的,但是晓鲁晓夫改变了这一切,寻求与美国结成G2共治全球。这是中国没有办法授受的,于是中国选择了美国,宁愿与真小人合作,也不跟苏修伪君子搅在一块儿。当然结果我们都看到了,中国离开了苏联,是更好了,而苏联没有了中国,却倒下了。今天仍然是如此,俄国需要中国远胜于中国需要俄国,所以,中国与俄国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会继续是盟友,为了一带一路、为了整合欧亚大陆的共同战略而携手合作。

 

五、印度是21世纪唯一真正的对手

 

印度是我们最陌生的邻邦,我们关注遥远的美国和欧洲,但是我们却很少真正关注我们的印度邻居,我们对于印度的关注和了解甚至要远远小于日本和韩国。这是不太正常的,事实上,在今天的战国七雄之中,唯一有能力在21世纪对中华民族构成挑战的是印度,日本、美国、俄国、法国、德国和英国,这些即将成为昨日黄花的昔日帝国,已经对中国构不成多大的威胁了,而印度则因为历史、地理和人口的因素,对中国具有潜在的威胁能力,这是我们在21世纪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的。

没有新三国演义 只有中华与蛮夷(下)

印度的优势绝不在于公知精英所推崇的所谓的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英国人所留下来的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拥有庞大的民营经济体系,拥有数亿会说英语的国民,以及所谓的发达的IT产业。印度的威险性并不在这里,这些东西与其说是印度的优势,不如说是印度与中国竞争的劣势。

拥有数亿会说英语的国民是印度的优势吗?我实在看不出来,哪里能体现印度的优势,所谓的优势无非就是给西方人做代工会有语言上的优势,但是为了那一点优势,而失去了自己的本土语言的优势,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迄今印地语仍然不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印地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远远落后于汉语,而且甚至连日语、阿拉伯语也比不上。我真的很难想像,一个拥有十几个人口的大国,会以一个只有五千万人口的小国的英语作为官方语言,还倍感自豪的,而更可笑的是中国的公知买办还要羡慕得不要不要的,巴不得中国人丢了汉语,全盘西化,都说英语。而且目前印度仍然还有两百多种语言,一个国家差不多等于一个联合国了,在这方面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万邦林立,语言不通的时代。

印度的优势也不是所谓的民主。印度的民主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水土不服的政治癌症。近年来跨国资本给印度输出的转基因种子,无情地夺去了印度的农业自主权,以及数百万农民的生命,但与输出给印度的民主制度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西方殖民者留给印度的所谓民主制度,让印度人陶醉在所谓的最大的民主国家虚幻中而沾沾自喜。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正是民主制度让印度社会陷入一盘散沙的境地,在亚洲几乎所有国家都经历了革命和变革的时候,唯有印度沉醉在民主的春秋大梦里,没有丝毫改变。传承五千年的种姓制度居然跟现代的民主制度和谐共处,确实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葩了。民主只是西方送给印度的政治鸦片,犹如当年大英帝国在印度种植罂粟花,再制成鸦片贩卖给中国。

没有新三国演义 只有中华与蛮夷(下)

印度的优势也不在于他拥有所谓的健全法律制度,这些东西没有任何用处,法律条文写得再好,也要看什么人来执法。香港就是一个例子,因为偶然的历史机遇暴发起来,居然就认为香港的崛起是因为殖民当局留下了健全的法制。都是扯蛋的事儿,还是马克思说得好,法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越是健全的法制,就越是将印度的底层人民压迫得喘不过气来,这是印度所以无法崛起的重要原因。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时代,只有少数精英的能干就可以撑起一个强国梦,而是需要所有国民的潜力的爆发。所以印度虽然有十几亿人,但是真正起作用的也不过只有一两亿人罢了。你看看印度一个那么大的国家,它的经济规模也就相当于美国四千万人的加州,或者中国一亿人的广东。

印度的优势也不在于其所谓的民营经济,印度的民营经济虽然传承久远,实力强大。但是与中国相比还是不够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只用了短短三十年时间,便创造了一个比印度私有部门更强大的民营经济体系,无论是亿万富翁还是千万富翁、百万富翁,中国都要远远超过印度。印度的民营经济也远不如传说中的那样有活力,有生机,中国的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逊色于印度,甚至中国民营企业的世界影响力也超过了印度,印度的塔塔、信实等财团也就只能跟香港、台湾的财团比一比,跟大陆的华为、阿里巴巴、万达等比起来,它们还差得很远,也许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很快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我说的不是资本规模、销售收入那些表面的东西,我说的是基因,决定企业成长高度的基因。

没有新三国演义 只有中华与蛮夷(下)

印度的优势也不在于他所谓的IT产业,曾经有一段时间国内的公知们大力吹捧印度的IT产业,说什么中国是世界工厂,而印度是世界办公室。我感觉非常可笑,印度有多少办公室?把印度所有的写字楼加起来恐怕也未必会比中国的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更多一些。而且坦率地讲,中国的办公楼比印度要漂亮堂皇得多。一个没有经历过工业化的国家,怎么可能直接绕过,而迈入信息化社会呢,如果印度只是一个几百万人的小国,那有可能,像尼泊尔那样靠旅游就能发财。但是印度是一个大国,没有工业化,所谓的IT产业不过是空中楼阁,几亿的印度人用不起电,数以亿计的人住在贫民窟,占国土一半的耕地,人均耕地是中国的两倍,却养不活自己的国民,每年饿死几百万人。印度的铁路就像陕北的窑洞门口挂着的红辣椒串,车身车顶都挂满了人,跟中国的高铁简直没法比。而且他还不引进中国的高铁,而是引进日本的新干线,很快我们就会看到印度高铁工程延期,费用倍增,就算是日本的原因,国际社会也会推给印度,以日本人的狡猾,阿三吃亏上当,冤大头是当定了。今天中国的BAT等IT企业已经可以与美国的同行谷哥、脸书、亚马逊在全球互争雌雄,甚至很快会超越美国同行,但是印度的IT企业在全球的地位在哪里呢?

【王诚,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金桥智库”】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12/33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