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的成就,都不是盲目乐观的理由
平心而论,中国取得了复兴路上的伟大成就。主要工业品,大多数都已经占据世界一半以上产量,更不要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那么多傲人的数字。
即使以人均计算,中国的很多指标,也在往中等收入高端部分靠。至于综合国力,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中美是第一阵营,遥遥领先于其他的国家。仅以世界五百强的大企业为例,中美两国加起来接近全球半数。
如果算上中国制造近些年的飞速进步,这些指标还会继续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越来越高,而体现在国际贸易上,中国早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家。
更不要说种种“大国重器”、“大国工程”,很多东西,连发达国家都很难实现,在中国都办到了。
于是,乐观主义派的声音,就越来越响亮。以至于白云先生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美之争,其实已经失去了悬念》,断言中美之争,中国胜券在握,美国早晚药丸。
白云先生的博学,在一众的公众号作者中,仅有后沙(公众号:HSYGLGJ,后沙月光论古今)堪与之匹敌,令人印象深刻,结论自然也鼓舞人心——中美较量,中必胜,美必败。
应该说,这篇文章相当有理有据,尤其是从工业、科技、金融、文化、军事五个维度的木桶理论,加上引经据典的举例说明,从历史角度论述帝国的兴衰轮回,令人耳目一新。
然而,我们没有任何盲目乐观的理由,我们和西方的差距,仍然很大,如果还在追赶的过程中,就妄言胜券在握,对困难估计不足,一旦遇到挫折,势必会走到另一个极端。
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走入盲目乐观,甚至认为自己是“例外”,推出“xx文明例外论”、“xx文明优越论”、“天朝上国”这些调调的时候,距离陷阱就不会远了。
盲目自大的美国人
我并不喜欢撕逼,我的读者中,白云先生的拥趸不少,因此我得站出来表达我的观点,妄自菲薄,不是我们的态度,但是盲目乐观,也不应该是我们的态度。
【基础技术的差距】
什么是基础技术?就是原理性突破的技术。基础技术的突破,往往意味着一轮产业的重新洗盘。
早年日本sony公司的特丽珑电视,在那个时代精致到无以复加。但是当数字电视出现的时候,特丽珑彩电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数字电子技术,相对于早期的模拟电子技术,就是基础技术的突破。
数字技术淘汰了模拟技术
我们国家这些年取得的进步,都是基于西方的基础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即使大家引以为豪的华为倡导的5G编码,也是土耳其的一个大学教授的原创理论,并不是华为的原创。
基础技术的匮乏,以中国目前发展极快的IT行业为例。计算机最核心的Arm、X86、MIPS、Sparc这些指令集,都是西方的基础技术,即使是华为海思芯片,还需要从英国购买ARM指令集。
至于编写程序的语言,基本都是西方人发明的。各种基础的算法,目前中国人贡献的极少。以公开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为例,中国是Linux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但是对于Linux核心代码的贡献,却只有寥寥数人,与中国IT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没有基础技术的积累,我们目前大量的技术进步,都是踩在西方人的肩膀之上,仗着国内市场规模的优势,仗着中国系统集成的能力,把这些技术组合在一起(当然,这也很有难度)。追赶仿制自然不容易,但是要创造更难。
基础技术,还需要2-3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追赶西方。以腾讯公司为例,作为世界收入最高的游戏公司,2016年6月份,腾讯公司以68亿美元收购芬兰手游公司Supercell 84.3%的股权。这就是现实,中国是玩游戏大国,但并不是制造游戏的大国。——运营和赚钱的能力,并不能弥补基础技术的缺失。
【资本能力】
坦率地说,中国的资本能力并不如西方。国有企业,手里掌握大量的资源,但是资本利用率比较低。而民营企业,虽然具备相当强的运营能力,但是极度缺乏资本。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都在资本匮乏或者极其昂贵的资本代价中发展。
实际上,西方国家的资本能力,源自于人本能的贪婪和恐惧,往往能够把人的力量发挥到极大。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有那么强的侵略性——为了利润,不择手段,这是人性之恶,但是往往达到目标更直接。
中国人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财富的追求,始终有道德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资本能力,很多方面不如西方国家。
CIA可以干贩毒的买卖,你中国的机构,就很难做这个事吧!你几十家央企在海外的利润,未必比得上人家CIA一家贩毒的利润。这就是残酷现实。
中国的确有丰富的外汇储备,但这是几十年全国人民辛苦积累下来的。平均到每个人,平均到几十年,这个外汇储备并不那么光鲜夺目了——更何况其中还有不少热钱。
【资源约束】
中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从耕地、淡水到矿产资源,一平均起来,多数指标就掉到150名以外。
就算中国可以从全世界买资源发展工业,环境污染的代价,总还是有的吧。北方数省区连年的冬天雾霾,就是我们的资源约束。在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忍受这样的环境污染,10年以后呢?20年以后呢?一代人以后呢?是否还是这样污染下去?
我们只有全球7%的耕地(能够开垦的平原基本都开垦了),要养活20%以上的人口,这就意味着土地沉重的负载。种植大量依赖化肥,土地自身的肥力在急剧下降。这是可持续的吗?白云先生提出中国要有30亿人口,那就意味着60%以上的粮食来自进口,一旦出现国际动荡,这一半人口要挨饿的大饥荒,谁承担得起?
资源不足的问题,现在是国际整体和平时期,问题不算严重。但是这个刚性约束,始终都还在。在特殊情况下,我们的资源紧缺,会被人卡脖子。美国人真的走起极端来,谁知道世界会乱到什么样子?西方人真的玩开了,就不要想着他们有什么底线。
【中国文化输出,并不占优势】
中国文化很难学,汉字的门槛太高,如果不在中国土生土长,成年以后再学习,基本不可能学精通。能够到大山那样,算是万里挑一了。——相反,中国人即使从大学开始学英语,都能够学得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并不适合中国以外的国家——即使在中国内部,各地的差异也是非常巨大,浙江和西藏的文化差距,绝对会大过欧洲两个小国家之间的差距。
中国的文明,和中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农耕文明有关。它生长于这片土地,属于这片土地,走出去就会水土不服。以历史而论,中华文明并没有感化那些游牧民族——他们很多到消亡也没有融入。以今天而论,到了中亚,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就不如YSL文明。(在新疆地区,就已经在相互争夺影响力,YSL并不落下风)
中国的造反传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识,世界其他国家并不会接受。中国近代治国治军治世思想大成——毛泽东思想,中国以外的大部分国家避之唯恐不及。哪里有治国思想,教人造反的理论?
总结起来,世界是多元的。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思想,适应于这一方水土,到海外未必灵光。——即使在硅谷,印度的高管CEO,也要远远多于中国人。
所以,妄言中国文化优越者,与当年自恃“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满清皇帝,有什么区别?
【中国也有大量内部问题】
中美的较量,并不是一年两年可以见分晓,也不是一场两场金融危机就能够看得到帝国主义灭亡。——实际上,从2008年到现在,俄罗斯的退步,要比美国退步还大得多。
中国现在发展很快,很多问题掩盖在发展的红利之下,然而,发展总是有极限的,出来混,该还的账也是要还的。
老龄化,少子化的社会,到一个阶段以后,发展注定会迟滞下来。中国现在三四线城市,大量的空置房就是明证。
中国现在卓有成效的反腐败,长期来看,掌控大量资源的统治精英阶层,如何能够保持稳定?如果到北京部委工作,都没有买房的希望,如何能够保证体制内对精英人才的吸引力?据我所知,现在国企和体制内,人才流失非常厉害。
中国持续衰败的农村农业(更严重的老龄化),如何能够支撑起大国的基础?
中国的舆论引导,只是刚刚取得一点点成果,距离扭转舆论环境,路还长得很。最简单的例子,各位看看2015年作家排行榜,看看出版界畅销的是什么书。不是神鬼,就是修仙,或者宫斗戏或者穿越……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化,在现实的文化出版界,到底有多少思想存在?
……
这里仅仅列出一些问题,可以想见,大国治理之难,能够做好自己的事,已经殊为不易,至于一统全球,“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清谈也就罢了,千万不要当真。
任何文明,把自己地位置于其他文明之上,以为除自己以外,皆为蛮夷。这种盲目的自大,只能带来灾难。美国例外论,早晚会破产,中国不需要“中国例外论”、“中国优越论”,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中国不是万能的上帝,照顾好自己,兼能够平等互惠,让一些合作伙伴受益,已经是善之善者也。
世界是多元的,除了大树,还有灌木小草,不能因为树木的伟岸,就否认其他的植物。中华文明很伟岸,但是也不必贬低其他文明。世界上,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中华文明中,讲究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不走极端,中正平和,既不妄自菲薄,也无需盲目自大。
世界是多元的,文明也应该是多元的
并不是所有的斗争,都是你死我活。中美之间,共同的利益要大于分歧和冲突——即以这篇文章而论,我使用的电脑,用的是美国Intel的芯片,美国的Windows操作系统,还有Word程序,表达的是中华文明的内容。这就是世界各个文明真实的彼此共生的现实。
【巨龙,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12/3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