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当家,贸易战争和军备竞赛的时代来临
毫无意外,川普在全球各个主要城市近600场为数超过200万人的抗议声中,于华盛顿时间1月20日中午正式宣誓就任第45届美国总统,并发表极具个人色彩的就职演说。在演说中,这位地产商人出身的“圈外人”总统,将美国的国民经济描述成“华盛顿环圈”所一手主导的世界秩序的最大受害者,并极尽所能的羞辱了建制派政治菁英,矢言“将权力由华盛顿交接到人民手中”。
撇开作为民粹主义召唤的空洞言辞不说,沥掉水分,所谓“美国优先”可以概括为:“买美国货、雇美国人”(buy American and hire American)这两个核心概念,其要义就是重建美国工业。环绕着这个中心点,他一方面对现行多边贸易协定(如TPP、NAFTA)嗤之以鼻,扬言以“美国利益”为中心,推行更强硬的双边协定;一方面要在地缘战略上进行财政紧缩,要求北约、日、韩等军事盟国共同分担防务费用;另一方面将大举投资基础建设,要美国公民摆脱福利,重新工作,用双手和劳力重建国家。也就是说,川普政府一反过去数十年来美国在全球范围为资本流动铲平基地的新自由主义思维,重新筑起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墙,藉以带动制造业复苏“让美国再一次伟大”。
这是美国从1971年8月片面废除“黄金/美元汇兑”机制改采“石油美元”体系和“贸易、财政双赤字”政策以来,另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势必牵动尼克森访华并签署〈上海公报〉以来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首先,就经济战略而言。以石油美元和双赤字政策所构筑起来的美元霸权体系,是美国自上个世纪七0年代以来,维持高工资、高就业、高消费经济模式的核心架构,也是几近无偿转移世界人民劳动成果的不二法门。只要有强大的军事优势作为后盾,控制OPEC国家所有的石油交易以美元支付,就能以“石油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只要维持贸易赤字,就能保证流出境外的美元通货不会全数回流,刺激通货膨胀;通过持续性的财政赤字和周期性的强势利率,就能够确保各国央行所持有的过剩美元回笼购买美国国债和资产,支撑美元信用。这是由美国“华盛顿环圈”政治菁英所精心打造的世界金融贸易体系,只要联邦储备机构的印钞机有节奏的开动着,世界的财货就源源不断的流入境内供美国人享用,其配套就是制造业和就业机会大举转移到劳动力、土地和环境成本都相对低廉的开发中国家。
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取决于美元的信用与稳定供给,而美元的稳定却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但全球支付能力的供应有赖于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须有足够量的美元在国际流通),而美国的“铸币税特权”又推动美国的经常账逆差不断扩大,导致美元的流动性浮滥反过来威胁了美元作为国际通货的信用基础。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矛盾。以美国商务部2015年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5年的15年间累计经常账逆差就高达10万亿美元;加上每年近5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导致当年度美国国债的总额突破18万亿美元的举债上限。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略高于美国标准普尔50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总额,更是全球石油出口总额的25倍、全球一年黄金产量的155倍。
川普政府要重建美国工业,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甚至要牺牲环境开发页岩油、页岩气和乾净煤,说明了这个以双赤字政策为操作杠杆的美元体系,在巨额国债的压力下已经难以为继,势必要改弦易张。客观上来说,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症结,就在于“美元本位”这种既没有黄金担保,又没有政府规制(美联储是私人机构)的垄断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巨额的贸易逆差,只不过是上个世纪七o年代美国调整东亚分工体系的客观结果,美国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川普政府不但倒果为因,还以贸易逆差为口实剑指中国,说穿了就是要为发动贸易战争作好铺垫,虽不科学,但却是一个便宜的答案。
其次,就地缘战略而言。战后美国东亚政策的是以美日军事集体安全体系为核心,联合周边国家构筑大陆防线和第一岛链,共同遏止社会主义体系的扩张。1972年尼克森访华后,在季辛吉的擘划下改采“联中抗苏、以台制华”的基本策略,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争取到难得的和平发展机遇期。表面上,上个世纪七0年代美国东亚战略的转移,是大陆防线军事挫败的结果,实际上是因应“美元/黄金汇兑机制”崩解后,美元霸权体系再建构的战略需要。如今,川普的异军突起,意味着以巩固美元霸权体系为核心、以金融掠夺为手段的战略规定,由于国内分配问题的尖锐化而遭到选民唾弃,取而代之的,恐将是被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在《告别演说》中视为是美国“自由与民主”威胁的军工复合体(MIT),重新登上华盛顿政治舞台的中央。这一点,从川普自当选以来,一方面通过推特等社交媒体直接诉诸民粹,挑战美国常任文官体系在外交和安全事务上的决策影响力;一方面啓用鹰派军人作为核心幕僚,加强笼络军工体系以巩固他的统治基础,可以看出端倪。
因此,川普很可能会重拾雷根总统“用实力换和平”的亚太战略,持续对中国施压,并运用一些地缘政治的战略利益来交换中国在经济方面,特别是在贸易平衡上的让步。
【原载《两岸犇报》第142期】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2/3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