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伟:论投降和战俘甄别

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个观点来自克劳塞维茨,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也有引用),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作为战争主角的军队,承担了国家和民族兴衰荣辱,不可不察。而投降意味着背叛,不但是个人的怯懦和污点,同时客观上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投降不可能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行为,古今中外皆如此。

师伟:论投降和战俘甄别

经常有人对投降和战俘甄别唧唧歪歪、混淆视听,最近的案例是从印度归来的王琪。

本文分析相关问题。

广义的投降的意思是“向别人屈服”,以这个定义看,中国男人几乎个个都是个投降的货。为啥?媳妇强势啊——中国女人在全球……不,在全宇宙都是最强势的!所以中国男人哀叹(其实是很享受):

要想一天不安生、请客吃饭;

要想一年不安生、买房装修;

要想半辈子不安生、娶个媳妇;

要想一辈子不安生、娶俩!

而狭义的投降则是个军事术语,意思是“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本文谈谈狭义的投降。

到底是个啥场景呢?中国远离战争、大家只有模糊的概念,不过擅入伊朗水域被俘的美军给我们做了个示范——

师伟:论投降和战俘甄别

看见没,跟老电影中演的鬼子、伪军、汉奸、国民党反动派投降一样一样的,以前的文艺作品啊,还真是高于生活但一定来源于生活,那时的文艺工作者是真正的文艺工作者,不像现在的文艺圈(quan)变成了文艺圈(juan),成天忙着潜规则、吸毒、闯机场、在网上咋咋呼呼啥的,哪里能创作出好作品!

好了回到本文主题,继续来谈谈狭义的投降问题。

网上常常有不同军队投降对比的段子,最早在我刚刚上网的时候(大约1996年)就看到过,大意是列举不同国家军队投降的情形,暗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人道、对投降甚至战俘行为几乎不容忍,而西方军队(尤其是美国军队)则大度得多。结论是西方拥有民主、自由、人权、博爱等等高大上(其实臭了大街)的概念,而中国则独裁、专制、禁锢、冷血等等。

坦率说,这种说辞到现在仍然颇有市场、虽然比起以前已经收敛很多了。而其谬误在于瞎编乱造,妄图以其昏昏、令人昭昭。

本文对投降的观点:

1、西方对投降的宽容态度颇有误读;

2、中国对投降的苛刻态度是合理的。

要说清这个事情,要先看看军队是干什么的。网上的解释是——

国家或政治集团为政治目的而服务的正规武装组织。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对外抵抗或实施侵略、对内巩固政权的主要暴力工具。被统治阶级、被侵略民族及其政党为夺取政权、争取独立所建立的常备武装组织亦称军队。

简单说,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个观点来自克劳塞维茨,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也有引用),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作为战争主角的军队,承担了国家和民族兴衰荣辱,不可不察。而投降意味着背叛,不但是个人的怯懦和污点,同时客观上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投降不可能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行为,古今中外皆如此。

汉奸、糊涂虫、小清新们常常热泪盈眶地夸赞西方军队(尤其是美军)的投降规则,甚至胡说想投降就投降、然后释放回来还会得到英雄般的欢迎——这些人的见识、智商和思维能力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白长了一副人模样!

事实上美国并没有没有明确规定投降条件。唯一类似的官方规定只有《美国军人行为准则》(The Code of Conduct),而且这一准则是针对被俘虏的美国士兵——只是被俘虏。下面是相关条文(我没查到原文,如有疏漏、请网友指正补充):

【我绝不主动投降。如果我是指挥官,我绝不在我手下仍能抵抗的情况下让他们投降;
如果被俘我将以可行方式抵抗,我会尽一切努力逃跑并帮他人逃跑。我不接受敌人的假释和优待;
如果被俘,我将忠于被俘战友。我不参加任何伤害战友的行动。如果我是高级军官我会担负指挥责任。如果不是,我会服从上级合法命令,并支持合法命令;
如果被俘受审,我只能提供姓名、军衔、社会保险号码(相当于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我会尽力回避其它问题。我不会做任何背叛自己国家和其盟友或有损于其事业的口头或书面声明。】

看到没,这才是符合逻辑的信息,一支军队怎么可能鼓励或纵容投降行为?以坏怂和傻子的眼光看,合着美军目前暂居世界第一是一路投降过来的!智商呢?节操呢?

师伟:论投降和战俘甄别

当然我知道那些汉奸、公知、死磕律师之流自然清楚它们是在胡乱解释投降,但这是为自己好——将来被抓进局子,这些坏怂会忙不迭地投降、出卖同伙的,但这有损它们的“形象”、不利于继续骗人。那怎么办?不如事先宣扬投降有理,好歹可以自圆其说。不信看看政府对这些狗东西的公开表态,每个人的描述都有类似“有重大立功表现”之类的词句,啥意思?这不一清二楚了嘛。搞得暂时没抓的同伙在外边又是聚积闹事、又是请洋大人出面的,心里默念的无非是别卖我、别卖我、别卖我……种种丑态,可发一笑!

这种信奉损人利己原则的玩意还能成事?别搞笑了!

网友还是期盼看到师老师(公众号:现代质量)打羽毛球搞翻林丹吧——和公知成事相比,这个想法更现实(此处应该有画外音:您想瞎了心了吧)。

结论,西方对投降的宽容态度颇有误读;

也许有网友会说,我们看到的事实中,的确西方军队对投降更为宽容、中国则更为苛刻,近现代尤其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这是由于实际情况决定的:战争性质、文化背景。

先说战争性质——

近现代以来,西方军队的战争基本是在争夺殖民地、是狗咬狗,中国的战争则基本在抵御外辱、保家卫国。所以西方军队表现为对投降宽容一些,因为殖民地丢了可以再夺、并未直接影响到本土,犯不上死战;而中国士兵近现代参加的战争不但总是处于弱势、投降会严重破坏更为倚重的精神力量,更重要的如果投降了,身后的妻儿父母则直接面临杀戮!所以投降不但是自己的污点、更是给亡国灭种助力!甚至投降者本身也没有好下场(想想南京大屠杀中那些国民党军队吧),《所谓日内瓦公约》之类的东西得到执行其实是有前提的: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互相俘虏概率差不多——《日内瓦公约》最早产生于1864年,后来陆陆续续扩充了内容,而1864年所处的年代是殖民者疯狂瓜分世界、彼此间战争可能性变大,同时被殖民者反抗烈度和能力增加——如果殖民者还像以前一样所向披靡,那么这个公约就不会出现!

再说文化背景——

中国人向来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认为舍生取义是更高的境界,变节求生其实是行尸走肉,为了大义宁可牺牲小我——我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先进的地方,因为这些观点突出了人的社会性、淡化了人的动物性,因此更为先进。所以我们历来赞扬当堂痛斥洪承畴的少年英雄夏完淳(就义时年方十六)、崇敬宁死不降而碰死在李陵碑的杨继业。这一老一小清晰地刻画出了中国人内心的文化价值观——

师伟:论投降和战俘甄别

师伟:论投降和战俘甄别

需要说明的是,夏完淳的故事是真实的,而杨继业碰碑而死是戏曲描写,实际是被围而拼死抵抗、浑身带伤仍亲斩数十敌寇、力竭被俘、绝食而亡。但流传于世的主要是戏曲碰碑的版本,可见人心所向。

舍生取义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自然影响到军队的行为,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强调“我们是工农的子弟”、“背负着民族的希望”,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容忍投降行为呢?怎么会苟且偷生呢?所以每当看到这些身上挂着光荣弹、笑对镜头的战士,我们血脉贲张、为之动容!

师伟:论投降和战俘甄别

解放军的这种文化除了来自传统文化、自身定位,还来自一个特殊的原因:解放军是全球最文明的军队(联合国维和部队中从来没有关于解放军的负面新闻就是一个新的例证),也就是被俘或投降的话,别指望得到对方的善待,所以即便从自身感受的角度而言,苟且偷生真不如血战到死。尤其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等等,面对的都是凶残狡猾的对手,和我们不共戴天的,怎么能指望投降了有好下场呢。

同样的道理,在那样严酷的斗争环境下,对遣返回来的战俘进行甄别甚至冷处理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其实是敌强我弱的战争形态下的必然组成部分——弱方对组织的纯洁有着更高的要求

结论:中国对投降的苛刻态度是合理的。

当然,时代在变化,战争的实际情况也在变化,与时俱进是必要的——比如我国现在派出了维和警察、维和部队、护航舰队、海外基地等等远离国家、保护我们海外利益的武装力量,那么在敌强我弱、抵抗无意义且妥协能保证人身安全、为救援提供更多机会的特殊情况下,我觉得还是可以允许放下武器先图自保的,但这不是主流的问题,不详谈了。

师伟:论投降和战俘甄别

小结:

1、本文辨析了投降和战俘甄别、驳斥了相关的谬误;

2、中国人对投降的深度认识、源于我们先进的文化!

【师伟,察网专栏学者,资深企业管理讲师,中国质量协会学术委员,现代质量概念的提出者。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现代质量”】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战俘 投降 王琪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2/3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