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党对封建迷信的破除及其启示

建国初期,民间封建迷信活动盛行,严重影响了新生政权的巩固,社会稳定工作的展开。党审时度势,认清现状,对封建迷信的物质基础、扩散形式和传播对象进行破除,并取得巨大的影响。这不仅净化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空气,调动了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新生政权的巩固中,而且对当下党破除封建迷信沉渣起伏并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建国初期党对封建迷信的破除及其启示

封建迷信,通常意义上是指民间对一些臆想出的鬼神或尚未能解释的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由于“民间信仰”是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在民众中形成的,具有一套崇拜神灵的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因此,封建迷信又常与民间信仰混淆在一起。本文指的封建迷信是两者概念的统一。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后,党破除封建迷信的背景及破除实践和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党应对现下社会中封建迷信沉渣起伏现象,有所启示作用,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一、建国初期党破除封建迷信的认识基础及现实诱因

 

中国共产党人对封建迷信的危害有着深刻认识,这是党在建国初期着力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基础。在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就指出封建迷信的危害,提出要破除迷信。1919年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发表《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迷信神鬼,迷信物象,迷信命运,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这是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果。”毛泽东认为封建迷信极大的束缚了人民群众,要倡导以科学思想和精神来启发民智、教育人民,帮助人民破除迷信束缚。在土地革命时期,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在《寻乌调查》、《兴国调查》和《长冈乡调查》着作中对封建迷信的现象进行批判,并领导了农民进行破神权,反迷信的运动;在延安时期,他继续调查研究,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新民主主义论“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并且要求“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1),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倡导科学精神,反对“三大害”的运动。正是有着以上的认知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继续高举科学的大旗,大力倡导科学精神,领导了刚刚获得解放和新生的人民群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规模巨大的反对封建迷信的斗争。

同时,也必须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要大力反对封建迷信,破除封建迷信,更有着重要的现实因素的推动。

一方面,新中国建立前后,由于常年的战乱和天灾,广大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当人们苦于现状而无力改变时,便寄托于虚无缥缈的鬼神之说寻求当下的安慰,找寻趋福避祸之法。费孝通曾经说:“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免灾避祸。”(2)加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以封建统治者为代表对迷信的盲目信奉,并利用鬼神之说维护封建统治,以封建迷信思想禁锢整个社会,奴役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封建迷信在社会中具有很深厚的根基。再者,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大部分社会群体对新生的政权政策尚不了解,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恐慌,一些反动势力趁机利用迷信沉渣进行鼓吹和煽动广大人民群众,甚至组织反革命势力向新生政权发起了攻击。

另一方面,建国初期整体社会的状况是,封建迷信组织众多,广大民众迷信思想严重,迷信活动日渐盛行。现仅以建国初期武汉和云南省猖獗一时的“一贯道”为例:在武汉,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初一贯道有线17条,各种坛180多个,大小道首1250多人,道众1万多人。在云南省,昆明一分坛,从1949年到1950年发展道徒达32万人,总人数竞占当时云南全省总人数的8%。其各道首对外勾结反革命势力,策划破坏政权活动,对内则对广大道徒骗钱、骗奸,谋财害命,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正是上述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新生政权的巩固,社会人心的凝聚,更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恢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的普及和人们日常生活正常进行,破除封建迷信已经成为党势在必行之举。

 

二、党破除封建迷信的具体政策及实施

 

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了新中国社会封建迷信泛滥的命脉,审时度势,在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变社会风气,破除迷信运动。分别从封建迷信的物质基础、传播形式、传播对象上着展开。

(一)党对封建迷信的物质基础进行捣毁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征收祠堂、庙宇、寺院、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经过一个阶段的土改,祠堂公田迅速消失,庙宇寺院田产锐减。据资料记载:苏州灵岩寺当家和尚每每必对来访者说:“寺里有两千多亩出租土地已被征收了,但保留了一百多亩自耕地。全寺约二百人,为了维持生活,除耕种这一百多亩地外,又加开荒地约五十亩,还要继续开荒”。(3)寺庙道院失去了土地,僧尼道士也就失去了谋生之源,他们便纷纷走出庙门,回家种田谋生,或参加到其他社会生产中。这些从寺庙中流走出的僧尼道士,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党对封建迷信的扩散形式进行改造

1949年到1956年,政府积极颁布一系列政策,取缔多种非法的民间信仰组织,对留存的传统封建迷信活动加以改造,即在保留了原有的形式的基础上改造了活动的内容,例如,庙会。传统庙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成以封建迷信活动(求神拜佛)、娱乐和贸易为一体的形式。建国初期政府组织对庙会的改造,对庙会中的迷信成分进行剔除,将娱乐作用和贸易形式保留和改造。在传统的文娱节目中,如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对其改造和发展后,逐渐形成为表演艺术,南北方形式不一;商业部门还利用庙会组织赶集,即办城乡物资交流会、商品展销会,同时放电影进行文化下乡,顺势进行科学文化宣传等等。所有这些,与昔日庙会有了本质的区别。人们逐渐不再去进行费时费力的封建迷信活动,转而从事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研究和表演中,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活动,而且振奋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建设新社会的热情。

(三)党对封建迷信的传播对象进行引导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果断地把封建迷信纳入党的文化纲领,大力进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群众的科学意识,对从事迷信活动的主体――人民大众――来引导教育。早在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把反封建迷信纳入党的文化纲领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早在华北农村就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主要有学校教育、群众教育和干部教育等,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扫除文盲运动更大范围的展开。例如,在河北滦城县,1949年冬,全县有中学52所,常年民校18所,识字组112个;1953年,民校达1144所,学员8087人;到1957年,学员达16985人④。华北广大农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学习,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也得到提高,紧随党的脚步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科学是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只有用科学的知识武装人民的头脑,越来越多人民群众才能自觉地加入到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中,迷信才能不攻自破。

这些政策的推行,使得党在建国初期对于封建迷信的治理和破除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对此,宋庆龄在东北旅行时对党破除封建迷信后的社会风气转变深有感触,她说:“随着这个时代的前进,生活及思想方面古旧与阻碍进步的习惯就会受到尖锐的打击,最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旧的迷信已经失去它对人民的控制了。在永贵村,我们看到祭拜各种神佛的习俗已经完全废除了。尤其是再也没有人花钱去买香烛及其他迷信品了,新年的时候也没有人浪费时间去拜偶像了”。(5)可见,党在建国初期对于破除迷信是成功的。

 

三、党破除封建迷信的现实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解放思想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的解放,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人们在吸收传统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同时,封建迷信思想也趁势沉渣泛起,村镇兴建庙宇之风日盛、求学升迁拜佛求神之说四处流传,算命求签等等被人们日益热衷。这些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封建迷信活动,有着愈演愈烈之势。总结建国初期党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的措施和实践,对当下如何治理封建迷信活动回潮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破除封建迷信产生的温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迷信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分析封建迷信重新抬头的根源可以发现:从地域上分析,越是穷乡僻壤,民众迷信愈深;从信奉缘由上分析,多是由于家中有体弱多病无力负担医药费而求助于鬼神。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贫困使群众对现下生活产生不满,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叹息之时,鬼神迷信之说便是其最好的解脱和自我安慰的方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快速有效的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破除封建迷信存在的根源。务实的农民只要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那么封建迷信滋生的温床才会不牢固,其再次泛起的机会将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素质抵制封建迷信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文化教育普及覆盖率低,这是我国的现状。庞大的人口基数中有8亿是农民,他们散乱地分布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其直接后果是导致教育普及难,教育质量差,社会调控顺利实现难。早在1944年3月22日,在党的宣传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要老百姓不敬神,就要有科学的发展和普及。科学不发展、不普及,敬神在他们是完全需要的”;“有了科学知识,迷信自然就可以打破,没有这一着,他还是要迷信的。”⑥人们的文化程度低,便会认为其人生显得复杂而不可把握,只能用神秘的力量来说明,并依赖神秘力量来求取心理平衡,在这个层面上,迷信信仰充当了人们的“心理理疗师”。纵观我国农村农民精神状态仍未能摆脱这一怪圈。因此,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是抵制封建迷信的有力武器。文化教育,科学普及可以帮助人正确的认识世界、把握世界,进而改造世界,使人在世界面前树立起信心。人类的文明向前进一步,迷信也就会退后很多步。科学昌明,虽然难以完全消除迷信现象,但迷信也必将难以轻易回潮。

(三)保持党的先进性引领全体人民积极抵制不良社会风气

党是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党,时刻保持我党的先进性,是改善社会风气和稳定社会的前提。党是国家的领头羊,其自身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空气的净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讳言,我国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官僚主义、贪污腐化,假公济私、利益分配中不公正、弄虚作假,徇私枉法等丑恶现象,这不仅危害了国家和党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使普通群众受到了真正的伤害。21世纪之初“法轮功”猖獗,党审时度势,及时的按住了这股封建迷信的逆流,但其所造成的社会恶劣影响是深远的,对身陷迷途的群众造成的危害是无法弥补的。当然,这些并不是我们国家社会生活的主流,并且行为者最终会多行不义而自毙。这些逆流现象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如果党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还是有可能会让邪教迷信沉渣乘机而入,对人民群众加以引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人民群众的思想高地,需要执政党正确引导,高度重视。

总体看来,“宗教、迷信、神权是人类历史上不可避免的现象,迄今还没有发现过有哪一个民族国家有过对宗教的免疫能力”。既然如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我党必须注意引领和动员全体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此有效遏制封建迷信的死灰复燃,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

[2]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第[M].北京:三联书社,1985:110.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2)费孝通:《美国与美国人》第110页,北京,三联书社,1985。

(3)潘光旦:《苏南土地改革访问记》第128页,北京,三联书店,1952。

(4)[日]内山雅生、笠原十九司:《对滦城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杨梅山的访问记录》,存南开历史学院。

(5)宋庆龄:《新中国向前进――东北旅行印象记》,载《人民日报》,1951.1.5。

(6)《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页。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3/3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