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建议将5月8日修订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今天是2017年5月8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为了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海风观察郑重呼吁并建议把每年5月8日修订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国家设定的对全民进行大规模国防教育的主题活动日。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决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防教育的主题节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重视,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心愿。
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其一,针对和平时期人们国防观念淡化。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和平麻痹思想有所滋长和蔓延,设立国防教育日,有利于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有利于唤起人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夯实全民保卫国防的思想防线;有利于引导全民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
其二,为全民参与国防教育活动提供一个大众化、社会化的载体。依法确立一个每年都能让全体公民共同接受国防教育的时机,可以更好地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体现我国国防教育的全民性、全社会性的特点。
从2001年到至今,我国已经开展了16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每年各地围绕教育日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说,十多年来的实践也表明,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总体社会影响有限,社会各界群众普遍反映不知道或记不住这一日子。2013年《解放军报》曾报道称,调查显示大约有70%的人不知道有全民国防教育日,有90%以上的人不知道具体是在哪一天。由于每年国防教育日日期不固定,不便于记忆,再加上是双休日,一些活动不好组织。
历年“全民国防教育日”时间:
修改全民国防教育日,明确固定具体日期,对于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为扎实做好修订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工作,早在2012年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曾专门发出通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群众对全民国防教育日具体日期的意见建议,但目前还没有结果。
节日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浓缩,体现了不同民族、国家的历史及其文化渊源。如何修改全民国防教育日,网上有很多不同建议,但一般都认为应选择一个对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和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为具体日期,比如国耻日或胜利纪念日作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近代以来由于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凌辱、多灾多难,历史上的国难国耻日很多;当然由于中国人民的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胜利纪念日也不少。在海风观察看来,这些国耻日或胜利纪念日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意义都非常大。但多年以来这些纪念日已经有了很好的纪念形式、成为永久的纪念载体,如果再把它们确定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内容上容易重合,也不太突出主题,比如“9▪18”“7▪7”“9▪3”以及国家公祭日等等。比较而言,5月8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是离当代中国时间最近,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门纪念活动,但是又具有重大警示教育意义的日子,因此海风观察建议把5月8日确定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对当下中国更有警示教育意义、更能够激发民族向心力凝聚力、更具深远历史影响。主要理由如下:
一、1999年5月8日是一个承载着当代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国耻日。18年前的今天,也就是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清晨(贝尔格莱德当地时间5月7日晚夜间),一架美国B-2隐形轰炸机投射三枚导弹,直接击中了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驻地,三名中国记者当场遇难,20余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袭击一个主权国家的驻外使馆,是对这个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公然践踏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罪恶行径。针对这起世界外交史上空前严重的事件,中国政府当天上午发表严正声明,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暴行,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声明全文如下:
【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了三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使馆严重毁坏。迄今为止,已有两人死亡、两人失踪、二十余人受伤。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四十多天的狂轰滥炸已经造成无辜平民大量伤亡,现在又居然轰炸中国大使馆,北约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这在外交史上是罕见的。
中国政府、人民对这一野蛮暴行表示极大愤慨和严厉谴责,并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中国政府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鲜血染红了成为废墟的大使馆,鲜血也将中国人彻底激怒!当使馆遭轰炸的消息传到国内后,举国震惊,群情激愤,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反美示威活动。游行的学生们流淌着热泪,高唱国歌和国际歌,来到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驻北京、上海等地的大使馆前,打出写有“坚决拥护我国政府严正声明!”、“北约轰炸我国驻南使馆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强烈谴责美国霸权主义行径!” 等内容的横幅,一遍遍地高呼口号:“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轰炸我驻南使馆的野蛮行径承担全部责任!”“反对霸权”等。而美国却以“误炸”为名,为其暴行进行辩解。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5天后在国会发表秘密讲话,称所有的轰炸目标都是既定目标。

尽管后来美国进行了所谓“道歉”,也对炸馆事件进行了赔偿,但是美国仍然将此定性为一系列失误所导致的“悲剧性误炸”事件,至今也没有认错。随着岁月流逝,当年参加游行的学生如今大已走进不惑之年,但这份当代中国人集体记忆深处的痛,依然在不断唤醒和警示人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二、1999年5月8日是中国人知耻而后勇新长征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可辱,中华民族不可欺,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深知,抗议只能留给弱者,尊严永远属于强者。血淋淋的事实警醒我们:美国永远不希望中国强大,永远不希望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国人的尊严只能靠中国人自己去打拼!今年3月16日,美军轰炸叙利亚清真寺,造成40多人死亡;面对舆论压力,美国不得不展开调查,最终一个“误炸”就答复了。但中国不是叙利亚,当B-2隐形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抵达巴尔干半岛上空,向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投下精确制导炸弹后,发奋图强的中国人被彻底炸醒,更多中国人彻底丢掉对美国的幻想,不再轻信美国宣扬的民主、自由和普世价值,也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在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国防力量上的同美国和西方大国的差距。

从那一刻起,我们开始卧薪尝胆、知耻而后勇,“撸起袖子加油干”,加紧把我们自己的工作做好,大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维护和平,但深知要准备有一天人家搞到我们头上来,有备才能无患。经济建设是中心,国防建设也要不断加强。不然,一旦发生战争,我们就不能有效保卫经济建设的成果和祖国的安全。如果没有当年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搞出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中国不会有今天这样安全的局面,恐怕早就挨打了。在这个世界上,最后还是要拼实力的。1999年中国GDP世界第七,但到2016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防现代化建设更是突飞猛进,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服役、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歼-20入编空军、歼-15着陆航母、运20直-19纷纷亮相、C919首飞成功、AG600即将首飞、东风-41担当大国神器、052D新型驱逐舰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天网北斗导航系统全球覆盖等等,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的决心。因此,5月8日,对中国人来讲,不仅是国耻日,更是知耻后勇、凤凰涅盘的开端,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拳头紧紧握在手中。

三、把5月8日确定为国防教育日,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冷战后新一轮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被推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当前中美两国既有激烈竞争也有深度合作,既有严重分歧也有广泛共识。为了摆脱大国对抗和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中国主动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首先必须正视历史,从中美的历史过往中汲取深刻教训,夯实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当中美关系处于顺境时,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忽略中美关系的竞争一面,充分认识中美关系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当中美关系处于逆境时,我们同样不该忘记历史,看不到中美之间的利益交汇点,改变对中美关系的负面预期。过去有段时间,为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国内一些人刻意回避宣传中美历史上让美国感到不愉快的历史,甚至据称2000年拍摄的电视剧《抗美援朝》却因顾忌所谓中美关系大局至今没有播出;直到十八大以后,我们的荧屏上才开始有《三八线》《我的战争》这些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陆续播出。至于5月8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的纪念日,有段时间主流媒体也很少涉及,直到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去年习近平主席前往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英烈后,媒体才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纪念。

海风观察认为,历史就是历史,它客观存在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改变。对待中美历史的正确方法,应该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让中美关系上不愉快的历史不再重演,而不是看美国人的脸色刻意回避,否则只能让别人瞧不起,甚至为虎作伥,到头来最终损害的恰恰就是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其实任何一个国难日或者胜利纪念日,都会涉及他国,在国际上这种设立国防教育日的做法也很普遍。比如美国将每年12月7日(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日子)定为“国难日”,俄罗斯每年6月22日(1941年德国向苏联发动侵略战争的日子)都会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国防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也没有影响到美日、俄德关系的发展,其中美日还成了盟国。因此,在选择确定国防教育日时,我们大可不必投鼠忌器,这是一个大国强国应有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此外,把5月8日确定为国防教育日,也是应对美国“十条诫令”的有效举措。根据兰德公司于1998年6月份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报告,美国对华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西化、分化中国,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西方化,从而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大时,对中国形成全面的遏制,并形成对中国战略上的合围,包括地缘战略层次和国际组织体制层次,以削弱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和战略选择余地;第三步就是在前两招都不能得逞时,不惜与中国一战,当然作战的最好形式不是美国直接参战,而是支持中国内部谋求独立的地区或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周边国家。这“三步走”的战略并不仅仅停留在美国政府决策参考的层面上,在美国外交实践中已经得到了体现。而支撑这一战略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十条诫令》了。
《十条诫令》主要内容: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三、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四、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五、要不断制造消息,丑化他们的领导。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扬民主。七、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八、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这十条,除了第十条是要“动武”以外,其他各条都是突出“和平演变”,即用“和平”的方式演变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把5月8日确定为国防教育日,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加强对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警惕和防范西方“西化分化”,具有重要现实针对性。

历史不容忘却,和平永远珍惜。2016年6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第一场活动就是前往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烈士。塞尔维亚总统、议长、总理率全体内阁成员参加凭吊活动。凭吊烈士,不是一味的旧事新提,不是为了重新点燃仇恨,而是为了更好的警示和平。一个忘记仇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只记得仇恨的民族也是悲哀的。海风观察建议把5月8日修订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同样也是为了铭记历史,汲取教训,更好地促进和平。
今天是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十八周年祭,谨以此文纪念英勇牺牲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海风观察”】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5/3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