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高远、普济沧海: 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政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刚中有柔。他继承了中华民族“以民为根、民在我心”的优良传统。对人民群众情真意切,情满胸怀,体恤民情,善解民意。通过顶层设计,让改革释放出更多红利,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通过底层救援,让应急预案发挥效力,真诚地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弱势群体、遭遇灾难的各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深入基层,来到群众中间,促膝谈心,勉励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话语朴实,情真意切。

立意高远、普济沧海: 习近平总书记的主政风格

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到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举行,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已经渡过了两个完整的春秋。主政时间不长,但是国家的变化确实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民生改善;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反腐败斗争;无论是外交理念,还是国际事务,都处理的得心应手,充分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才能和领袖风范。

一、独特的领袖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格可以用“刚柔并济、旗帜鲜明”来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柔中有刚。从老百姓的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不温不火、性格温和,可是从他执政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内外政策看,他的内心是很强大的,他的性格是很刚强的。我们大家都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敢于碰硬,敢于亮剑,敢于担当,不卑不亢。面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遏制、面对少数周边国家对我国的挑衅,习近平总书记义正辞严,掷地有声:“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充分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铮铮铁骨和硬朗风格。面对西方敌对势力从经济、政治、军事上对我国进行合围,意在削弱我国的综合国力,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意在摧毁我们党执政的精神基础,力图按照西方模式对我国进行演变;面对我国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制造暴恐事件,企图分裂国家的图谋;面对国内一些人迎合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混淆视听,浑水摸鱼,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矛头直指党的执政地位;面对境外敌对势力挑动香港青年学生企图以“站中”的街头运动,妄图引发中国的颜色革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击,采取高度戒备和高压态势,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充分显示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不畏强暴、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其刚的一面表露无疑。

习近平总书记刚中有柔。他继承了中华民族“以民为根、民在我心”的优良传统。对人民群众情真意切,情满胸怀,体恤民情,善解民意。通过顶层设计,让改革释放出更多红利,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通过底层救援,让应急预案发挥效力,真诚地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弱势群体、遭遇灾难的各族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深入基层,来到群众中间,促膝谈心,勉励群众:“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话语朴实,情真意切。每一次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他都迅速到达现场、或作出重要指示,指挥抢救伤亡人员,组织救助受灾群众。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侠肝义胆和侠骨柔情,其柔的一面清晰可见。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处处反映民情:老百姓经常议论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他在讲话中提出了严厉批评;句句体现民意:老百姓迫切希望的“老虎”、“苍蝇”一起打,在他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了这一新的反腐方针;声声体现实情:老百姓最有意见的公务人员“上班时间斗地主、嗑瓜子、玩手机、逛淘宝”的工作状态,在他的讲话中清晰地指出来了;时时倾听民声:老百姓最盼望、最渴求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五件事,在他的讲话中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他的话语通俗易懂,直接地气,老百姓一听就懂得,一看就明白,说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了。

二、独特的施政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的施政风格可以用“奇招迭出、效果俱佳”来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善于谋划,敢于决断,在内政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构思出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战略,设计制定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整体方案,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带、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之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成为又一新的经济带,必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批准深圳整个城市作为创造、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开始把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验落实到具体城市,为先行成功发展起来的城市实现新的跨越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和强大动力;清理取消多项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设立上海自贸区,改革攻坚体制痼疾,激发经济要素活力;营业税改为增殖税,为企业减轻数千亿元税负,使企业能够轻装前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各省纷纷出台大病保险实施方案,有力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监控和消灭污染源,专项治污治霾措施不断推出;鼓励民间设立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民间资本开放更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制约民间投资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加快打破;整合涉农资金,集中力量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薄弱换节,支持粮食等战略物资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数千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既定改革任务,在扶持政策的指引下,各类文艺院团健康发展,有力地增强了文化的软实力。这些重大战略措施,抓住了瓶颈,抓到了要害;这些奇特的招数,不但激发了经济要素的活力,而且激发了文化创造的活力、群众创造的活力、社会进步的活力,正在显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对外开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最大奇招,就是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中,首次提出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内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战略倡议。经过一年时间的运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为使资金融通提供保障,由 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一个具有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命名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该机构的宗旨是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其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总部设在北京。据有关媒体报道,这家金融机构的马上就要成立。我们认为,这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得以落实的最重要措施。可以想见,还将有更多措施出台,助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我们之所以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称之为最大的奇招,就是因为它是对付美国总统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利器,使中国机智地摆脱了美国的海上围堵;它使中国资金、技术、设备大踏步走出去,独辟蹊径地打开了新的对外经贸通道;它还为沿线国家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真可谓“一箭三雕”!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效果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具体措施的出台落地而日益显现出来。

三、独特的话语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风格可以用“生动鲜活、底气十足”来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讲话中引用了大量古语:讲到治国理政时引用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治大国如烹小鲜”;讲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时引用了“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国奢则用费,用费则民贫”;讲求真务实的基本要求时引用了“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牡丹花好空人目,枣花虽小结成实”;讲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时引用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学习时引用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讲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引用了“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讲对困难群众的关爱时引用了郑板桥的着名诗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讲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时引用了“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讲艰苦环境能磨练干部品质时引用了孟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韩非子的“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讲党员干部追求较高精神境界时引用了“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独其慎也”。这些古语是经过历代文人提炼概括的思想精华,表意十分准确简炼,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既善于引经据典说明现实问题,又使其表达显得生动活泼。

习近平总书记还引用了大量的俗语:讲农村小康社会的效果时,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来表述;讲制度流于形式时,提出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讲矛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提出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讲主仆关系时引用一句俗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讲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时引用了老百姓的话“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通俗语言来表述。这些俗语是人民群众根据他们的所见所闻和语言习惯总结概括出来的,表意十分生动形象,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既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思想营养,又习惯于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很容易使人们信服和接受。(此文写于2014年10月20日)

【文林墨客,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习近平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5/3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