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莹颖案发生地:美国种族主义与排外主义大回潮

2015年,非裔美国人在警察执法中的死亡率是白人和西裔美国人的两倍,非裔美国人在执法过程中因被枪击或其他原因而死亡的比例高达25%,比白人高出8%。由此可见,美国警察执法过程中的种族矛盾和执法过度问题凸显,导致非裔美国人和白人的种族矛盾因警察执法暴力而恶化,且这种冲突和对抗由个体层面扩散至族际层面。

章莹颖案发生地:美国种族主义与排外主义大回潮

美国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在要义上紧密相关,前者指的是美国白人基于种族和族群的高低等级认知而对美国少数族裔产生的歧视和偏见,后者指的是美国白人基于对美国少数族裔的负面认知而产生的排外心理或行为。

当前美国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回潮势头正盛,牵涉到政治精英和普通公众、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白人和少数族裔、个体和利益集团等多层次多维度行为主体,覆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从总体看,美国此轮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回潮呈现出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首先,美国警察执法过程中的种族矛盾和执法过度问题凸显,导致非裔美国人和白人的种族矛盾因警察执法暴力而恶化,且这种冲突和对抗由个体层面扩散至族际层面。

一方面,近年来美国密苏里州、路易斯安那州、马里兰州和明尼苏达州先后发生非裔美国人在白人警察执法过程中被枪杀或其他非正常死亡事件,相关事件引发非裔美国人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其中若干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进一步演变为局部暴乱及非裔美国人与警察的暴力冲突;另一方面,非裔美国人中的极端分子因不满白人警察的过度执法行为,对白人警察进行连续报复并造成重大伤亡。白人警察过度执法与非裔美国人抗争之间的张力关系折射出非裔美国人和白人之间日益扩大的种族鸿沟。

事实上,从全国范围看,非裔美国人在警察日常执法中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其他族裔,2015年,非裔美国人在警察执法中的死亡率是白人和西裔美国人的两倍,非裔美国人在执法过程中因被枪击或其他原因而死亡的比例高达25%,比白人高出8%,同时,非裔美国人在接受警察质询时比其他族裔更容易引发警察使用致命武器的行为。

警察过度执法导致的种族矛盾扩大化给美国社会带来撕裂效应,近年来美国公众对于种族关系的忧虑感和负面认知与日俱增。调查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美国公众中对种族关系深感忧虑的人数占比由17%上升到35%;在非裔美国人和白人的族裔关系方面,认为两者关系处于好或较好状态的比例从2008年6月的10%和58%分别降至2016年6月的7%和46%,认为两者关系处于非常差状态的比例则由7%上升至14%。值得注意的是,非裔美国人与白人对于美国种族关系的认知呈现出巨大差异,前者对于美国种族关系的负面认知明显高于后者,2012—2014年,非裔美国人对种族关系深感忧虑人数的年平均占比为31%,2015—2016年间上升至53%,与此相对应的是,白人对种族关系深感忧虑人数的年平均占比只从14%上升至27%。

在警察队伍内部,非裔警官与白人警官在警察是否存在过度执法的问题上也存在巨大分歧。根据美国国家警察研究平台(The National Police Research Platform)对8000名警官的调查,57%的非裔警官认为近年来美国警察执法过程中非裔美国人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并非孤立现象,这些事件反映了美国警察队伍中的执法歧视和偏见问题,与非裔警官在此问题上的立场相比,只有27%的白人警官持同样的观点。此外,针对执法过程中非裔美国人非正常死亡导致的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69%的非裔警官认为这些活动合情合理,对于矫正警察队伍的执法歧视和偏见具有正面作用,比白人警官中持此观点的人数占比高出42%。

其次,极端种族主义情绪在美国普通民众中重新抬头。2015年,美国白人青年迪兰·鲁夫(DylannRoof)在南卡莱罗纳州查尔斯顿市伊曼纽尔非洲裔卫理圣公会教堂(Emanuel African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枪杀九名非裔美国人,而且在因种族仇恨罪面临死刑指控时毫无悔意。美国司法部在调查后认为,鲁夫的行为是基于种族仇恨的有预谋行动,他选择有影响力的非洲裔教堂作案以达到最大化煽动种族仇恨情绪的目的。

此外,2015—2016年,美国田纳西州、乔治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圣路易斯地区和密西西比州连续发生多起非洲裔教堂被人为纵火事件。上述案件激起美国公众对种族主义情绪抬头的极大忧虑和不安,其中警方明确以种族仇恨犯罪对密西西比州百年黑人教堂纵火案件展开调查。

同时,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大学校园里宣扬种族主义的标语和言论大行其道,对少数族裔学生的种族主义言语威胁屡有发生,在具体行为中表现为通过社交媒体账号向非裔学生发送具有暴力性、种族主义色彩和侮辱性的信息,绘制支持特朗普、宣扬白人至上立场的标语,鼓动在美墨边境修建移民隔离墙,蔑视非裔选民的生存发展权和选举权,鼓动在校园里设立“安全区”以及在社交媒体上鼓动驱逐非法移民。此外,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针对美国穆斯林移民的种族仇恨性犯罪虽然自2001年以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2008年以来该类犯罪案件数量明显回升,2015年美国反穆斯林移民的仇恨性犯罪数量为91件,创2002年后该类案件数量的新高。

再次,移民问题政治化过程中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色彩明显。移民问题在美国是个政治问题,移民问题是否能够处理得当事关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的选民基础构建、美国经济社会制度改革的成败和美国外交政策及对外关系的得失。

美国两党在移民问题上存在利益诉求分歧和立场差异,这本无可厚非,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进程以及大选结果让种族歧视和偏见甚嚣尘上。在大选过程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为迎合部分白人选民,在穆斯林移民问题、墨西哥裔移民问题和非法移民问题上发表了一系列带有强烈种族歧视和偏见色彩的言论,如主张全面禁止穆斯林移民进入美国,称墨西哥裔非法移民是强奸犯和杀人犯,以及以少数族裔身份为由抨击联邦法官无法胜任工作,这些言论对美国现有的多元文化主义造成巨大冲击,并给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形象形成可见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大选进程中关于移民问题所持的极端立场和大选结果表明,虽然种族歧视和偏见违背“政治正确”原则,但白人群体中仍有大量与特朗普观点一致或相近的拥趸。

最后,基于种族歧视和偏见的反移民运动和排外主义浪潮席卷美国。从2010年开始,美国南部的亚利桑那州、佐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和南卡莱罗纳州相继通过带有反移民和排外主义色彩的移民法案,其中的亚利桑那州“S.B.1070”号法案最具代表性,严重损害少数族裔移民的切身利益,墨西哥总统严辞批评该项法案是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违反人权的法案,虽然2012年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该法案中侵犯移民权利的最主要三项内容,但仍然认可该法案赋予警察的以不同理由查验看起来像非法移民者的身份证件的权力。

2013年,美国国会“八人帮”起草的“S.744”号移民改革法案出台后遭到强烈抵制,反移民运动团体认为该项法案将导致白人就业岗位减少、工人薪资水平降低以及国家安全系数降低的后果,而奥巴马政府力推的全面移民改革最后也是进展甚微。

特朗普就任总统后即签署两份具有强烈排外主义色彩的行政令,一是着手在美墨边境修建移民隔离墙,二是签署针对全球难民和西亚北非七个主要穆斯林国家公民入境美国的行政限制令。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和难民政策在美国和全球引发争议,尤其是移民入境行政限制令在国内外遭到强烈批评和抵制,虽然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3月初发布的新版移民入境限制令对旧版作了修改,但这种修改只是微小的技术性差别。从深层次看,移民入境限制行政令体现的是特朗普政府以预防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为名而行保守主义移民政策之实。

就美国当前的政治氛围和社会氛围看,此轮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回潮在短期内不会消逝。

首先,美国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回潮将进一步拉大当前的美国种族鸿沟。

其一,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回潮将巩固制度性种族主义的存在。制度性种族主义是指美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歧视偏见和不公正性制度安排导致的种族主义。当前美国隐性的制度性种族主义在政治、经济、教育、司法和宗教等系统中依然广泛存在。

其二,美国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回潮将进一步加剧白人和少数族裔之间的紧张对立,对美国国家稳定形成负面影响。一方面,在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重新抬头的氛围下,白人极端分子较以前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宣扬白人至上主义,冲击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倡导的包容性。

根据美国南部贫困法律中心(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的追踪调查,到2015年为止,美国国内拥有892个仇恨团体,在2014年的数量基础上增加近14%,其中大部分是白人至上主义团体。不论是在大选过程中还是在正式上任后,特朗普在移民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都极受白人至上主义仇恨团体追捧。

另一方面,如果说美国政治、经济、教育、司法和宗教等系统中的不公正性制度安排带来的制度性种族主义尚在少数族裔可接受的范围内,极端性和激进性的种族主义则势必引起少数族裔的强烈反弹,以避免其生存和发展利益已经受到或将受到的重大损害。作为对白人极端分子的回应,逆向种族主义会持续存在,其中的极端情况是少数族裔中的极端分子以暴制暴,从而促使极端种族主义行为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美国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回潮将深刻影响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走向。基于特朗普政府在移民问题上浓厚的保守主义立场,奥巴马任期内力推的全面移民改革动议难以为继。非法移民问题是美国两党围绕移民改革所产生争论和僵局的核心,症结在于是否以及如何实现非法移民合法化。特朗普在多个场合直接或间接地表态其对于非法移民采取“零容忍”态度,主张驱逐有犯罪记录的非法移民,且非法移民获得合法身份的唯一途径是重返原籍国再申请进入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主张不仅是对奥巴马政府非法移民问题改革方案的全盘否定,而且是一种更加严苛和更加趋向极端保守主义的政策取向。

再次,美国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回潮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美国此轮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回潮折射出美国国家治理中各领域的深层次负面问题,证明美国的意识形态体系和价值理念体系不仅不是完美无瑕的,而且存在诸多与多元、包容、平等和开放等世界潮流反其道而行之的顽疾,如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入境行政限制令包含了对特定宗教、民族和国家的歧视,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破坏了国际难民保护体系,这些都损害了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同时,美国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裹挟了白人至上、反移民、反全球化等狭隘的理念,反映在外交政策上,是特朗普政府倾向于制定逆全球化而行的经济政策,推行保守主义主导的霸权主义,这些都会给国际体系的和平稳定及其可持续性带来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察网(www.cwzg.cn)摘录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7年第3期。原标题:美国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回潮:特征、成因及影响】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美国 种族主义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7/3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