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人如何突出重围——观《战狼2》影评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战狼》,本来应该早几天去看的,杂事太多天气又极热给耽误了,中间还退了一次票。
虽然在豆瓣网上,这部电影的评级略有点不公平。但是并没有影响观众追捧这部电影的热情,我买电影票的时候,手机上显示它的票房总额已经过了20亿。看样子票房突破30亿,应该毫无悬念,甚至达到35亿、40亿这个高度,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据网络上说,还有偷票现象)。
当然,如果《战狼2》是美国好莱坞拍摄的,主角是美国英雄,我相信在豆瓣网上的得分会高得多,一如当年史泰龙《第一滴血》系列那样经典。实际上,无论是《战狼1》还是《战狼2》,无论是叙事方式、拍摄技法、动作场面,都有我们似曾相识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味道。把吴京换成史泰龙,片子里雇佣军换成苏联或者其他国家的军队,场景切换到美苏冲突的那些国家,整个故事也毫无违和感。
虽然整部影片,并没有太新奇的故事套路。但是并无碍它巨大的成功,网上吹毛求疵的人很多,但是在影院用钱投票的观众更多,对于热爱动作片的我来说,光是看打斗场面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即以单纯的动作片去评分,影片的评分当可以在90以上,更不要说其中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讲述中国人自己的英雄故事
这部电影故事的主线索,当然是孤胆英雄的拯救故事。但是故事背景却是真实的,从电影中可以看到,在非洲这片土地上,经商、开办工厂、援助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各行各业中国人比比皆是,当然还包括海上护航的中国军人,作为对比的是,本地动辄欢歌热舞得过且过(没心没肺)的当地非洲人,凶狠冷血的欧洲雇佣军(隐藏的暗线是收了双重的佣金,另外有势力给他们支付金钱,在非洲制造更大动荡,制造中国人与非洲的流血仇恨),当然,还有动不动就是叛乱政变的非洲国家动荡政局。
一位亲身经历利比亚撤侨的博主,根据自身当年经历写了一篇文章,在网上流传甚广。作为当事人,能够在看电影的时候,清晰地回忆起这一段六年以前往事,并且认为“电影里其中有些桥段和自己的亲身经历颇为相似。”电影的故事背景,能够被亲历者认可,让这部电影比一般的好莱坞动作大片“接地气”,有了非同寻常的大时代意义,而非装帅耍酷的美国好莱坞式套路。
正是因为这是一部中国人自编自导自演的大片,讲的是中国人的故事,放在中国人“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的背景之下,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大国自豪感,自然会引起中国人的共鸣。看惯了好莱坞电影中美国式英雄,这部电影用中国人的视角,重新定义了英雄,平民,军人(退伍军人),非洲人,白人,雇佣军等等角色。
可以肯定,这是一部西方人看了极度不爽的片子,在西方国家也不会有多少市场,西方人习惯了看张艺谋这一类导演拍摄的影片,习惯了看中国人猥琐、土气、愚昧、卑微的一面,自然不会喜欢这种中国人当主角英雄的电影。要知道,即使是像《长城》这样的中西合拍大片,仍然摆不脱白人英雄拯救世界的窠臼。
然而who cares西方人怎么看?《战狼2》仅仅依靠中国大陆的票房,就超越好莱坞当红大片《敦刻尔克》。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拐点,意味着在中国电影界,已经有人在突出重围,这个重围包括资本操控、互联网恶意引导、小鲜肉霸屏、老导演霸位、崇洋媚外的意识形态泛滥、低水平烂剧横行等等,从这个意义上看,《战狼》这个系列电影,就是一匹突破重重险阻的凶猛的狼。
中国影视,突出重围
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人民的名义》到今天的《战狼》,口碑和票房俱佳,虽然影视娱乐圈仍然一片乌烟瘴气,但是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影视人在努力,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宣扬中国正能量,提振国民信心。在80后90后占据观影主导人群的今天,这些影视作品能够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无疑很让人欣慰。
这其中的突围意义,无疑比高票房更有意义。这意味着中国影视剧的一个新的时代到来:老戏骨要强于小鲜肉,用心制作要强于八卦炒作,接地气的故事要强于虚幻的胡编乱造,干正事的影视人,也有机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影视圈必须回归正能量的价值观体系,否则再多的资本,再鲜嫩的面孔,流量再大的IP,都是靠不住的东西。一旦金融反腐,堵上影视圈洗钱的口子,所有的泡沫都会刺破。
我前一阵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述影视圈的一个怪现状——《影视圈,娘炮、脑残、公知、假圣母和木偶的集散地》。现在看来,下面这段话的预言性不错。
中国正处在一个变化非常快的时代,但是具体怎么变,变成什么样?是资本说了算,还是人民说了算,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还是把事情做好,堂堂正正地赚大钱。恐怕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彷徨和迷惑。如果改革和发展的结果,是偷奸取滑的人赚了大钱,崇洋媚外的获得了成功,自轻自贱自我否认的文化风气占据了主流,“戏子当道,英雄落泪”,然后把责任推诿给市场,责怪观众没有鉴赏力,声称低级趣味才是市场之爱。这样的发展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吗?
《战狼2》的成功,无疑是给正能量的爱国影视,树了一个成功标杆,由此形成的“财富效应”,也会对资本市场形成了一个新的价值观导向,很多“唯利是图”的中性资本(一贯崇洋媚外甚至来自国外的资本一定是死不悔改)会因此改变投资方向,以后国内观众有望看到更多优质的“良心作品”。
《战狼2》无疑突出了n重包围:
—— 资本的包围。资本垄断影视的逻辑就是,如果没有高价片酬,加上高投入制作经费,辅以巨额的营销费用,不可能有成功的电影作品。《战狼2》2亿不到的制作费用,无疑是对资本封锁最好的突围。更不要说,在更加严厉的金融反洗钱背景之下,以后资本方在这方面不得不节制收敛。
—— IP(剧本)的突围。这些年,互联网公司仗着手里的资本,大量投资网络文学,并且想借此上下游通吃,一头捧红网络作品(也有大量的洗钱),另一头操纵影视制作,将网络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战狼2》讲述的并不是那种“屌丝逆袭”、“霸道总裁爱上我”之类的yy网络小说故事,却取得了巨大成功。
—— 导演的突围,无疑国内有一大批资格很老,却已经江郎才尽的导演。但是资本方喜欢他们,因为他们非常懂得如何奉承资本,懂得迎合西方,懂得配合炒作,他们自然也能够获得最好的资源支持。
—— 小鲜肉演员的突围。虽然电影中也出现了“小鲜肉”演员,但是整体来看,也大致符合其“富二代熊孩子”的定位。我并不是完全排斥年轻俊俏的演员,但是满屏都是小鲜肉,恐怕并不正常。
—— 大牌明星的突围。整部片子,都没有一线的明星。如果不是因为《人民的名义》火爆在前,人们不会用“达康书记”来称呼保安队长何建国(吴刚)。包括作为编导演一体的吴京,按照之前的知名度和片酬,也完全算不上一线明星,这也打破了明星天价片酬的迷信。
—— 炒作营销的突围。没有刻意的负面新闻炒作,没有大手笔的推广,几乎完全靠着电影本身的素质,以口碑赢得越来越多的观众。算是对以往影视圈疯狂无底线炒作宣传的打脸。
......
作为一个幻想有朝一日创作剧本的作者,我当然很希望影视回归“讲好故事”的本源,对于我们这一类靠明明可以靠zhuangbility吃饭,却选择用诚实勤奋劳动创作的作者来说,这才是文艺界的好时代。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一部片子的突围,并不意味着影视圈的整体突出重围。实际上,走进电影院,我们仍然会感受得到小鲜肉-大明星-大导演刷屏的现实,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实在是寥寥无几。
像《血战湘江》这样的影片,本来想去看看的,但是排片实在太少,时间很难凑合,这两天下载到了硬盘上,打算抽空看看。《血战湘江》遭遇的排片率很低,远不如其他同一时期引入的好莱坞大片。
类似于《血战湘江》这样影片遭遇的,以后一定不会少。资本方不仅掌控了影视制作的产业链,更决定着院线的排片率。“革命远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恐怕是整个影视圈长时间的状态。只要国内“正能量”的资本没有介入影视发行,听任资本主导影视产业链,这种状况不可能根本好转。
回到《战狼2》电影故事的本身。这部电影,也同时反映了中国人“走出去”的困境,在非洲诚实的劳动建设,却无法保护海外的基本利益,保护好建设的成果,这是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否则不管“一带一路”的愿景有多么美好,一场叛乱一场动荡,一个国家所有的建设成果都会灰飞烟灭。
电影中反映了这种现实的无奈,我们可以最快速地撤侨,在同胞被屠杀证据确凿以后,军队发射导弹直接干预。但是至始至终,因为无法干涉他国内政,要遵守联合国准则,我们既没有办法采取预防措施,更不能主动出击保护中国人在海外的财富,动荡时期只能听任叛军(以及西方势力)打砸抢烧。中国人是撤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人在青山在”这句话安慰自己。但是面对各种成果毁于一旦的现实,我们真的毫无办法吗?过去没有办法,将来也没有办法吗?
从电影中西方雇佣军对待中国人的态度来看,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在海外的发展,有着刻骨的仇恨。中国改变了世界的经济规则,也断掉了很多西方人掠夺非洲传统殖民地的路子,这种仇恨遇到叛乱的时期,自然就会以最残酷的方式呈现出来。非洲本土的叛军,对中国人还是有忌惮的(正如叛军首领说的,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他不能杀中国人),但是西方势力主导的雇佣军,却毫无这条底线。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要突出这些国际规则的重围。穷文富武,越多的海外财富,越多的海外投资,越需要强大武装支持,不仅要有先进武器,还要有突破传统规则,使用武力突出重围的决心。
战狼后续的期待
《战狼2》走到第二部就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往后的电影制作,吴京应该不需要为制作经费担心,更无须为票房担心,只需兢兢业业保持初心,制作出更多更好的电影。
有时候幻想自己成为编剧作者,我认为在基本遵循“孤胆英雄拯救”主框架线条的背景之下,未来的《战狼》系列,其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知道《速度与激情》已经快到了第九部,而《007》系列,更是拍了好几十年。
—— 植入更多的中国品牌,比如在追击中,使用更多中国自主品牌的,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比亚迪汽车,秋名山神车五菱汽车等等,宣扬国产品牌的产品,同时获得合理的赞助商支持。
—— 引入更多性格丰富的“次”主角,《速度与激情》系列,除了飞车之外,也着力塑造了一些性格层次丰富的配角,《战狼》系列想要长期火下去,除了主角,人物层次需要常更常新。
—— 除了“斗勇”,还需要“斗智”。观众对于打斗的场面,时间久了会产生“审美疲劳”,在故事情节设计上,完全可以引入更多“智斗”的线索,中国人即使是打架,用脑子也符合中国人的性格。
......总而言之,期望《战狼3》更出彩,不要在第二部就做成自己无法逾越的巅峰。也期望中国影视圈,有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我们。
【巨龙,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龙语天下事”】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8/3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