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和未来(下)——中国的金融要服务于中国利益
金融系统的确被外国人赚走了很多钱,尤其是英美金融列强。这进一步强化了纽约、伦敦、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打个比方说,腾讯公司一款游戏《王者农药》一个季度卖了几十亿,但是在香港股票市场,腾讯公司市值增长可能就是几千亿。通过金融市场的放大,实体经济赚一元钱,金融市场的纸面财富可能会增加几十元。
再以阿里为例,这家公司上市几年,在美国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四千亿美元,比上市的初期,相当于翻了一倍多。其实阿里在中国电商市场占有率虽然高,但是赚钱也没有那么离谱,如果不能保持多年30-50%以上成长率,其中的泡沫很可能随时会破裂。
用辩证法思想,凡事需要正反两个方面看,祸福相倚,不能简单地认为金融对外开放,中国就完全是输家。更何况,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一旦需要,完全可以通过政权的力量,将金融形势翻转过来。—— 这就是金融反腐和金融改革,这让中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力量扭转局面。
金融-实业一分为二看
表面上看,中国在金融开放领域,因为优质公司都去了海外上市(或者同步海外上市),被国外资本大肆捞钱,的确是吃了很大的亏。但是无论是英美,还是我国的香港地区,从中国的上市企业中,捞取来的财富,却成了“去工业化”的催化剂。
是啊,赚了金融的钱,又快又没有污染,谁还会老老实实去做辛苦而又不赚钱的实业呢?和机器、油污、汗水相伴,哪里有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洒脱。
于是,在英国、美国还有香港,最优质的资源,最聪明的人才,最好的政策,最多的白钱灰钱黑钱,统统都涌向了金融系统,当然和金融系统沆瀣一气的IT行业,也成了香饽饽。加上为金融行业服务的法律和会计专业,以及和保险业务紧密关联的医疗医药行业,成了社会资源的黑洞。
香港2017年的“高考”状元们,排名前六名的,有5位报考了医疗行业。金融系统虽然赚钱,能够提供的就业毕竟有限,而且一般都需要非常深厚的关系和家庭背景,而医生和律师相对来说,中产阶层家庭的一些聪明孩子,还有一点点希望。
在金融可以大肆吸血的基础上,英美和香港相继染上了变种“荷兰病”,最优秀的人才都去搞金融相关的产业链,实业部门因为没有资源哺育日益萎缩——最典型的就是香港那些大明星,都在香港炒房。于是,去工业化成了这些地区的通病。时间一长,整个社会就出了问题,主要体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就业不充分,和金融相关的产业包括房地产、服务业都很发达,但是制造业却越来越弱。
与此相反,中国因为金融系统不够发达,很多普通人无法从金融系统里面分一杯羹,除了投资炒房,大量的资源只能投身于实业,特别是制造业。以前我写文章写到过,在中国最优秀的人才,高考以后大部分都会进入理工科。
如果说,西方的金融系统在中国实业经济上吸血。那么中国的制造业,正在给西方这些国家去势。从一个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从国家层面来说,很难说谁是真正的输家,谁是真正的赢家。
如果一定要算经济账,算清楚赢家输家。那么国际金融资本家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其次是这些买办阶层。中国的企业和百姓,因为有了就业有了发展,虽然被吸血,算得上输赢掺杂,赢的还略多(不过中国本土投资者吃亏很大,每次股灾都受伤)。比较惨的是这些金融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底层民众,金融系统捞的钱没他们的好处,但是社会的贫富分化就业不足,他们却是最大的受害者。这也是占领华尔街99%以及香港zan-zong的社会基础。
好吧,大家互相伤害吧! 你从中国身上吸血,中国就用辛苦劳动,去了你工业的势,吸血鬼反过来被阉割。用江湖上的行话来说,那就是“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互联网企业相对比较特殊。因为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外上市,因此我们在互联网舆论方面相当被动。舆论界这些人常常和金融界这些买办勾搭在一起,所以我们看到的舆论的乱象难以收拾,其实背后都是有势力支持的,一方面确实是有“颜-色-革命”的成分,另外一方面呢也是混淆视听,把国内的注意力都引向舆论界,掩护这帮人的安全。
其实互联网舆论界,冒头出来的都是小鱼小虾。只要开始动真格的,这帮人很好收拾,无论是大V也好,网络名人也好,收拾起来很容易,只要把他幕后那些买办势力清理,黄马褂一穿上,这帮人认怂的速度是极快的。参见薛man子大V,以及在最恰当时间发病的李x复。
金融双刃剑
资本家没有良心没有国度,他们的眼里只有钱,只有利益。当他们开始投资中国以后,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把中国看作了一头肥羊。为了获得更多“剪羊毛”的利益,他们必须把羊养肥。
因此,当这些境外的资本(以及国内的买办),低价获得中国这些优质企业的股份以后。他们也会动用手里的资源,协助中国这些企业成长得更大,同时由于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支撑,这些优质企业在十几二十年间,确实做的非常大,大多数资产膨胀了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很多当时在世界同行排不上号的企业,在20多年的时间里面,纷纷排到了世界500强的靠前位置。
由于这些央企,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四大国有银行等等,由于自身庞大的体格,虽然出让了不少的股份,但是这些企业都还是国家绝对控股的。因此在这些企业壮大的同时,国有资产是大大增值了。
现在西方还想继续从中国吸血,而中国严厉的金融反腐就是斩断这些吸血管子的倚天长剑。中国不可能长久地允许国内外资本趴附在中国实体经济上吸血,在2008年以后,中国就很少再有贱卖的国有公司到国外上市。由于再没有优质国企低价折价卖给西方(好的国企也差不多都卖了),因此西方金融吸血鬼陷入了没有新血液补充的“窘境”,只能拼命炒高美股,再制造动荡驱赶资本去美国接盘。同时,大力鼓动中国的金融买办,转移资产到国外去。这也是最近为什么要加强外汇管制的缘故。(其中包括国民老公他爹)
所以不能简单的说,中国就是完全吃亏一方。只是在已经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就没有必要继续出让利益。此一时彼一时,以前的这种发展路径,必须及时的踩刹车。不能因为以前出让过利益,现在还要继续出让。
在中国金融的发展历程中,泥沙俱下,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有很多黑幕重重的阴暗面。不能简单地否定改开以来的历史,这不是唯物主义态度。时代在变,中国的实力在上升,在国际上博弈的筹码也在增加,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对外的金融政策理应调整,这必然要动一些利益集团的奶酪。
金融是一把锋利的剑,也是双刃剑。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必须夺回金融强国的位置,除了中国制造要变为中国创造,中国金融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为中国人民的利益服务。而这个过程,需要铁血进行金融反腐,进行金融改革,并且逐步建立中国金融规则。
中国的金融,要为中国人服务
中国股市从1990年代初,到现在将近30年。现在如火如荼进行的金融反腐,是中国金融(特别是股市)走向独立自强的成人礼。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是钱生钱的游戏,还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工具?是少数人掠夺多数人劳动成果的手腕,还是利国为民的镇国利器?回答出来的答案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又何其难也?
难在哪里?难就难在一个“利”字。金融的利益太大了,为了维护美元的地位,美国整个国家都在为之打仗。要让美国退让金融利益,美国可以找袋洗衣服为借口,灭了别人的国家。同样道理,金融行业形成的利益集团,早已经腐蚀了这个世界的精英阶层。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也就是说,想要当个老好人的执政者,只要不得罪利益集团就可以了(古代的利益集团,一般都是大家族)。这句话当然也有别的解读。但是放在现代社会,这句话却要仔细思量。
我看了这么多国家的情形,唯一敢对华尔街金融集团说No的,只有中国和俄罗斯。俄罗斯的经济体,早已经萎缩到中国广东一省规模,对于全球经济秩序,影响力已经不大。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列强,金融资本家早已经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除了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多蜕变成了金融吸血鬼。在美国,巴菲特旗下的金融投资公司已经进入全球500强的前十名,而早些年一直排名靠前的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等产业巨头,早已经后退到几十名开外。
接下来的金融反腐和改革,将会决定中国将来的百年国运。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远远没有完成,甚至还有很多贫困地区亟待可靠地脱贫。我们看到的一些超过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也只是在东部的发达地区。在广袤的中部和西部还有边疆地区,仍然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支持。
更何况,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整个社会的养老体系,都需要强大的金融系统来保障。(比如日本的养老金就被安倍拿去填美国股市的大坑)。
一个国家的金融防火墙一旦丧失,就只能听任国外资本和买办恣意妄为。一个国家从盛转衰吃光老本不需要十年时间。日本失去的几十年,还有美国前面这20年来的发展历程,无疑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即使中国登顶世界经济巅峰,也要居安思危,金融要保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随时清理掉金融界的害群之马。否则金融很快就会变成实体经济的吸血鬼,甚至会变成资本绞杀资本的金融赌博。
我曾经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文章中指出,下一个阶段的反腐重点,就是在金融领域。金融反腐并不是说要清算历史旧账,而是要总结过去的成败得失,开创中国自己的金融模式,制定中国自己的金融规则。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简单地部分替代美元(如果走美元一样的路,有朝一日我们也会走入美元今天的窘境)。而是用人民币的力量,服务于中国人民的利益。
最后说一下,这几篇文章能顺利写出来发表,并且在网络上传播,并没有被举报和删除,这也说明了一些舆论环境的包容。对于中国金融反腐的斗争胜利,我觉得充满了希望。毕竟正义必胜,人民必(币)胜,和(核)平必胜。
【巨龙,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龙语天下事”】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8/3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