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X项目反思地方政府民主程序建设
关于民主的问题,很多人就会想到民主与专制的矛盾对立。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情况却并不如此极端。说一个事例。
中国在化工产业的项目上,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项目,就是PX项目,又叫对二甲苯项目。这个PX是一个国家化工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中国现在自身需要每年的PX产品大约一千三百多万吨,但现在自己生产只有八百多万吨,缺口有五百万吨。这个缺口是不小的。
近年来,国家准备在一些地方建设PX生产项目,但由于当地民众对PX产品不太了解,以为是个化工项目就一定会有重污染,一定对民生不利,所以当国家在这些地方准备建设PX项目时,当地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会在少数人的煽动下,盲目抵制这个项目,导致国家有好几个PX项目不能正常上马。我国就不得不从韩国、日本等国家进口这些产品,以弥补缺口。这也导致国际PX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提高了我国进口该产品的成本。
PX产品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民生项目。因为对二甲苯是生产化纤产品的重要原料。从现实来说,要解决中国人的穿的问题,这个项目是非上马不可的。然而,出现一些群众游行集会反对该项目的建设,已经不止发生在一个地方了。所涉及的地方政府也明确表示,对于PX项目,如果群众不同意,就坚决不上马。只有群众同意了,才能上马建设。
从这一点看,地方政府显然是很民主的了。这也确实无可厚非。在老百姓不了解、不同意的情况下,硬性上马,只会造成更大的对立,对于项目本身,对于党群关系,都会造成较大的损害。所以暂时的不上马是应该肯定的。在这个过程中,至少体现了民主的行为与实质。
但是,国家建设又迫切需要扩大PX项目的建设与生产。但如果群众长期都不会同意,甚至永远都不会同意,那是不是就永远不要建设了?这好像也有点问题。有不少业内人士与专家说,如果把环境评价做到位了,并且对可能的污染尽可能事先做好防范,同时也要对可能受到影响的民众予以必要的补偿,PX项目的建设完全是可行的。
问题在于,我们那些有关部门在立项时,似乎从来就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意见。而当群众的意见爆发为一场又一场示威游行时,这些有关方面就有点麻了爪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所导致的结果。我们相关方面完全可以在立项前做好充分的宣传与解释工作,并且对PX项目的有关问题提前向群众帮一个科学普及的工作。一方面讲清楚国家建设这个项目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要把可能造成的污染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向群众解释清楚。在做了这样的工作之后,至少不会发生更多的示威与游行事件了。
我们的有些官员、有些干部,还是不太明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有的项目上马前,没有经过规范的民主程序,导致群众不理解,认为官员就是有意隐瞒,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一旦出现群众的不满,并且产生了较大的反应之后,这些官员又手足无措,为了避免出现与群众对抗的局面,又匆匆宣布下马。这种仓促草率的做法,既不符合民主的程序,又影响国家的发展与建设。
民主当然是必要的,而且该走的程序一步都不能少。但在实行民主的同时,也需要有必要的集中。与民主相对立统一的,并不都是专制,与民主形成对立统一关系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集中。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有民主就一定要有集中。要实行集中就必须首先实行民主。
像PX这样的项目,如果要实施要建设,必须要先走民主的程序。把该做的事都做在前头,尽最大可能争取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至少是大多数人都能认可和接受的时候,再把这样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决议,坚决执行,这样的集中也才体现出效率来。
而在现实中,我们的民主程序不到位的情况太多了。而在没有充分实行民主的时候,就生硬地要强行实施,这种看上去的集中往往缺少民主的支持,所以当群众起来表达他们的不满时,那些官员们就落荒而逃了。这实在是太可悲了。
中国要办成一些事情,肯定需要集中。如果无限期地用民主“拉布”下去,那这样的民主也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了。但是,越是要想集中,就必须越是要把民主的程序走到位。没有经过充分民主的集中,虽然看上去你强行把事情给办了,而且似乎还办成了。但其中隐藏的祸患就非常危险,不定在哪一天突然就爆发成一场重大的危机。所以久拖不决不是民主,强行的霸王硬收弓也不是集中。这两者之间如何把握好一个尺度,确实是需要一定的智慧。
【胡懋仁,察网专栏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北航老胡之闲话”】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8/3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