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是精英拍给精英看的,你个草根感动啥?

精英去哪都能当精英,富人在哪还能继续做富人。所以,跟电影里相反,他们恰恰是世界上对于爱国这个选项,最可有可无的人群。在他们的视野里,值得追随的是机会、趋势、金钱与权力集中的方向。真正会留下来死战到底的,反而是我们这些被电影当成背景板的平民。因为我们退无可退。因为这片土地就是我们最后的栖息之处。

《无问西东》上映了多久,就被讨论了多久。

它就像投射在银幕上的一场海市蜃楼,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美好与幻灭。

很多人在安利这部电影的时候,说自己看哭了好几次。

看完之后,我想问问这些人: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为什么而哭呢?

《无问西东》是精英拍给精英看的,你个草根感动啥?

1

如果说《无问西东》,有哪里会令人感到隐隐的怪异,那大概就是它高高在上的精英视角。

这部电影,实际是一场精英对于(未来)精英的训诫。

它想要教化的受众,也只包括清华学子为代表的精英人群。

就连隔壁北大也要继续黑一波。

电影里黄晓明拉着章子怡跑过这个校园的时候,有人想拉章子怡长辫子的情节还记得吗?

镜头一转,那人T恤背上写着北大。

真不知道是暗搓搓秀恩爱,还是永恒地相爱相杀。

至于我们普通人在历史进程里起的作用,电影用几个场景表达了它的立场。

还记得晃晃叔叔吗?

我们这些草根平民,只要唱着奇异盛典,等着精英们从天而降来拯救众生便可以了。

还记得张果果吗?

我们普通人只要像四胞胎一样,眼巴巴等着张果果们像救世主一样降临,付奶粉费和租房费就可以了。

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等着被拯救,这听上去超划算的对不对?

但其实上,没有人、没有民族、没有国家,可以不劳而获。

这种精英视角对草根平民阶层的俯瞰,本身就是一种傲慢。

更奇怪的是,有这么多平民对于这傲慢视而不见,甚至拍手叫好。

《无问西东》是精英拍给精英看的,你个草根感动啥?

有人都说,《无问西东》故事剪裁结构不行,但是有股情怀特别动人。

我当然承认《无问西东》的叙事推进不行,至于情怀动人这个方面,我觉得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至关重要的一点——

那些哭着出电影院的人,往往不在它想打动的人员名单里。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让我感到有些微妙的,不光光是它的精英视角。

而是精英视角背后真正隐藏的态度——

社会的进步,是精英们像救世主一般,进行推动的。

普通人作为历史里的NPC,等着被拯救就可以了,不需要努力。

但我看来,事实恰恰相反,推进社会进步的,是千千万万草根的共同努力,精英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不是主导部分。

不知道你们看不看《毛泽东选集》。

如果没看过,建议大家看一看,那绝对是一把被封印的屠龙宝刀。

嫌篇幅过长的,直接阅读卷一第一篇《中国各阶层社会的分析》。

然后再来审视《无问西东》的精英视角,你也会看出其中的荒谬之处的。

2

你不妨坐来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爆发战争,你觉得最终留下来、坚持战斗到底的群体会是谁?

会是富人精英吗?

不能否认,这个世界是有沈光耀这样拥有高贵品格的人,愿意为了拯救别人而死。

可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部分人占精英富人的比例,又是多少呢?

《无问西东》是精英拍给精英看的,你个草根感动啥?

精英去哪都能当精英,富人在哪还能继续做富人。

所以,跟电影里相反,他们恰恰是世界上对于爱国这个选项,最可有可无的人群。

在他们的视野里,值得追随的是机会、趋势、金钱与权力集中的方向。

真正会留下来死战到底的,反而是我们这些被电影当成背景板的平民。

因为我们退无可退。

因为这片土地就是我们最后的栖息之处。

《无问西东》是精英拍给精英看的,你个草根感动啥?

所以毛泽东考察完中国各阶层,说了下面这段话:

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

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而你的屁股坐在那里呢?

你在为精英欢呼的时候,你怎么就能笃定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呢?

再讲个故事给大家听。

抗日期间,美国《时代》记者安娜丽·嘉克贝来到重庆采访宋美龄女士。

采访结束后,宋美龄亲自宴请了这位女记者吃饭。

席间,宋美龄烟瘾犯了,就从自己挎包里拿出惯常抽的骆驼牌香烟,并邀请女记者一同抽烟。

嘉克贝接过正打算抽的时候,忽然看到了酒店墙上贴的一行标语:

爱国的中国人不吸烟,耕地要为抗战生产粮食!

于是,女记者嘉克贝指着墙上的标语问宋美龄,为什么还照吸不误。

宋美龄女士回答道:那都是写给老百姓看的。对我无效。

所以啊,我有点搞不懂——

在这样一部精英训诫精英们,不要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命题电影里,

你凭什么热泪盈眶呢?

你凭什么自我感动呢?

人家压根都没算上你啊。

3

因为《无问西东》看哭了、深受感动的人,我并不是想嘲笑你们。

我没那么刻薄,专门要去嘲笑真诚。

反而是心疼你们,才想问一句:

你们的道德阈值这么高,把所有事情设想得这么美好。

而这种美好下面,往往是没有坚若磐石的事实去支撑的。

那么,这些美似行云、脆如琉璃的东西一旦被打破了,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只问深情、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坦白讲,这个论点,完全无法说服我。

为什么不能问呢?

为什么不去追究呢?

当然要去问啊。

不仅是要问问缘由,还要去找找根源、去探探李来龙去脉、查查暗流、嗅嗅土壤。

不然为了一个凌空虚蹈的所谓深情、初心,或者一些被渲染出来的情绪;

就全然付出、奋不顾身,你不觉得自己太轻信了吗?

或者你觉得自己缺乏价值,因而可以随意托付?

电影里,沈光耀妈妈有句话说的很对:

我不希望你在还没有了解生命是什么之前,就送了命。

同样的,我也不希望充满热忱的年轻人,在不了解信仰的真正意义之前,就轻易交付了自己。

万一,你错了呢?

《无问西东》是精英拍给精英看的,你个草根感动啥?

罗素说过一句: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很可能是错的。

如果信仰经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拷问

——那么,本质上,它也不值得作为信仰。

不要为幻象热泪盈眶。

你的真诚、初心、深情,不应该这么廉价、这样得轻易交付。

4

就拿西南联大来讲,电影里确实拍出了它的弦歌不辍,可没被拍出来的另一面,也是真的。

有人说,西南联大即便在流亡路程中,都不忘初心,是一场教育长征。

这我同意。

那请容我问一句:如果我们真的一直在秉持初心,那为什么我们顶级的大学会沦落到流亡的地步呢?

不去反思本质问题,反而涂抹伤口,这难道不也另一种意义上的掩耳盗铃吗?

《无问西东》是精英拍给精英看的,你个草根感动啥?

《无问西东》是部书生气很浓的电影,那是因为它只拍了书生气的一面,而规避了更现实的另一面。

比如陈寅恪甫一开课,许多同学慕名前去,整个教室水泄不通。

这是真的。

可是一两节课以后,教室就空了大半,只有极少数能听懂的学生留下来。

这也是真的。

电影里,西南联大的教授,穷到乞丐都避着走。

这是真的。

这样窘迫,还是有教授抽大烟。

这也是真的。

电影里,师生一心,感情紧密。

这是真的。

教授间彼此相轻,互看不起。

也是真的。

就拿前面抽大烟教授刘文典的例子来说,他就骂过沈从文是废柴,连四文钱都不值得给。

光辉信仰,只是硬币的一面。

荣耀背后,必有阴影。

我并不否认信仰的重要,但信仰需要智慧做先导、有全盘的认识、更接近真实,才会变得更有力。

否则,信仰很容易在现实撞击下,烟消云散。

只展现美好给别人看,忽视暗黑的一面,是不负责任的。

靠谱的做法是无论好坏都摊开来,讲明白、说清楚,然后你再决定去不去做。

而以上全部,就是我想对那些看《无问西东》哭到不行的人说的话:

——别上赶着被感动,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又当了一回韭菜呢?

毕竟这世道,永远是对韭当割的啊。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无问西东 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