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共为您搜索到16篇文章
  • 娱乐圈里的资本势力

    娱乐圈里的资本势力

    这种高片酬、高投资的现象,严格说来,是资本从这个领域里获得巨额利润的一种现象。明星们拿的钱再多,也比不上娱乐资本拿到的更多的利润。这个领域中的资本势力几乎可以说已经极度疯狂了。这已经不仅仅只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的问题,更是造成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不仅如此,这个领域里所制造出来的产品,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而投靠资本势力的某些人的立场与观点,跟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因素。

  • 向名校致敬还是为历史的耻部勾描?

    向名校致敬还是为历史的耻部勾描?

    电影的编/导似乎毫无疑问根本不是真正“西南联大”的拥趸,她的历史观是一种逆向的历史观,联大只不过是她为民国洗地招魂的借口!按照这样的理解,所谓无需问西方还是东方,只是叫观众勿问真假而已。

  • 张文木:学问不可“无问西东”

    张文木:学问不可“无问西东”

    毛泽东读宋朝政论文的时候,说言不及意,大而无当,基本是批评多。说宋朝,特别是北宋,所以不要看它光豪迈,没有用,要办事。“横看成岭侧成峰”,你要翻成政治诗你就看出危险性了,它里面是禅宗意识,没有担当:说你是宋朝人就宋朝人,说你不是宋朝人就不是宋朝人,为什么说你是宋朝人,你把你当宋朝人,把你不当宋朝人你就不是宋朝人。那这不就完了吗?

  • 无问西东——睁开一只眼

    无问西东——睁开一只眼

    《无问西东》从影片效果、影片艺术性、影片的解说词上看,似乎都是很成功的。不过我还是有自己的看法,对于中华民国被举国错恋的问题,今后会写些专题文章。现在是想感叹文学影视界这股强大“厚旧薄新”的潮流实在太为险恶,他们的矛头直指毛泽东,他们铁心要彻底否定毛泽东。这股潮流竟然可以汹涌澎湃地流着,可叹!

  • 建国初期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作家作品的?

    建国初期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作家作品的?

    建国初期有价值的作品,不仅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也要有杰出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既反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时代要求,更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描写。而像徐志摩这类民国知名文人,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几乎没有可取之处,写了大量攻击革命与社会主义的文章,此外觉得他连民族语言都没有掌握好,他的诗歌普遍带有浓重的翻译腔,像是英语诗直译的。

  • 看电影《无问西东》,评近代百年颠簸

    看电影《无问西东》,评近代百年颠簸

    电影《无问西东》三个时代单独看,都没什么问题,就是简单的大时代与小人物的小故事。但是通篇看整个电影,三个时代连起来看就有两种画面。第一种画面:无论是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动荡时期还是科技高速迅猛发展的当下,主人公身上都承载并延伸着中国知识分子弥足珍贵的高贵品质与家国情怀。第二种画面:经历民国(神圣崇高)--->毛时代(黑暗压抑)--->当今时代(庸常平淡),而且画面感很强烈。给人感觉百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段失去天堂、度过黑暗压抑,最终陷入平庸的历史。而且第二种画面感要远强于第一种画面感,让人感觉很不舒服。我们这是越活越烂么?当然你可以这么理解。实际上有些人心中就是这么认定的。

  • 《无问西东》为何不讲清华真正的脊梁?

    《无问西东》为何不讲清华真正的脊梁?

    这部影片所颂扬的历史和传递的亲美、亲蒋精神并不是清华主流进步人士的历史和精神,恰恰是清华主流进步人士长期与之斗争并试图彻底改造的东西。如清华朱自清教授拒绝吃美国食品,最后饥饿重病而死。从一二九运动中走出来、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探索出真正民族独立解放道路的蒋南翔、熊向晖等志士,都比沈崇诲更具有代表性,更能代表民国时期进步清华学子的面貌与精神。

  • 《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无问西东》:一部自我殖民化电影的叙事语义

    剥开《无问西东》电影中几个小故事的外皮,其中一以贯之的就是三个内核“美国中心主义”“清华优越感”还有就是“基督教救世观”。我非常惊讶于在21世纪都快过完前二十年,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已经发表40年后,还有这样的一些中国人沉浸在自我殖民化的意淫中不能自拔,并且得到部分大众的迎合和追捧,我就想问:自我侏儒化、特权思想还有赤裸裸的传教就是本片导演和编剧要向我们安利的所谓“真心、正义、无畏、同情”的普世价值观吗?

  • 无问西东里的清华精神离现实有多远?

    无问西东里的清华精神离现实有多远?

    虽然把清华传统粗暴分为“以梅贻琦校长为代表的买办传统”和“以蒋南翔校长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是机械僵化和上纲上线的,但《无问西东》给我最大感觉就是为这种不合时宜的二分法背书——只不过褒的是买办传统,贬的是革命传统。虽然没有言明,但《无问西东》这种一褒一贬的偏颇手法对清华的历史公正吗?如果这就是所谓清华传统和清华精神,那么导演也就坐实了蒋南翔校长对老清华的批判——“一所打着国耻烙印、适应美帝国主义需要的封建买办的贵族化学校,一所亲美、崇美、媚美的典型的资产阶级大学。”

  • 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文艺片还是宗教片?--《无问西东》的历史魔幻主义

    这种宗教神话般的历史叙事,神恩赐予的“初心”,注定了影片所裁剪出来的历史逻辑,实则只是一个受教于美国大学的女导演的主观逻辑;注定了这部试图跨接长时段大历史的影片,最终只是一部以外国话语为权威声音、以外国视角窥视中国百年奋斗史的奇幻作品。借鉴“历史虚无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的叫法,《无问西东》称得上是“历史魔幻主义”,一种浸透了宗教神学的历史观。

  • 《无问西东》是精英拍给精英看的,草根感动啥?

    《无问西东》是精英拍给精英看的,草根感动啥?

    精英去哪都能当精英,富人在哪还能继续做富人。所以,跟电影里相反,他们恰恰是世界上对于爱国这个选项,最可有可无的人群。在他们的视野里,值得追随的是机会、趋势、金钱与权力集中的方向。真正会留下来死战到底的,反而是我们这些被电影当成背景板的平民。因为我们退无可退。因为这片土地就是我们最后的栖息之处。

  • 篡改历史,何来真实--《无问西东》是精英的任性

    篡改历史,何来真实--《无问西东》是精英的任性

    如此这般的颠倒历史,对历史的真实性——不光是“细节真实”,甚至是大事件的时间节点,都不管不顾任意嫁接,随心演绎,何来电影《无问西东》口口声声表白的“真实”呢?或许,这就是他们的真实吧——我想象的,就是真实!有话语权的人 ,就是这么任性。

  • 《无问西东》这碗鸡汤我喝不下去

    《无问西东》这碗鸡汤我喝不下去

    这些故事,全部都缺乏力量,是让人觉得很廉价的鸡汤。要给人以真实的力量,首先自己得相信,然后故事里的人得相信。换而言之,只有知道不真实的时候会是什么样,才能知道真实的时候会带来什么。

  • 大咖云集的《无问西东》怎么样?答:不是东西

    大咖云集的《无问西东》怎么样?答:不是东西

    用着俗烂的桥段,还以为是大师品味,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空洞的场景,还感动到不行。殊不知,一切只是自我陶醉的无病呻吟。导演,你的大龄文青病,该治了。

  • 《无问西东》:卒子拱来拱去,已经快要将军了

    《无问西东》:卒子拱来拱去,已经快要将军了

    《无问西东》根本问题还不在于美化民国,丑化新中国,而在于这部电影本质上是一部精神贱民的作品。编导从自由主义的视角,重新讲述了最近100年来中国的文化与精神历史,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认贼作父!把带有浓厚美式风格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源头,与此同时,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的革命文化、革命传统,剔除的一干二净,不留痕迹,似乎根本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