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就没有真实的历史——《台湾战后“七十年”》读后

由于没有正确的历史观,陈先生不但对李登辉这个背叛祖国的台独分子大肆吹捧,而且,对于“二二八事件”的描述也明显偏离了其所标榜的客观公正的立场,只讲一半真相,而对另一半真相则模糊、歪曲处理。因此,陈先生的《台湾战后“七十年”》并不能告诉我们真实的台湾历史,他所宣示的“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的写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的高调而已。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就没有真实的历史——《台湾战后“七十年”》读后

《台湾战后“七十年”》是台湾学者陈世昌先生撰写的战后台湾史,该书文笔流畅,脉络清楚。不过,由于陈先生心中存有定见,叙事难免偏颇。书中不但有一些历史事实上的错误,而且,对于部分史实和人物的描写,也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未能保持一个学者应有的学术中立的立场。因此,陈先生所自许的“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的基本态度和写作方法沦为空谈。笔者不揣浅陋,将书中的主要错谬之处列举如下,以就教于陈先生和各位方家。

一、关于部分史实错误的说明

陈先生在书中谈到,二战期间“共有30多万台湾兵被送到南洋战场,其中有3万多人战死沙场或葬身海底。”【1】此说不准确,据陈孔立先生在《简明台湾史》中介绍,“日本厚生省战后发表的数据,台湾籍军人、军属有207083人,在战争中死亡的有30304人,在80433名军人中,有陆海军志愿兵16009人。”【2】由此可知,二战中的台湾兵数量只有20万人左右,不可能“有30多万台湾兵被送到南洋战场,”在下面的章节里,作者所说的“后来由于讨伐袁世凯帝制的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1914年将国民党改组,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3】事实上,讨伐袁世凯帝制的活动是护国运动,不是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闹剧是在1914年下半年才开始酝酿的,事在二次革命之后。书中对于陈仪的结局有这样一段介绍,“1949年2月,正当战争危急万分,陈仪被部属汤恩伯将军揭发即将投共的阴谋,因而被捕,解送台北,于6月中旬以‘叛乱罪’执行枪决,”【4】此处不确,据陈仪之女陈文瑛自述,“我父亲陈仪于1950年6月18日在台湾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67岁。”【5】可知,陈仪先生被杀的时间是在1950年,并非1949年。而且,陈先生在该处描写陈仪之死时,明显带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情绪,不仅有失厚道,也不符合其自诩的客观公正立场。

二、关于“皇民化”运动的影响

由于站在台湾本位的立场上,所以,陈先生在书中刻意强调台湾人的委屈,而对台湾人的短处则曲意回护,或者避而不谈。例如:陈先生对于日本在台湾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后果就语焉不详。实际上,皇民化运动对台湾的影响既深且巨,不说清楚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战后台湾所发生的很多事情。徐百川先生在《皇民化、二二八与“台独”》中就认为,“台湾经过日本五十年统治,又在皇民化的高潮之时,遽然在一夕之间回归中国,台湾人在民族认同上,实在是呈现着复杂矛盾的多面性。······台湾的光复,正是台湾老年人欢庆回归故国,和中年人心灵傍徨的大解放,这两代人心中的欢喜庆悦可以想见,光复时到处所见的感人场面,就是他们由衷的内心反映。而青年人就未必尽然了,有的竟然为日本的战败而饮泣,甚至还有自杀以示效忠的。”【6】陈小冲先生在《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中也告诉我们,“1942年4月,陆军志愿兵第一回募集开始,‘岛内及岛外各地在留籍民如潮涌至’,应募者42,6000余人,1943年应募总数突破60万。1943年7月,海军特别志愿兵开始募集,‘尽管附带各种条件,应募者数尚达三十一万六千余名’。”【7】刘格均先生在《试析日据台湾时期的“皇民化运动”》中谈到,“1942年,日本在台湾首次试行志愿兵制度,‘第二年志愿兵总数竟达60万人’。这个数字不仅让人瞠目结舌,而且发人深思。”【8】但是,在陈先生的笔下,我们却看不到这些真相,当然也无法了解真实的台湾历史。事实上,正是由于为数不少的台湾年轻人在皇民化运动的教育之下,已经忘了中国才是自己的祖国,所以,才有了李登辉这一类自认为是日本人的怪胎,而在 “二二八事件”发生时,也正是这些人成为疯狂残害外省人的暴徒分子。而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为了一党之私,常常借助美日势力对抗大陆,其巩固统治的手段重点在反共,而对于有日本背景的皇民势力则高抬贵手,重在笼络,使台湾的“去皇民化、去殖民化”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导致今日的台湾岛内自我皇民化运动甚嚣尘上。

三、关于“二二八事件”的部分细节问题

在谈及二二八事件时,陈先生认为,事发的上午,闹事的人只是毁物泄愤,但是,在下午行政公署开枪杀人之后,局势失控,台湾人开始打杀外省人。而且,“综观二二八事件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暴动阶段:事件发生后,前10天是台湾人用石头和木棍打杀外省人。2.镇压阶段:从3月8日增援国军登陆台湾,到3月13日为止,6天内国军用机关枪大肆屠杀台湾人。”【9】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据《台湾二二八事件档案史料》一书中《台湾“二二八”事件调查报告纪要》披露,二月廿八日上午九时,暴徒开始上街,十时左右,“流氓千余人,拥至专卖局台北分局,当场殴毙外省职员两人,伤四人,劫掠所有烟酒等专卖物品及汽车脚踏车等物,纵火焚烧,火光烛天,至翌日尚未全熄,宪警无法指止。”【10】在李敖先生编着的《另一面的二二八》一书中,侯素心女士回忆说,“二十八日上午十时左右,人们尚在不知觉中。忽然街头巷尾,全市布满了年轻力壮的台湾同胞,有失业者、有学生、有各行业的人,手持铁锤铁棒凿子斧子大木棍之类的武器,口呼:打死阿山(台人呼由内地到台之同胞为:山猪,从不将其为人看待);于是过路人均被查问。第一句问你台语,如音调不像本省人时更问一句日本语,如不懂时,即有人呼:是阿山,打!于是便被数十只手按下,衣服撕碎,铁器一齐打下,直至你直挺挺地倒在地上为止,死者均是脑袋破裂,脑浆直流,伤者鲜血淋漓周身黑肿,连续几天呕血。”【11】而另一位二二八事件的亲历者萧玉珍女士也回忆说:“在十字路口,我们被一群浪人拦车盘查,为什么称他们为浪人呢?因为他们都是一副日本打扮:头绑日本巾,手持日本刀。都是五十岁以下之壮丁,二十三人一伙,拦人拦车查问。我们厦门也讲台语,因此未遭毒手,但当时我亲见车外两位男子被盘问砍杀的整个过程。他们当时被拦下,被用台语盘问,供日语没?不会。供台语没?不会。供客话没?不会。当场,巴格野鲁,干XX,武士刀就砍下来。一人当场罹难,另一人想逃跑,亦被追上用武士刀砍死,身上喷出的血贱了尺高。”【12】由上述史料可知,在下午行政公署士兵开枪之前,暴徒已经在台北专卖局“殴毙外省职员两人,伤四人”了,而且,这些残害外省人的暴徒所使用的凶器包括“铁锤铁棒凿子斧子大木棍之类的武器”及武士刀,而不是作者所说的只有“石头和木棍”,手无寸铁。而把“6天内国军用机关枪大肆屠杀台湾人”这种没有过硬证据的野史写进书里,更让人难以相信作者的写作态度是严谨的。

四、陈先生的立场是中立的吗?

陈先生自认为立场是中立的,但是,在描述李登辉这个台独分子时却是一片崇拜之情。本来,将李登辉提拔到副手的的位置是蒋经国晚年施政的最大败笔。可是,在陈先生看来,“往后的历史,证明蒋经国的选材和识人之明。李登辉接棒后,果然不负众望,有智慧、有政治手腕。”【13】“他以‘修宪’之名达到‘制宪’之实,在任内把台湾从威权统治带入真正的民主政治,顺利完成一次成功的‘宁静革命’,在台湾的政治发展史上功不可没。”【14】李登辉所进行的民主改革,其中夹杂着去中国化的私货,这一点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可是,在陈先生看来,李登辉却是当之无愧的台湾骄傲,其政治倾向性是什么,已经不需要我们再多说了。

由于没有正确的历史观,陈先生不但对李登辉这个背叛祖国的台独分子大肆吹捧,而且,对于“二二八事件”的描述也明显偏离了其所标榜的客观公正的立场,只讲一半真相,而对另一半真相则模糊、歪曲处理。因此,陈先生的《台湾战后“七十年”》并不能告诉我们真实的台湾历史,他所宣示的“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的写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的高调而已。

参考文献:

【1】【3】【4】【9】【13】【14】陈世昌:《台湾战后“七十年”》【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页,第290页,第47页,第49页,第284页,第285页。

【2】陈孔立:《简明台湾史》【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9页。

【5】文思:《我所知道的陈仪》【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页。

【6】徐百川:《皇民化、二二八与“台独”》【N】,《早报网》2004年06月03日(一说5月31日)。网络地址:http://news.sohu.com/20051024/n227293223.shtml,

http://news.ifeng.com/special/228/dashiji/detail_2007_02/27/1418862_1.shtml。

【7】陈小冲:《1937-1945年台湾皇民化运动述论》【J】,《台湾研究集刊》,1987年04期(总第18期),第79页。

【8】刘格均:《试析日据台湾时期的“皇民化运动”》【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4页。

【1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台湾二二八事件档案史料》【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第347页。

【11】李敖:《李敖新文集·七》【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86页。

【12】萧玉珍:《“二·二八事件”中被遗忘的章节》【N】,《世界日报》1997年2月16日。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台湾 战后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805/4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