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够了小鲜肉的无底线圈钱,烦透了流量明星的乌烟瘴气,《流浪地球》用实力开启了另一种可能!
春节档结束了,《流浪地球》票房成功突破20亿,已算是取得了巨大成功。
并且,还在火速上升中,猫眼上预测的最终票房将超过51亿,甚至有人预测可以超过《战狼2》的票房56.8亿元。
编者此前曾言,如果这部电影大卖,它将以这样的方式载入影史:一部因缺钱而取得成功的电影!
《流浪地球》的成功并非偶然。
一是它的质量确实不错
如果一件产品自身质量太差,无论别人怎么吹,都不可能爆得起来,《流浪地球》能够火起来,自身品质好是最关键的因素。
二是带给观众的意外惊喜
长久以来,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认识是,中国电影技术差,目前拍不出高品质的科幻电影,但《流浪地球》出现,带给了观众惊喜,人们意外发现,原来中国电影也可以不必五毛特效,中国电影也可以拍得同好莱坞一样。
▲《流浪地球》剧照
三是中国观众受够了电影界的粗制滥造、烦透了被各种烂片环绕
曾经,娱乐圈八卦成风,各种炒作不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明星生个儿子,女儿生日,婚内出轨,第三者插足,隔空吵架、红毯摔倒,意外不意外的走光……,娱乐炒作充斥在各大新闻版面,带有侵略性的进入人们的眼球,让人不想看都不行。
直到国家部门出手整治,其标识性事件就是勒令微博热搜“停业整顿”娱乐过盛,最终才稍有好转。
后来,一些流量明星、小鲜肉又进行无底线圈钱。
如果是直播平台上的网红,多少还能理解,毕竟视频时代,人人可露脸,素质良莠不齐也还能理解;
如果是一些专业知识不懂也能理解,毕竟明星不必成为国学专家、历史专家、数学家;
就算是犯一点常识性错误,也可以理解,谁敢保证自己不犯错?
但当当红明星被主持人问抗日战争是多少年时,你回答不出来14年可以理解,但你不能不知道是8年吧!
就算不知道抗日战争是8年,当主持人告诉她时,她居然说“才8年噢”;
当主持人告诉明星,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是30万时,她居然说“才30万”。
还有的明星将“卧薪尝胆”记成是“卧薪尝肝”,想请《满江红》的作者岳飞来为自己写歌,《三国演义》里的三个国家是刘备、关羽和张飞;
更有甚者,不知道中国国旗什么样子,不知道万里长城在哪个国家。
连这些最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这素质就实在说不过去。
但是,这波人却拿着几千万的天价片酬。
并且,里面不少的明星小鲜肉毫无演技,什么“数字小姐”全程台词“1,2,3,4,5……”
什么“一键抠图”,
什么“全程替身”。
试想一下,一部电影的绝大部分资金都被这波人给分光了,哪里还有钱去搞后期制作?带给观众的必然是粗制滥造的烂片。
持续的时间一长,投资者,制片方也懒得去做好的电影,还是利用流量明星收割粉丝圈钱,最省力、最省事。
长此以往,必然形成中国电影的恶性循环,“明星恶炒——流量圈钱——烂片——明星继续恶炒——接着圈钱……”
最终损害的是观众,损害的是中国电影,得利的自然是收割粉丝的那批人。
国家相关部门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于是“限薪令”、“限酬令”、“限娱令”等等相继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风气。
最终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便是崔永元,一条微博引发了娱乐界地震,那个在网上最能折腾的明星被罚8.8亿后,她现在终于消停了。
其它明星也因此战战兢兢,赶紧自查,仅自查补交的税款就高达100多亿。
在这样的风尚下,人们期待看到中国电影的转变,希望看到高质量的中国电影出现,不再粗制滥造,不再只为圈钱。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浪地球》出现了。
说实话,《流浪地球》的努力,对得起人们给它的票房。
这部电影一开始最中意的导演并不是郭帆,投资方更亲睐的是《阿凡达》与《泰坦尼克号》的国际大导演卡梅隆,但没谈拢。
郭帆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自己掏钱,拉起编剧团队与美术团队。
8位编剧从政治、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写了100年的编年史,仅世界观部分就写了8个月。
美术团队画了3000张概念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耗时耗力巨大。
这些都是在没有投资,而且看不到任何回报的情况下完成的。
也正是这样,让中影与北京文化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与诚意,最终决定投资给他们。
拍摄的过程中,也非常艰苦。
为了增强现实感,很多道具就必须一比一真真实实的做出来,比如一件宇航服就就多达1100个零件,道具组没人嫌麻烦,老老实实的做了出来。
做出来后,重量轻则几十斤,重的上百斤,光穿上去就要几个小时,穿上后,这样的重量对演员的体力消耗也十分巨大。
吴孟达65岁,对他这个年龄来说,体力承受更是严重考验。
如果是小鲜肉来拍,全程替身再加一键抠图就行了,但他拍几条就吸氧,外加吃仁丹也坚持拍完。
▲拍摄过程中,吴孟达吸氧
如果拍摄艰苦还不算什么,最困难的还是缺钱。
拍科幻电影是非常烧钱的,像《阿凡达》预算高达2.37亿美元,《星际穿越》达到了1.65亿美元,但《流浪地球》的预算只有区区3000万美元,只有别人的零头多,还传出了某投资方中途撤资,让剧组陷入绝境。
拍摄过程中为了省钱,请不起明星,男女主角都不得不起用新人;
导演郭帆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900万元,制片人龚格尔卖掉了自己的车,摄影指导自己花几百万买设备租给剧组,演员们自降片酬,吴京自带6000万入场并零片酬出演31天……
整个剧组7000人拼尽全力,甚至是孤注一掷,才最终打磨出了这样一部国产电影。
如若不然,也许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又一部烂片,甚至像《三体》一样中途夭折,连看都看不到。
大概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会让人感动。以至于其它导演,甚至有一些还是竞争对手,都来帮忙,比如宁浩将自己整个剧组的置景借给《流浪地球》,对,宁浩正是《疯狂外星人》的导演。
还有《无名之辈》的饶晓志等等,都伸出过援手。
为什么他们,甚至连竞争对手都会伸出援手?只因为都想让中国科幻电影迎来新希望。
上影前,剧组的希望仅仅是不要赔钱,只要不赔钱,后面的中国导演就敢拍科幻片,投资方也敢投钱。
因为资本是没有人性的,认钱不认人。
即使在上映之初,《流浪地球》的排片率也只有可怜的4%,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上映后口碑爆棚,上坐率场场爆满,在如此低少的排片率情况下,只用了4天时间就上演了绝地大反转,成功逆袭夺得了票房第一,至今仍热度不减,很多科幻迷看完后再买票二刷、三刷甚至是四刷。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的负面评判,他们自觉不自觉的站在西方教科书的立场上,以近似原教旨主义的虔诚与狂热,对《流浪地球》提出各种批判,上演了一场舆论大辨析。
让人意外的是,正是这批人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这部电影的大热。
▲《流浪地球》剧照
这个春节档,带给了人们不少意外,一些明星扎堆的电影,票房远低于预期,甚至是惨败,一部基本上全部起用新人的电影获得了意外成功。
它在告诉中国电影界,不要忘了“电影是需要用心来打磨的”这个初衷,靠流量明星来收割粉丝的手法越来越不行了,观众可以被忽悠一时,但不会被忽悠一世;
中国电影界需要的是德艺双馨的艺人,而不是靠炒作上位的流量明星,一部电影即使明星扎堆未必会赚,不用明星也同样可以大赚;
它在告诉资本界,只要投资给真正优秀的电影,投资给那些能做出真正优秀电影的导演们,观众们从来不会吝惜自己的钱包,带给你们的回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还在告诫中国导演与制片人,请将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几千万几千万的砸在一大波明星身上,最后用所剩无几的钱来捣腾一些烂片出来,观众会越来越不好骗。
《流浪地球》为什么会火?
除了自身的高品质外,除了它在电影寒冬里带给了人们惊喜与意外外,还在于人们受够了明星小鲜肉的无底线圈钱,受够了被各种粗制滥造的烂片环绕,烦透了娱乐圈的乌烟瘴气。
从某种角度来说,《流浪地球》与其说是中国电影在电影中拯救地球,更像是观众在拯救中国电影!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环球视野”】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