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关心弱者和穷人

真的,年轻的人们,如果你们真的很有理想,想要改变世界,想要实现你们的抱负和追求,请先关注弱者和穷人。关注弱者和穷人,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慈善捐赠,不是上帝视角的施舍,更不是伪善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是把自己看作一个弱者和穷人,看作一个做普通的劳动者,将心比心,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冷暖,和他们站在一起。这里,我做一个“预言”——你们未来的发展,理想的实现,不在那些“商业英雄”们身上,而在于“沉默的大多数身上”,在弱者和穷人身上,在那些农民、工人、服务员、快递员、外卖小哥身上。

前段时间,遇到一位刚毕业的孩子,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说他想创业,他读了很多马云、雷军、刘强东的传记,像成为他们那样的成功企业家。

我笑了笑,问:

【“你就没想过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吗?”】

他坚定的摇了摇头,看我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7月份,中国农业大学的叶敬忠院长,在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段演讲,名为《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是啊,活跃在互联网上夸夸其谈的诸位,有多久没有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了?

当你在35摄氏度的高温天气,看着马路上的修路工人、大楼外面悬挂的工人、脚手架上攀爬的工人、大太阳下骑着电动车送外卖的小哥时——你有没有停下来想一想,他们是如何感受这个世界的?你有没有想一想你自己,到底是怎么看待他们的?

从现在开始,关心弱者和穷人

“将心比心”,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的事情,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把自己的活动范围,看作是全世界,很多人的全世界,就是他家小区某栋楼某一层那么大,除此之外,等于不存在。他身边的同事、朋友,都是有钱人,他看到的新闻报道,也都是富人和成功企业家,于是他就认为——“中国人都很有钱”。

叶敬忠教授在演讲中说道: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的戾气也在快速加重。例如,在餐厅、公交、地铁、高铁甚至飞机上因为抢座而吵架厮打,医闹事件、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插队加塞、开斗气车,甚至因为被看了一眼就殴打他人……这些现象似乎并不少见。”】

这种“戾气”来自哪里?其实是来自于这些“自以为成功人士”、“自以为高端精英”的傲慢,他们开始追求“特权”,追求“与众不同”,我就曾遇到过一个在公立医院排队等着挂号的中年人,破口大骂说:

【“老子有的是钱,为什么不能直接找专家看病?为什么老子要和这群农村老大妈一起排队挂号?”】

长久以来,我们的媒体舆论,都更关心成功者的故事,更关心富人、明星、企业家的生活。我们打开主流的资讯APP,充斥着各种阿里、腾讯的商业消息,充斥着各种创业神话,媒体总在传播——马云说了什么?雷军说了什么?周鸿祎说了什么?乃至于罗永浩说了什么?

中国最赚钱的媒体人,一般做两样事情,一是写财经,二是写商业。总而言之,都是围绕着最顶尖的精英转圈圈,吴晓波、罗振宇这些人,莫不如此。于是潜移默化下,中国的企业家都成了“商业英雄”。

可以理解,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多人都会本能地向上看,去膜拜、追逐财富和地位。这本身不是什么错,但可惜的是,这些人不明白——如果一直往上看,那就是一群脖颈被吊起来的鸭子。

我认为,这是个有关世界观的问题——世界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还是由洛克菲勒、摩根、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任正非、马云等人创造的?

不可否认,在近现代社会,资本有着强大的力量,它能够迅速汇集资源、金钱、技术和劳动力,推动技术的突破、应用和市场化,带来历史性的变化,比如——蒸汽机、内燃机、电气时代、通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商、外卖、网约车......这些都源自于资本和精英企业家的推动。

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贡献: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所以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伟大的历史变革,需要英雄来领导,伟大的商业变化,也需要资本英雄来推动,所以,我从来不否认企业家、资本力量对于社会进步的正面作用。

但是否能把一切的功劳和荣誉,都戴在他们头上呢?不能,因为阿里神话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熬夜加班的程序员,京东神话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日夜奔波的快递员,华为神话的背后,是一个个披星戴月的工程师,中国的高铁、通信、公路桥梁等基础建设背后,是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普通工人。创造历史的,不只是台前的“英雄”,还有无数个默默工作的普通劳动者。

从现在开始,关心弱者和穷人

另外,资本和企业家是有局限性的。举个例子,想要造高铁,修跨海大桥,造北斗系统,造5G通信,想要打造一个高科技、现代化的文明社会,光靠资本和企业家的力量是不行的,这需要国家力量的统筹、规划和执行。资本是短视而逐利的,如果无利可图,或者说利润不够高,不能快速变现增殖,他们就会迅速放弃研发和基础建设。

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已经在渐渐尝到资本主导经济发展的恶果,美国之所以失去了他们的“制造业”、“核心产业链”,渐渐“制造业空心化”。就是因为制造业利润太低了,基础建设和技术研发投入太大了,对于资本来说,不划算,躺在印钞机上玩金融,才是最舒服的挣钱姿势。他们自己放弃了产业链和产业工人。

美国的反面是中国,中国目前的GDP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的总和,相较美国还差7万多亿美元,但中国的制造业GDP已经是美日之和了。美国GDP中占比最大的是服务业GDP,他们的律师、演员、球星,收入非常可观,远远超过了技术工人、工程师的收入。我国律师行业创造的GDP只有0.06%,但美国的律师行业GDP却是6%!也就是说,美国人有至少6%的GDP虚耗在“通过律师分配财富”上。或者说,美国的GDP,都用在“帮助富人敛财”、“帮助富人避税”、“帮助富人分配财产”上。

这就导致,美国的精英阶层,已经开始和真实世界脱节了,大家眼里只有华尔街,却没有“铁锈带老工业基地”

罗伯特·钱伯斯在《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中,提醒那些住在城市且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官员、发展学者,甚至学习发展的学生:若要想做好发展工作,使得发展行动能够真正惠及普通人,那么就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很多自以为获得成功、自以为“精英”的人士,往往都是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觉得穷人就是懒,弱者就是愚蠢,却从来没有想过,人家只读过初中的外卖小哥、在脚手架上攀爬的农民工......并没有你的起步条件。你觉得你出身并不优越,但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天堂和深渊的距离。

叶敬忠教授还在演讲中说:

【“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想成为一名强者,没有人想成为弱者。因为人们会认为强者是胜利的象征,而弱者则是失败的代表。因此,‘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拥有权力、资源或身份优势的强者,保持一种弱者心态,更为困难。”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很多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天要塌下来的大事。”】

克鲁泡特金曾在《告少年》中讲过一个故事:

【“假如你年轻有为,毕业后成为一个医生,给一个贫民窟的劳动妇女看病......
她的丈夫辛苦了一辈子,无论是怎样繁重的工作,每天总是劳动十二三个钟头;可是现在他失业已经三个月了。在他的那种职业里,失业照例是每年都有的,本不算一回稀罕的事;不过他从前失业的时候,妻子还可以出去做做短工……也许就是去洗你们的衬衫,每天赚得三十个铜子;但是现在她已经病了两个月了,这家庭于是更加穷困悲惨了。
医生先生,你怎样给那个病人开药方呢?你一看就知道她的病源是普通的贫血,营养不足,缺乏新鲜空气。你叫她每天吃点好饮食吗?你叫她去做一点露天的运动吗?你叫她换一间干燥的,空气流通的房子吗?这真是莫大的讽刺!要是她能够这样做,她就用不着等你来指教,她自己早已经做了
你对这般病人说些什么话呢?劝他们改良饮食,转地疗养,少劳苦一点吗……”】

真的,年轻的人们,如果你们真的很有理想,想要改变世界,想要实现你们的抱负和追求,请先关注弱者和穷人。

关注弱者和穷人,并不是通过简单的慈善捐赠,不是上帝视角的施舍,更不是伪善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是把自己看作一个弱者和穷人,看作一个做普通的劳动者,将心比心,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冷暖,和他们站在一起。

这里,我做一个“预言”——你们未来的发展,理想的实现,不在那些“商业英雄”们身上,而在于“沉默的大多数身上”,在弱者和穷人身上,在那些农民、工人、服务员、快递员、外卖小哥身上。

【申鹏,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平原公子”,授权察网发布。】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原标题:从现在开始,关心弱者和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