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国”还是“尤萨国”?——浅议外国专有名词的中文译称标准化问题

像“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名称,其中的“美”、“英”、“德”、“法”单字构成褒义甚至赞颂之义太明显,想来当年的某些人秉承文明礼貌的传统把好的词儿送给这些国家,也不排除因这些国家的坚船利炮打断了某些“精英文人”的脊梁骨,因而谀词赞美或者献媚。今天的国人当然知道了,“美国”并不是“美好之国”,“英国”也谈不上“英雄之国”,“德国”离“道德之国”差之甚远,“法国”的历史上经常是无法无天混乱不堪的。这里不谈对这些国家的看法,只根据上面所说的“尽量不要构成有实际意义的中文词组”、“避免对当事国的称呼有中文意义上的褒贬”的译名原则,这些国家的中文译名还是按其本国语言的读音改正为好。

【本文为作者桃花舍主人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是“美国”还是“尤萨国”?——浅议外国专有名词的中文译称标准化问题

西元2009年11月,USA总统Obama访华时,其国《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政府邀请‘奥巴马总统’访华,结果从‘空军一号’下来的却是‘欧巴马总统’。”大意是指中国大陆将Obama的中文名称翻译成“奥巴马”,而USA国人认为应该翻译成“欧巴马”,提出中国的译法要更改。当时,USA国驻华大使馆女发言人还就此做“声明”宣称:“使馆正致力于常用词汇的中文翻译标准化。”由此能够感觉到该国人那种在任何事务上都要指手画脚的傲慢自大“教师爷”作派,即使在这种纯粹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领域里也不例外。当然,中方没有理USA的“中文翻译标准化”的茬儿,从“空军一号”下来的仍然是“奥巴马总统”。

不过,由Obama的中文译名的小小风波,倒是应该提醒我们注意,用中文翻译外国人名、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时的确存在一个“标准化”问题。“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在称呼外国的人、地、国名时有一个统一的符号,“张三”就是“张三”,“李四”就是“李四”,而不能对同一个外国事物有称“张三”的也有称“李三”的,有称“李四”的也有称“张四”的。这里的“统一”是信息发布、沟通、交流所必须的。现在中国大陆这方面的“标准化”据说出自新华社的“译名库”,这“库”里的译名都要按照通行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翻译,国内正规媒体都使用新华社发布的译名。

不知道有关方面的“译名库”是按什么原则翻译设立的。在我看来,译名的原则应该有二:一是尽量贴近当事国自己语言的读音,就是音译;二是尽量用中性字,不要构成有实际意义的中文词组。前者自然是为了符合当事国的自称,是对其尊重;后者则是避免对当事国的称呼有中文意义上的褒贬,这也是尊重当事国。以此衡量,我们对许多外国的专有名词的翻译是不很准确的。比如“英国”,其自己简称为UK,最贴近的中文音译应该是“幽尅”或“悠尅”,但为了更中性一点,又不构成实际的中文意义,不妨翻译成“尤克国”,那么,“英语”就是“尤克语”,“英文”应该是“尤克文”。这样翻译,既尊重了该国的自我称呼,又没有对其进行褒贬,是比较准确恰当的做法。

同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译名都是有问题的:“美国”,“尤克”文简称为USA,应该翻译成“尤萨”;“澳大利亚”简称Australia,可以译成“澳斯垂利亚”;“新西兰”英文名称New Zealand,现在的中文译名既有意译又有音译,太乱,不如译为“纽热兰”。另外,像“法国(法兰西)”、“德国(德意志)”、“俄罗斯”等,不知道它们本国读音究竟如何,但从其“尤克”文称呼来看,感觉中文译音都是不很准确的。上述译名大都是清末民初传下的,当时的国人对外国语言不甚了了,随便找个音相近的汉字就给安上了,现在我们应该以更准确的符合外国语音的中文字来改正之。

以上是从“尽量贴近当事国自己语言的读音”方面来说的,而从“尽量用中性字,不要构成有实际意义的中文词组”的原则来看,像“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名称,其中的“美”、“英”、“德”、“法”单字构成褒义甚至赞颂之义太明显,想来当年的某些人秉承文明礼貌的传统把好的词儿送给这些国家,也不排除因这些国家的坚船利炮打断了某些“精英文人”的脊梁骨,因而谀词赞美或者献媚。今天的国人当然知道了,“美国”并不是“美好之国”,“英国”也谈不上“英雄之国”,“德国”离“道德之国”差之甚远,“法国”的历史上经常是无法无天混乱不堪的。这里不谈对这些国家的看法,只根据上面所说的“尽量不要构成有实际意义的中文词组”、“避免对当事国的称呼有中文意义上的褒贬”的译名原则,这些国家的中文译名还是按其本国语言的读音改正为好。

由上面谈的我们对外国的称呼问题,又联想到外国对中国的称呼问题。一国对它国的称呼都应该符合“尽量贴近当事国自己语言的读音”原则,要“客随主便”,要尊重其它民族的自主权,这似乎也符合所谓的“普世价值”吧?因此,几年前韩国声称要把其首都“汉城”的中文名改为“首尔”,我们国家按它们的要求做了,这是文明国家的表现。同理,中国现在的“尤克”文简称China是殖民主义者留下的,既不符合华夏民族前人对自己所生活的这块土地的称呼,更不符合当今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命名,应该改正为“Zhong guo”。

对此,肯定有人会说这是“瞎折腾”。但实际上,我们的前人早就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正名”就是掌握命名权,而命名权本质上构成了文化控制权。前文所说“尤克国”驻华使馆宣称要“致力于常用词汇的中文翻译标准化”,其实就是企图从不引人注意的方面对我国文化进行渗透控制,是干涉我国国内事务的尝试之一。作为成熟的文明国家,我们不想控制别国,所以现在把“汉城”改称为“首尔”,但我们自己千万不能以一句“不折腾”就把文化自主权随意放弃了,因为文化自主权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根基!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911/5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