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欧洲中心论与大西洋中心论 —国际关系史中的误区

当前,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的领域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派采用的是以兰克为代表的“欧洲中心体系”的观点,另一派采用的是以德约为代表的“大西洋中心体系”的观点。然而,这两大流派都是有着严重缺陷的。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欧洲中心论与大西洋中心论 —国际关系史中的误区

当前,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的领域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派采用的是以兰克为代表的“欧洲中心体系”的观点,另一派采用的是以德约为代表的“大西洋中心体系”的观点。然而,这两大流派都是有着严重缺陷的。

首先说一下以兰克为代表的“欧洲中心体系”的观点。这种观点在八十年代以来长期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中占据主导地位。兰克是十九世纪德国的着名历史学家,他的世界史理论中把国际关系的开端定为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他认为,近代世界历史上存在五大强国,即欧洲西北部的英国,欧洲西南部的法国,欧洲东北部的俄罗斯,欧洲东南部的奥地利和欧洲中部的普鲁士。这一套理论在二战前的世界史学界被长期奉为正统。但是其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最典型的缺陷就是兰克把眼光仅仅放在欧洲,特别是欧洲大陆,而美国和亚洲的国家均不在其世界体系之中。而且在他的体系设计中,普鲁士成了天命之子,世界的中心。于是在兰克的理论指导下,德国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其结果也是众所周知的。在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的崛起,兰克的理论逐渐在西方国家里边日益被冷落,被德约的理论取而代之。

近年来,中国国际关系史领域越来越推崇德约的理论,很多新编的国际关系是教科书都是按着德约的“大西洋中心体系”编写的。德约是二十世纪中期德国着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二战结束的时候,提出了一套新的国际关系史体系。在这一套体系之中,把国际关系的开端定为1494年西葡两国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教皇子午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在德约的视线里,国际关系史不仅仅限于陆地特别是欧洲大陆的霸权,更多的关注海上霸权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认为在十六世纪统治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既控制了当时欧洲大陆的霸权,又掌握了当时的海上霸权,所以是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强国。表面上看上去德约的观点似乎比较严密,然而实际上仍然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比如说,德约的国际关系体系中,对于鸦片战争起之前的中国是完全无视的。其实鸦片战争之前的两个世纪里,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德约一个更加致命的弱点是,他也犯了像兰克类似的“天定选民”的错误,实际上过分突出了海上霸权特别是大西洋霸权的作用,不恰当的高估了历史上美国的地位,实际上沦为一种对于二战后美国霸权的解释学。包括中国很多采用国际德约观点的国际关系史教科书也承认,只要美国的霸权还没有根本的衰落,德约这一套理论对于国际关系史就具有解释力。

兰克与德约在历史观上除了具有忽视亚洲国家的共同错误以外,另一个西方中心主义的体现就是以西方的标准作为国际关系史的基本前提。他们的所谓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其实是西方国家自己制定的,然而,他们的视线里却认为这些规则是国际关系中必须遵守的普遍规则。这种用西方法学剪裁国际关系的做法本身就是违背历史发展的事实的。同时他们的这种观点导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把国际关系史仅仅限于近代。而事实上,既然是国际关系,那么自然有了国家就应该有国际关系,不管这些国家之间的交往是否遵守了近代的西方国际法。同时这种用西方法学,主要是西方国际法学剪裁国际关系史的做法,也导致国际关系史过分偏重于政治,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文化关系则是处于一个几乎被忽视的状态。

其实,兰克与德约之所以会存在这种典型的共同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倾向是相似的。即他们都处于西方学界的右翼,也就不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于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敌视和对于霸权主义与种族主义的推崇。不管他们口头上如何标榜客观公正,但实际上学说里不可能没有政治倾向性。中国的国际关系史学界之所以长期在兰克与德约这两大体系里摇摆,无视其中明显的漏洞,主要的原因同样是政治倾向性的干扰。因为中国大多数国际关系史专业是从原来的国际共产主义史专业化分出来的,他们认为要标榜学科独立性就要去马克思主义化,只能采取非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于是就导致了兰克与德约这些明显带有错误的国际关系体系大行其道。

实际上在二战以后,西方赞成马克思主义和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学者提出了兰克与德约完全不同的几套世界体系。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沃勒斯坦与弗兰克为代表的两种学说。这两种学说都比较彻底的打破了传统国际关系史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政治中心主义”,对于非西方国家和经济文化史在世界体系中的作用有了比较充分的估计,同时也把世界体系延伸到了古代。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把西方国际法当作至高无上的金科玉律。当然,这些学说也不是没有缺点,但是较之兰克与德约的体系来说,还是明显要胜出一筹。中国学者之所以不愿意接受这两种体系的观点,恐怕更多的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

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论某种程度上有点儿近似于德约体系的时间起始点,同样也是认为现代世界体系的开端是西方国家在1500年前后开启的殖民扩张。但是其与德约体系的根本区别是,德约把这一现代世界体系单纯视做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而沃勒斯坦则认为现代世界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很不公正的现象。沃勒斯坦把现代世界体系划分为中心,半边缘和边缘三个地带,认为中心地带对于边缘地带的盘剥是现代世界体系的核心。同时,沃勒斯坦并没有完全把古代世界置之于国际关系史之外。他认为古代世界的国际关系不是一个世界体系,而是多个世界体系,各体系之间的联系是有限的,体系内部也没有现代世界体系那么严重的盘剥,应该说这些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沃勒斯坦还有一个观点是认为古代的体系在历史上也是断裂的,比如中国的秦汉,隋唐和明清时期东亚的世界体系不是一个体系而是三个体系,这显然低估了历史的延续性。

弗兰克的世界体系论则走得更远,他认为世界体系的形成并不是近代500年的事情,而是在五千年前随着国家的产生也就形成了世界体系,古代欧亚大陆各国之间的联系远远高出历史上人们的估计。这一点我是不赞成的,我认为在古代社会里各个区域性的体系是具有独立性的,弗兰克夸大了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性。不过,弗兰克有两个方面的贡献应该值得我们借鉴。一个方面是他注重古代世界与近代世界的连续性,也注重古代历史各个时期之间的连续性,不像沃勒斯坦一样把不同的历史时期割裂开来。另一个方面,他认为工业革命以前的近代前期,亚洲在世界范围内更有优势,这也是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的。

此外,沃勒斯坦与弗兰克的世界体系论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过分推崇经济史在世界体系中的作用。其实,二战以后核武器的阴影才削弱了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二战前政治军事力量在国际关系上作用绝不次于经济力量。像兰克与德约的“政治中心主义”固然不可取,沃勒斯坦与弗兰克的“经济中心主义”同样不可取。《货币战争》等一些流行的着作失之于对沃勒斯坦与弗兰克等“经济中心主义”的机械模仿,也不能代表国际关系史的发展方向。未来中国的国际关系史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用中国话语构筑符合历史事实的新体系。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612/3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