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西方围追堵截,独立后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四次变迁
冷战结束20多年来,世界各民族国家安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局面、新特点。而对于作为冷战一极的苏联主权继承国的俄罗斯来讲,地缘政治和安全空间的重大变化尤其跌宕起伏。2015年12月31日普京签署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公开声明,美国严重威胁着俄罗斯国家安全,美国与北约是俄罗斯的敌人。[1]国家安全战略是俄罗斯制定国内外政策的纲领性文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于1997年首次出台《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2015年公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是继2000年版、2009年版之后的第4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为什么曾经不惜以国家解体为代价也要融入西方的俄罗斯,在苏联解体24年之后,确认美国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最大敌人?从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演变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一、俄美“蜜月期”的降温与1997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丧失了1/3的国土和近半数居民,[2]地缘政治严重恶化,传统安全优势丧失。当时,西方的口头承诺给予叶利钦以理所当然的幻想,即全盘实施西方政治制度,与西方在战略上结盟,消除东西方军事对峙,从西方获取资金和技术,迅速实现国家体制转轨,届时尽享西方文明。为此,在北约东扩、核武器库处理、俄罗斯境外驻军、西方苛刻的贷款条件等问题上,叶利钦做了最大的让步和妥协,向西方“一边倒”。美国人莱亚德和帕克就说:“苏联刚刚解体,俄罗斯总统和外长就明确提出了强烈的亲西方的外交政策,要求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3]凭着足够的诚意与行动,俄罗斯自认为已经与西方建立了共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基础,西方再也没有理由与俄罗斯为敌,俄罗斯更没有理由成为西方的敌人。1993年11月的《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称,“俄罗斯不把任何国家看作是自己的敌人”,“不把任何国家的相关军事行动看成是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在此文件中,北约完全没有被提及,可以看出完全是一种兴奋和浪漫主义的情绪主导着俄与西方的关系。[4]俄罗斯以各种姿态完全放弃与西方的对抗,可以看做是俄美关系的“蜜月期”。但是,俄罗斯的浪漫情怀很快就被泼上了冷水。1994年1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推出了“和平伙伴计划”,计划通过北约东扩从安全机制上彻底剥夺俄罗斯的大国地位,确立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新的欧洲安全格局。北约东扩使俄罗斯深感意外而不解,叶利钦及其幕僚不愿意正视这一事实而又不得不面对。1997年5月时任总统的叶利钦签署了首份《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在这份文件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俄罗斯受伤的情绪,同时依然对西方寄予厚望的矛盾心态。
1997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称:“一些大国(及其联盟)在与俄罗斯领土毗邻地区保持或建立强大的兵力集团仍是俄罗斯国防面临的威胁。即使没有侵略俄罗斯的意图,这些兵力集团也构成潜在的军事危险。”“北约可能的东扩及其向主导欧洲军事政治力量的演变使欧洲大陆面临重新分裂的威胁。在欧洲保持着机动突击集群部队、核武器以及维持和平的多边机制不能发挥明显的效果的情况下,这一威胁尤其危险。”[5] 就是说,尽管俄罗斯看出了美国及北约的意图,但是并不愿意相信这是针对俄罗斯的,认为北约东扩的直接后果在欧洲安全结构的变化上,在会导致欧洲重新分裂的危险方面。俄罗斯一厢情愿地把自身安全纳入欧洲整体去考虑。在具体到俄罗斯时,认为在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俄罗斯面临的主要威胁不具有军事性质,而主要是内部性的,并集中于内政、经济、社会、生态、信息和精神领域。在保持核遏制潜力的情况下,不存在对俄罗斯发动大规模入侵的威胁。实现国际关系非军事化、提高国际法在调节国际争端中的作用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直接入侵俄罗斯联邦的可能性已经减小。[5]当时,叶利钦任期内曾与克林顿会见超过15次以上。为了维持这种一厢情愿为主的“蜜月期”,俄罗斯首个国家安全构想对西方国家表现了忍让姿态。 [6]对于北约东扩威胁到俄罗斯的事实,俄罗斯采取了隐忍压抑、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愿意首先撕破脸,仅仅旁敲侧击,模糊表达了不满。只是俄西蜜月期已然降温,叶利钦也明白个中,因而环顾四周,视线开始投向俄罗斯广大的东方亚洲邻居。如在1992年12月,中俄两国还是“互相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9 月就提升至“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叶利钦再次访华,提出两国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两国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并确定两国关系发展方向是“平等信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7]
叶利钦访华
二、科索沃危机催生的2000年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
2000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已经是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所签署。1998年10月科索沃危机的爆发,是冷战后美国竭力扩大北约职能范围,使其成为自己独霸全球工具的典型事件。北约绕过联合国发动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又抛出策划已久的“新战略”,宣告北约由防御性组织向进攻性组织转变。波黑战争和科索沃危机悲剧性地成为北约新战略的“试金石”。美国还有另外意图,即通过在波黑、马其顿,随后在科索沃驻军,将俄罗斯从其传统势力范围巴尔干地区排挤出去,完成北约东扩,在战略上挤压俄罗斯至最大可能。在俄罗斯国内,车臣分离主义势力不断制造恐怖袭击,第二次车臣战争于1999年8月爆发。俄罗斯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1999年3月12日,原华沙条约成员国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使北约成员国增加到了19个,北约东扩计划迈出实质性一步。2000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它明确指出北约东扩增加了其在俄罗斯军事基地的数量,增加了在俄罗斯边境附近的驻军,未来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可能是多方面的。2000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放弃了俄罗斯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内部,而且其性质是非军事性的提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标志着俄罗斯对战争与和平的判断、对国家安全的构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索沃危机之后,俄罗斯亲美的幻想破灭,不再一厢情愿地亲近美国,展开全方位外交,即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以与西方关系、特别是与欧洲关系为优先,同时加强亚太外交,加大对中、印等亚太国家的借重。2001年7月16日,普京与中国领导人签署了有效期为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长期保障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随后,逐渐建立起涵盖两国关系各个合作领域和各个层面的高效务实合作机制。
2001年07月16日 中俄两国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三、南奥塞梯事件后与美欲重修旧好下的2009年《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
2004年3月29日,苏东地区拉脱维亚等7个国家加入北约,北约实现第二次东扩。在西南、南线,美国推动了一系列以政权更迭为标志的颜色革命,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黄色革命等。这些国家革命后的最大特点就是均组建了亲美的政府,与俄渐行渐远。美国在北高加索获得立足点,于西面包围俄罗斯,并进驻中亚。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状况严重恶化。
面对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俄罗斯只有权衡利弊、审时度势,寻找有效的维护国家安全的策略。俄罗斯决定实行与美欧合作的政策,化解北约东扩对俄安全的威胁,建立对俄有利的欧洲安全结构。2002年5月,俄与美及北约签署《罗马宣言》,[8]俄谋求在平等合作的机制下,共同协商、制定和实施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涉及相互利益的问题。2005年5月,根据俄罗斯的提议,欧盟峰会通过了关于建立俄欧4个统一空间路线图的一揽子文件,[9]规定发展俄欧关系的具体目标和双方因此采取的行动计划。此外,俄重点发展与法、德等欧洲大国的关系,并始终把同美国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如积极与美国在国际反恐斗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解决地区冲突、维护世界稳定与安全等方面的双边对话与合作。甚至,为了赢得外部环境的暂时安全,普京还提出俄罗斯也加入北约,并提出过俄加入北约的三项条件。[10]
2008年8月7日,已然倒向西方、使出浑身解数要加入北约的格鲁吉亚,对其境内谋求独立的南奥塞梯自治州采取军事行动,引发南奥塞梯冲突事件。苏联解体前,1990年9月南奥塞梯宣布独立,成立忠于苏维埃政府的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1992年俄罗斯-格鲁吉亚-奥塞梯混合维和部队进驻南奥塞梯维和。1992年7月格鲁吉亚另一亲俄的自治州阿布哈兹亦宣布独立。2007年初,俄罗斯试图与格鲁吉亚达成协议,条件包括俄完全撤军,双边关系正常化,帮助解决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冲突问题以换取格鲁吉亚的中立。换而言之,就是要求格鲁吉亚不要加入北约,同时在俄军撤离后不允许第三国驻军,但是,格鲁吉亚断然拒绝。[11](P29) 2008年8月,格鲁吉亚向南奥塞梯开火,俄军即进入南奥塞梯地区与格军激战并控制了局势。同年8月26日,俄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俄罗斯一石三鸟,惩罚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推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实现和平,推翻亲美的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南奥塞梯事件使俄罗斯在经历了苏联解体以来无数次忍气吞声后,终于有机会利剑出鞘,赢了美国一回合。
南奥塞梯事件使俄美关系陷入冷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并构成2009年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上任后“重启”美俄关系的大背景。布什政府通过推动北约东扩、在东扩部署反导系统、策动“颜色革命”等,竭力压缩俄的战略空间和势力范围,引起俄强烈反弹。美遏俄政策得不偿失。俄的反制措施虽有成效,也付出巨大代价。因此美提出“重启”对俄关系,也是新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所希望的。2009年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制定的。该战略强调,俄罗斯要实现现代化,重视与西方国家的“共同价值观”与国际合作,要与发达国家共同应对威胁,要在“八国集团”内发挥作用,要跟欧盟结成伙伴关系等。[12]
对于俄罗斯面临的主要威胁,2009年版安全战略指出,北约主导的全球及欧洲—大西洋地区安全架构存在的缺陷、国际法律制度及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对国际安全保障构成威胁。大国矛盾及某些国家反复以单边武力手段解决国际矛盾的可能性,对俄罗斯国家利益的保障造成不利影响。[13]同时强调,俄罗斯为同美国构筑平等的和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做努力。作为优先方向的仍是争取在裁军领域、加强信任措施、解决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增强反恐合作方面达成新协议。在同北约关系上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俄罗斯不可接受的北约向其边境推进军事基础设施和企图为这些设施赋以同国际法准则背道而驰的全球化职能。[14]虽然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俄罗斯所确认面临的多种传统和非传统威胁,依然大多数与北约和美国有关,但对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仍抱有回暖的期待。俄罗斯积极响应与美国重修关系或者升温关系。较为明显的举措就是梅德韦杰夫主导发起的俄罗斯第三波“去斯大林化”浪潮,(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开启了苏联历史上“非斯大林化”的第一次浪潮,这个过程历时大约10年。第二波“去斯大林化”浪潮,始自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活动所作的纪念报告,一直持续到 2000年代中期。)力求从基本价值观上与西方达成精神层面的共鸣和共识,以化解地缘政治上的紧张和冲突情绪。
2010年11月,俄国家杜马决议称:“卡廷惨案是依照斯大林和其他苏联领导人的直接命令执行的。”(1940年左右,约2.2万名波兰军人和知识界精英在苏联斯摩棱斯克州以西的卡廷森林被集体杀害。1943年4月13日,攻入苏联的纳粹德国宣布在卡廷森林发现大批波兰军人尸体,并称杀害事件是苏联所为,苏联予以否认,并反驳说此事是纳粹所为。1990年4 月,苏联承认为这起事件负责。)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莫斯科中心《正反》杂志编辑玛莎·里普曼认为,第三波“去斯大林化”最重要的起因,是俄罗斯对西方新推行的和解政策。俄罗斯要想与西方和解,在对苏联极权制度及苏联对内对外政策的解读方面,就要向西方的观点靠拢。俄罗斯就要承认苏联极权主义犯下的“罪行”。[15] 2011年2月,俄罗斯“关于永久纪念极权主义政权受害者与民族和解”的国家项目,在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支持下通过。该项目被媒体和政界称为俄罗斯“去斯大林化”的重大举措。项目计划建立全国性纪念馆和被镇压受害者纪念碑,出版纪念图书资料,建立援助受害者的社会机制等,[16] 旨在迎合西方意愿,实现俄罗斯政治社会生活的西式现代化。
只是,美国不会因为俄罗斯领导人秉持西方的价值观、遵从西方的立场而改变挤压、戒备俄罗斯的固有战略,这在苏联戈尔巴乔夫时期、俄罗斯叶利钦时期早已被证明。西方指导自己行动的永远是自身的霸权利益。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此前向西方所做的妥协和示好化为乌有。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孤立前所未有,西方对俄的经济制裁毫不手软。梅德韦杰夫任期内一切与西方回暖的期待不仅成了泡影,而且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降至苏联解体以来的最低点。
四、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的《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
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导致亲欧盟的民众不满,10万人走上基辅街头抗议并引发大规模骚乱,总统亚努科维奇出逃。2014年3月16日,苏联时期从俄罗斯划归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公投,并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普京没有留给美国及北约观望和预测的时间,3月18日即与克里米亚议会议长康斯坦丁诺夫、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诺夫和塞瓦斯托波尔市议会主席恰雷共同签署了有关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条约。[17]此举自然引起国际社会大哗。在美国的支持授意下,乌克兰临时政府派出安全部队,在东乌克兰清剿“亲俄”武装,乌克兰陷入内战。美国及七国集团严厉谴责俄罗斯,西方迅即对俄罗斯进行全面制裁。乌克兰危机从国内的“亲欧派”与“亲俄派”的冲突,演变为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对峙,形成了自“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世界与俄罗斯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2015年版《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即签署于乌克兰危机爆发、俄与美国和北约严重对峙的严峻形势下,成为俄罗斯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明确信号。在对待与美国及北约的关系上,俄罗斯经过 20多年的纠结,放下了对美国的所有幻想,明确为敌对关系。
1. 新版安全战略中所列美国、北约对俄罗斯的威胁
2015年新版安全战略共 40页、116条,与2009版总体思路和框架基本一致。在与国家宪法同等地位的法律文件上,新版首次浓墨重彩、语言犀利地将美国和北约列为国家外部安全的最大威胁。
新版安全战略指出:当前俄罗斯处在复杂的国家安全威胁之中。美国及其盟国为了保持在国际事务中的决定权,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信息传播等方面施加压力,干涉俄联邦的政治独立(第12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被赋予违反国际法的功能”,其军事设施向俄罗斯边境推进,对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美国在欧洲、亚太和中东地区建设反导系统的做法极大降低了国际和地区的稳定性(第15条)。西方打击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剧欧亚地区局势紧张的做法对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实现产生了不利影响。美国和欧盟对乌克兰反宪法政变的支持造成了乌社会分裂的局面,导致了地区内的武装冲突。欧美的行为加剧了乌克兰社会中的极右民族主义思想,有意在乌克兰人民心中将俄罗斯塑造成一个敌对的形象。目前,乌克兰的社会经济危机已经成为欧洲和俄罗斯不稳定的源头之一(第17条)。在俄罗斯的邻国,美国军用生物实验室的网络正在扩大(第19条),在俄罗斯相邻区域军事化进程和军备竞赛在发展中(第14条)。“伊斯兰国(IS)”的出现,是某些“以双重标准进行反恐的国家”行动的产物(第18条),等等。[18]上述所列威胁,令俄罗斯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冷战之感跃然纸上。
该战略还首次强调,要发展与中印两国的关系,将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视为保持全球和地区稳定的关键因素。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明确,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19]
2. 美国及北约迫使俄罗斯直面严峻形势催生新版战略
《财政时报》观察员帕特里克·斯密特认为,美国总统在对外政策中失算不少,但其中最大的失算无疑是无谓激化同莫斯科的关系。完全破坏同俄罗斯的关系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全部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最差总结。俄方建议奥巴马政府承认涉嫌乌克兰危机,对北约东扩保持克制,并考虑俄罗斯的利益。但奥巴马的做法正好相反。这一切都导致了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台,美国和北约在其中被认定是威胁。[20]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是全球性的,既建在美国本土、欧洲,也建在东北亚,从而对俄罗斯形成奇怪的包围之势。美国的反导系统是对俄罗斯安全的唯一威胁。俄罗斯曾对奥巴马总统寄予厚望,但在他在任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军事冲突,而且都毫无逻辑可言,与相应地区的安全利益相违背。[21]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北约两任领导人多次提出遏制俄罗斯。2014年9月,即将离任的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称,北约成员国将强化在其东部边界的军事部署。将在欧盟东部地区以轮换的形式继续保持在海上、空中和陆上的存在。北约成员国还将划拨资金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尽可能部署在靠近俄罗斯边境的地方。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也明确说,位于俄罗斯旁边的新基地是对莫斯科施压政策的延续,其目的是迫使克里姆林宫停止对乌克兰东部分离主义者的支持。现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于2016年3月称,俄罗斯行事越来越大胆,用各种手段恐吓周边国家,并试图分裂北约。北约则扩大在土耳其和地中海东部的军事存在。[22]北约对俄罗斯的剑拔弩张、咄咄对立之势,实属典型的冷战语言。
对此,俄方曾多次警告说,北约强化其东部侧翼的任何企图都将引起俄罗斯的不安,俄方不会对此无动于衷。俄驻北约代表格鲁什科说,乌克兰危机不仅被用来加强乌克兰与北约的关系,还被用来在俄罗斯边境“增强北约的肌肉”。[23]北约的总军事预算此前已达约3万亿美元,“即全球军费开支的51%”。俄方只有采取措施,“包括使用军事技术手段”。[24]俄罗斯政治家还强烈批评道,一些西方国家不是对乌克兰国内复杂的社会政治进程进行认真分析,而是毫无根据地将所发生的一切的责任归咎于俄罗斯。北约在整个乌克兰危机进程中起的是破坏性作用。[25]
的确,北约对俄罗斯如此的防范与保持高压,俄罗斯无法后退,无路可循,除了视北约为主要敌人,已经别无选择。
五、启示与思考
回顾俄罗斯20多年来国家安全战略威胁因素的演变,从毫无芥蒂倾心于西方到宣告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美国及北约,从难得出现的俄美蜜月至双方虎视眈眈的严阵对立,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何理解这些跌宕起伏、烽烟滚滚?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其中没有任何玄机可言。俄美严重对立无关意识形态,更无关社会制度,本质原因只有一个,美国秉持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单极世界目标,容不得任何国家对其有所挑战。如莫斯科大学副教授阿列克谢·费年科所说,俄罗斯坚持与美国不同的多极世界理念,俄罗斯又拥有绝对的军事潜力,是能摧毁美国的国家。不解除俄罗斯的武装,美国的全球化战略就不能继续推进。[26]而俄罗斯努力维护其传统战略空间,在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国家的活动旨在维持战略稳定和互利的伙伴关系,以稳固俄罗斯联邦世界强国之一的地位。[27]如此,俄罗斯的强国目标必然成为美国实施其全球战略的最大障碍,俄美曾经的蜜月注定是昙花一现,俄罗斯力图借欧亚一体化成为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独立一极”,也必定为美国所不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必须放弃幻想,直面现实,美国及北约是俄罗斯最大的威胁。
在俄罗斯国家战略的变迁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来都是打着推行其西方民主、“普世价值”而进行的,其隐蔽性、伪善性、迷惑性,常使人雾里看花、黑白难辨而被混淆视听、丧失立场。
第一,美国打着民主与自由旗帜推行西化的实质是霸权主义。无论俄罗斯在民主制度、人权领域等价值观上与西方多么有共识,只要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和西方相抗衡的实力,就要被无情打压和削弱。这同在西方世界不绝于耳的“中国威胁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最崇尚和平友好、近代备受西方列强欺凌的中华民族,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无形之中就构成了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中国威胁论”不胫而走。
第二,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如果一定要联系,那就是,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是其百用不弃、屡试不爽,用以干涉别国事务、豪夺他国资源、称霸世界的最有效武器,是为其强盗逻辑、丛林法则披上的光鲜外衣。2015年10月8日美国公布的所谓年度中国报告称,中国人权和法制过去一年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倒退”,这对美国国家利益与美中关系构成直接挑战。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应该建立新的对华人权外交政策。这类报告是数十年来,美国用所谓人权、自由等干涉我国内政的寻常方式之一。其语气、立场和态度,俨然以世界宪兵自居, 真是贻笑大方。
第三,美国评判他国的标准完全是利己主义、自我为中心的主观价值判断,没有客观性可言。如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艾什·卡特称,有必要推行改革,以使美国军方能够应对五大战略挑战,即应对“俄罗斯、中国、朝鲜、伊朗和恐怖主义”。 [28]该论断不仅无耻,而且极其野蛮粗暴。这并列的五项,其中有什么内在统一性而成为美国必须通过改革去应对的战略挑战?是什么逻辑将几个国家和恐怖主义并列为美国的战略应对对象?2015年10月22日普京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会议上曾发出质问:难道我们反对民主向我国边境推进吗?您所说的民主是指什么?北约向我国边境推进?这是什么,民主吗?北约是一个军事集团。我们担心的不是民主向我国边境的推进,我们担心的是北约的军事基础设施向我国边境的推进。[29]美国所列的五大挑战,是担心民主还是自由?美国的真实意图还需要再赘述吗?
第四,毛泽东曾教导过我们,“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30](P1131) 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变迁印证了毛泽东告诉我们的真理,与霸权主义的斗争,只有毫不妥协,以牙还牙,坚决打击。2016年5月9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1 周年阅兵日,普京现场发表的讲话,也阐述了同样的道理:“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靠自身就能够维持和平,需要随时警惕,但不容忍双重标准,因眼光短浅而姑息那些图谋不轨的人也是不可容忍的。” [31]这是用俄罗斯泣血的教训再一次说明,息事宁人、忍辱负重、让步示好、压抑退让只能获得暂时的和平,埋下的是更大的和平与安全隐患。任何反动派都不会自愿退出历史舞台,霸权主义也是一样。
第五,回溯俄罗斯国家对外安全战略的变化,西方“普世价值”的伪善与恶劣赫然呈现。试看当今世界,冲突与战争,失去和平与家园的民族和国家,有哪个不是接受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西方自身的强大、富有源于其宣扬的价值观吗?行动永远大于论道,良善动机永远受制于结果。我们只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Шишкина.Н. И.Новая Стратег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EB/OL].
http://rusrand.ru/analytics/novaya-strategiya-nacionalnoy-bezopasnosti,2016-01-18/2016-03-02.
[2] 李青.俄政党提案给戈尔巴乔夫定罪 在野党追究苏联解体责任 [EB/OL].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6-03/8720514.html,2016-03-17/ 2016-04-15.
[3] 转引自孔寒冰.第六章: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与科索沃战争[EB/OL].
http://www.cssm.org.cn/view.php?id=17,2001-12-25/2016-03-02.
[4] Юрий Балуевский.Новые смыслы военной доктрины России[EB/OL].
http://vz.ru/opinions/2014/11/12/714915.html,2014-11-12/2016-03-02.
[5] 转引自郑羽.评 1999年《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J].国际经济评论,2000,(Z2).
[6] 俄罗斯与西方蜜月期彻底结束[EB/OL].
http://news.sina.com.cn/w/2007-04-25/063012859675.shtml,2007-04-25/2016-03-02.
[7] 徐春柳,刘炳路.叶利钦时期中俄关系连上三台阶[N].新京报,2007-04-24.
[8] 北约和俄罗斯签署《罗马宣言》[EB/OL].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junshi/151701.htm,2002-05-28/2016-03-02.
[9] 俄罗斯与欧盟通过建立统一空间“路线图”文件[EB/OL].
http://news.qq.com/a/20050511/000072.htm,2005-05-11/2016-03-02.
[10] 普京提出俄罗斯加入北约的三项条件[EB/OL].
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2/84/20021112/864271.html,2002-11-12/2016-03-02.
[11] [俄]德米特里.特列宁.帝国之后:21 世纪俄罗斯的国家发展与转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12] 盛世良.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亮点丰富[EB/OL].
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sz/hqkd/201625/181910.html,2016-02-06/2016-03-02.
[13] 刘洋.解读俄罗斯新版国家安全战略[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5/14/content_11374540.htm,2009-05-14/2016-03-02.
[14] 梅德韦杰夫批准俄联邦至2020年国家安全战略[EB/OL].
http://sputniknews.cn/radiovr.com.cn/2009/05/14/490745/,2009-05-14//2016-03-02.
[15] 夏微雨.俄罗斯掀起第三次“去斯大林化”高潮[J].共产党员,2011,(4).
[16] Распоряжение 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и рабочей группы по подготовке предложений, направленных на реализациюпрограммы увековечения памяти жертв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репрессий[EB/OL].http://www.kremlin.ru/acts/14161,27декабря 2011.
[17] 深度:普京就克里米亚独立加入俄罗斯演讲[EB/OL].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3-19/1431769589.html,2014-03-19/2016-03-02.
[18] "О Стратеги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от 31 декабря 2015 года N 683// "РоссийскаяГазета"31 декабря 2015 г.
[19] 纳雷什金: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EB/OL].
http://sputniknews.cn/russia_china_relations/20160505/1019123926.html,2016-05-05/2016-05-10.
[20] 帕特里克·斯密特.破坏同俄罗斯的关系是奥巴马最糟糕的遗产 [EB/OL].
http://sputniknews.cn/russia/20160108/1017622206.html#ixzz3y4MYlPzk,2016-01-08/2016-03-02.
[21] 阿列克谢·季莫费伊切夫.拉夫罗夫:“伊斯兰国”是俄罗斯的首要敌人[EB/OL].
http://tsrus.cn/guoji/2015/04/23/41337.html,2015-04-23/2015-05-10.
[22] 刘小普,翟潞曼.北约秘书长指俄罗斯意图分裂北约联盟 [EB/OL].
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6-03/8675795.html,2016-03-09/2016-05-10.
[23] 尼古拉•苏尔科夫.北约走向公开遏制俄罗斯:是姿态还是真正威胁?[EB/OL].
http://tsrus.cn/guoji/2014/09/10/36863.html,2014-09-10/2016-05-10.
[24] 时事分析:北约增加在欧军事部署意味着什么[EB/OL].
http://tsrus.cn/guoji/2016/04/11/583031,2016-04-11/2016-05-10.
[25] 伊戈尔·罗津.拉夫罗夫:俄欧关系尚未走过“不归点”[EB/OL].
http://tsrus.cn/guoji/2014/09/23/37129.html,2014-09-23/2016-05-10.
[26] 阿列克谢·费年科.磨刀霍霍:北约会否与俄罗斯爆发军事冲突[EB/OL].
http://tsrus.cn/pinglun/2016/02/22/568993,2016-02-22/2016-05-10.
[27] "О Стратеги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от 31 декабря 2015 года N 683//"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31 декабря 2015 г.
[28] 弗拉基米尔·米赫耶夫.为何要把欧洲变成战场?[EB/OL].
http://tsrus.cn/guoji/2016/04/22/586415 , 2016-04-22/2016-05-10.
[29] 俄总统普京:他们试图再次误导我们和整个世界[EB/OL].
http://tsrus.cn/guoji/2015/10/23/533321,2015-10-23/2016-05-10.
[30]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1] 普京:因短视而姑息那些图谋不轨的人不可容忍[EB/OL].
http://sputniknews.cn/russia/20160509/1019176566.html,2016-05-09/2016-05-10.
【察网(www.cwzg.cn)摘录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2期/总第218期】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原标题: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变迁与思考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705/3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