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一重要思想、重要论断明确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态度和坚定信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始终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从那时以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世纪问题进行了成功的回答。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考验面前,扞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创立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阶段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国情,经过五年不平凡的发展,我们党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新篇章。
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论述构成了一个科学严整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四个伟大”的最新马克思主义。
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越性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三、新的历史阶段必须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阶段必须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居安思危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知危图安。
信心百倍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而奋斗。一方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实际,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一方面,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彰显,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与时俱进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坚持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带领人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全党全社会要增强学习贯彻讲话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察网www.cwzg.cn摘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711/3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