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它明确地向人们阐述了人的基本属性、自然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以及人对自然界应该抱定的基本态度与方法;另外,就如何保护大自然,建设生态文明(包括对资本主义在生态方面所表现出的种种弊端所作的批判),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等等。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生态文明观

继党的十七大后,十八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再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科学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庄严历史任务提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作的新补充与新发展,使这一理论更趋完善与成熟。今天,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时,不禁使我们追索历史,回顾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一些老祖宗。可以说,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泉源,奠定了这一理论的科学基础。以下,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与基本思想,领略他们为此而作的历史性贡献.

一、人自身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是什么?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有人说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或者政治动物;还有人说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如此等等。那么,人到底是什么?客观地说,人是宇宙间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他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也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他是这二者的高度融合与高度集成的结果。

不过,不管怎么说,人首先应该是一种自然存在物,然后才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类产生的整个过程表明,人的始祖是类人猿,而类人猿在整个生物界虽说是一种高级动物,但它毕竟还是一种动物,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存在物。人或者人类就是由类人猿逐步演化来的。当类人猿演化成为人以后,它的自然属性并没有褪去,而仍然保留在人的身上,因而,人或人类仍然是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而存在着的。另外,从逻辑上讲,如果人不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存在,那社会关系又如何被物化,被融合?物之不存,毛将焉乎?所以,人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然后才是一种社会存在物。

另外,说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还是因为他的机体同一切生物的机体一样,都是由基本相同的物质即碳水化合物构成的。他的生理机能也与所有生物的生理机能基本一样,都需要吃、喝、呼吸以及新陈代谢与繁衍等等。马克思指出:“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性行为,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还指出:“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1]94可见,不论是从动物的角度考察,还是从直接人的角度考察,人都具有所有动物的一般属性与特征。因而,它同所有动物与植物以及微生物一样,都是构成生物界的一个部分。如果再加上一些非生物类物质,如阳光、大气与水等等,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的生态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自然或自然界。

在这样的一个生态系统中,人与其他生物群相比,自然更具有其能动性与创造性的特点,他有思想、有智慧,能用语言进行思维与交流,会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创造出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产品,甚至还能“按照美的规律”[1]97对大自然进行加工,将它人格化或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是说,对象成了他自己。”[1]125这样,“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97这就是说,人在大自然面前,或在其它生物物种面前自然是强者,它将按照自己的意志甚至自己的面貌来改造整个自然,将整个自然界变成自己心仪的作品。

但是,不管怎样,这都不过是人的生理机能或人的“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他自己的自然力与其身体之外的自然力相互作用的关系的表现。马克思以人的生产活动或劳动为例,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2]201

改造自然,将自然人格化、对象化便是人独有的特长和本领,是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种群都无法企及的。尽管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的动物也能劳动,如鸟儿筑巢,蚂蚁造穴,甚至水獭也能筑水坝等等,但是这些都不过是它们的一种本能的表现,而绝不是人一样的那种“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行为,[2]201或“有意识的生命活动”,[1]96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因而,它也就不具有人一样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人便成了自然界的统治者或上帝。

上述可知,人本身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是构成整个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它在这其中又是一个最具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因素。

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立足之地与衣食之源

人尽管是自然界的统治者或上帝,但他的生存与发展一点儿也不能离开自然界。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95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与前提,是它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之源。

(1)自然界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立足之地与活动的空间。马克思指出:“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所需的要素。”[3]872其中,首要的一个就是土地。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土地是人的“原始的活动场所”;[3]933到后来尤其是到了资本主义时期,“土地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他们的劳动和资本不可缺少的活动场所。”[3]908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它不仅是人的活动场所、投资场所,最重要的它首先是人的立足之地。人来到这个地球上,首先接受他的就是他的父母和他脚下的那一块土地,这就是他的立足之地。正是因为有了这块地,他才能站起来,才能活动;正是因为有了这块地,他才有吃的、喝的、穿的,能使他长大,能从事各种活动,建设自己的新生活。

(2)自然界是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自然富源”。人的生存与发展除了需要有必要的立足之地与活动空间外,还要有基本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这些,在人类的早期,都是由自然界直接提供的。马克思指出:“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560这其中,尤以土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它是人的“原始的食物仓”与“原始的劳动资料库”。”[2]203而现在,它又成了人的最基本、最重要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没有它,人类仍将不可能生存与发展。

上述可知,不论在人类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它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重要的,须臾不可离开的。即使在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对自然界的征服能力与控制能力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也仍然离开不了自然界的帮助,尤其是土地。

(3)自然条件的差异性成为社会分工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自然基础。决定社会分工的因素不论有多少种,自然条件的差异性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是最基础的一个。马克思曾以土地为例,指出:“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化。”[2]561土地如此,其他自然条件也一样,如气候、气温的差异等等。这些都是决定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自然条件还是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条件。马克思指出:“撇开社会生产的不同发展程度不说,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的周围的自然。”[2]560他还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例如,同一劳动量在丰收年表现为8蒲式耳小麦,在歉收年只表现为4蒲式耳。同一劳动量用在富矿比用在贫矿能提供更多的金属等等。……如果发现富矿,同一劳动量就会表现为更多的金刚石,而金刚石的价值就会降低。假如能用不多的劳动把煤变成金刚石,金刚石的价值就会低于砖的价值。”[2]53这就是说,自然条件的差异也是决定与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自然条件富裕,劳动生产率就高,否则就低。这是马克思多次阐述过的一条基本常识。

三、尊重爱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大自然,犹如一位温顺而善良的母亲,它慷慨无私,默默奉献,故而人类应该珍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好朋友。但是,人类却并不总是如此,他也经常干出一些蠢事与坏事来。在它的早年,由于无知,不认识、不理解大自然的规律,总是以上帝或主人的身份自居,任意索取,甚至任意破坏。而到了人类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由于人类的自私与贪欲,更是对大自然予以肆无忌惮地掠夺与侵害。恩格斯当年就这样描述过:“美索不达米亚(即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的中下游地区.笔者注)、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牧畜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4]519这就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报复与惩罚。

这是在农村,那么,城市又怎样呢?马克思这样写道:“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在破坏这种物质变换的纯粹自发形成的状况的同时,又强制地把这种物质变换作为调节社会生产的规律,并在一种同人的充分发展相适合的形式上系统地建立起来。在农业中,象在工场手工业中一样,生产过程的资本主义转化同时表现为生产者的殉难历史,……此外,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2]552-55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破坏地力,同样,也破坏森林,破坏植被。他指出:“漫长的生产时间(只包括比较短的劳动时间),从而漫长的资本周转期间,使造林不适合私人经营,因而也不适合资本主义经营。......文明和产业的整个发展,对森林的破坏从来就起很大的作用,对比之下,对森林的护养和生产简直不起作用。”[5]272

资本主义对生态的破坏,不是一时的,也不是一个阶段性的,而是一个持久的历史过程,到现在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有资料显示,目前地球上的沙漠和沙漠化的土地已占土地面积大约达到了5000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在不断递增,已经占去全球土地面积的35%以上(其中澳洲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占该州的75%以上)。这是土地沙漠化的情况。另外,在森林破坏方面也是一样。有人估计,在19世纪中叶,全球森林面积大约55亿公顷,截止1980年代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约占50%。其中,美洲减少的最多,达到66%左右。除此之外,还有空气和水源的大量污染也达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如此等等。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生物的多样化生存。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最近30年间,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已经减少了35%。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威胁到了生物物种的生存,而且也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安全。有权威人士指出,当今世界上较多见的埃博拉、猴痘、萨斯等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无不与此有关。这值得世人警惕。

上述这些,就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无情的报复与惩罚。事实从反面教训了人们,告诉人们一定要珍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对待大自然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与感恩之情,把大自然当朋友,与之平等相处,甚至应该把它当做我们的衣食父母,好生呵护与关爱。切忌旧病复发,重滔覆辙。恩格斯曾提醒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4]519他还强调:“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4]519马克思也提醒我们:要“像好家长那样,”好好爱护土地,并且“把土地改良后传给后代。”[3]875切勿吃子孙饭,断子孙路,遗害万年。

四、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走内含型与循环式的发展之路

鉴于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与惩罚,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在生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所作的深刻批判,给人以警示,并为人类的未来指出了一条文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认识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按科学规律办。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之所以盲目行事,以至遭致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乃至发生生态危机,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但是,人类自身的无知,不认识大自然,不理解大自然的规律,不知道按科学规律办事是其重要的一点。像恩格斯当年所指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的事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人类要想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远离生态危机的发生,必须认识与理解大自然,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恩格斯指出:“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特别从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就愈来愈能够认识到,因而也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但是经过长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在这一领域中,也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因而我们就有可能也去支配和调节这种影响。”[4]519-520

另外,在支配和调节人对大自然的影响时,还要有战略眼光,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即社会)利益的关系,不要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恩格斯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4]521他还指出:“当一个资本家为着直接的利润去进行生产和交换时,他只能首先注意到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一个厂主或商人在卖出他所制造的或买进的商品时,只要获得普通的利润,他就心满意足,不再去关心以后商品和买主的情形怎样了。这些行为的自然影响也是如此。”[4]521-522恩格斯的这一番话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但是从另一个侧面看,不正好是对世人的一种忠告吗?不正好是要劝告人们在大自然面前,不要急功近利,顾此失彼,一定要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即社会)利益的关系吗?不这样,怎能既可受惠现在,又可造福后代?所以,当人的行为影响到大自然时,一定要处理好上述诸种关系。

(2)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人类之所以遭致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外,最根本的还是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方式。恩格斯在谈到要对人给予大自然的影响予以调节时一并指出:“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4]520马克思也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资本主义也无法避免生态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那个荒唐的私有制。马克思指出,我们对资本主义所作的种种批判,包括对它所引发的生态危机的批判等,归根到底都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尤其是其土地所有制的批判。因此,他主张必须废除这个荒唐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经营方式,并建议将土地交给社会,由全社会成员来共同占有与平等利用,并要求他们要“像好家长那样”,好好爱护土地。他还预言,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建立起真正科学的生态文明,那只有期待人类的共产主义时代。他指出:在那时,“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3]925-926

他主张必须废除这个荒唐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经营方式,并建议将土地交给社会,由全社会成员来共同占有与平等利用,并要求他们要“像好家长那样”,好好爱护土地。他还预言,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建立起真正科学的生态文明,那只有期待人类的共产主义时代。他指出:在那时,“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3]925-926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内含型与循环式发展道路

马克思认为,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就必须好好保护大自然,少向大自然索取,不干蠢事。为此,他提出了走内含型与循环式发展道路的科学构想。

第一,采取有组织的共同劳动和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马克思认为,节约始终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想节约资源,从生产过程来说,必取采取有组织的共同劳动和规模化经营。他指出:“生产条件的节约……本质上是这样产生的:这些条件是作为社会劳动的条件、社会结合的劳动的条件,因而作为劳动的社会条件发生作用的。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由总体工人共同消费,而不是由一批互相没有联系的,或最多只是在小范围内互相直接协作的工人以分散的形式消费。在一个有一台或两台中央发动机的大工厂内,发动机的费用不会和发动机的马力,因而不会和它们的可能的作用范围,按相同的比例增加;传动机的费用,不会和传动机所带动的工作机的数量,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工作机机身,也不会同它用作自己的器官执行职能的工具的数量的增加,按比例变得更贵,等等。其次,生产资料的集中,可以节省各种建筑物,这不仅指真正的工厂,而且也指仓库等等。燃料、照明等等的支出,也是这样。其他生产条件,不管由多少人使用,会仍旧不变。”[3]875可见,共同劳动与规模化经营是最节约、最经济的。

第二,改进劳动资料与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马克思指出:“撇开现有的劳动资料在细节上的不断改进不说,旧的资本也会以生产效率更高的形式再生产出来。不变资本另一部分,即原料和辅助材料在一年当中不断地再生产出来……因此改良方法的每次采用,在这里对追加资本和已在执行职能的资本几乎同时发生影响。化学工业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扩大投资领域。同时,它还教会人们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料投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3]664

第三,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变废为宝,走循环式发展道路。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合理利用废弃物提供了现实性途径与可行性方法。所谓废物,不过就是生产排泄物与消费排泄物的一种俗称。其实,废物并不废,它们只是暂时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马克思指出:“所谓废料,几乎在每一种产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117一部门的生产排泄物可作为另一部门生产所需的原料,如机器制造部门废弃的铁屑可“作为原料进入铁的生产”部门等。还指出:“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好的例子,它不仅发现新的方法利用本工业的废物,而且还利用其他工业的各种各样的废料,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媒焦油,变为苯胺染料,茜素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变成药品。”[3]117至于消费排泄物,它一部分是指人自身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排泄物,另一部分则是指消费品消费以后留下来的残渣。这些排泄物经过人的加工或科学处理,有的可以作为肥料重新回到土地,作为农作物的肥料;有的可以作为饲料回到水域,作为鱼类的美食,以完成人与大自然的物质变换。废弃物的利用可谓一举多得,对企业来说可以减少成本支出,提高微观效益;对社会来说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排放,起到保护环境与生态的作用。

此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内含型与循环式发展道路,还有许多好途径与好方法。如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术训练,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与劳动熟练程度,减少劳动过程中的物资耗费,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又如,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生产工艺,减少与杜绝物质资料的损失与虚耗,从另一个方面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再比如,做好企业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配比,其中尤其要减少原材料与产成品的储备,以节约因此而多占用的社会物质资源;还比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利用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尽量减少原材料与产成品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同时还要改进这一过程中的操作与管理,以减少其因时间过长或操作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从而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另外,在消费领域也要力戒资产阶级的那种“习以为常的挥霍”与“作为炫耀富有”的那种陈腐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与消费习惯,尽量约社会的物质财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都有过详尽的研究与阐述。这里,不再一一细述,恕谅。

五、简短的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它明确地向人们阐述了人的基本属性、自然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以及人对自然界应该抱定的基本态度与方法;另外,就如何保护大自然,建设生态文明(包括对资本主义在生态方面所表现出的种种弊端所作的批判),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0多年。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它已经成为世人的一种普遍共识,并且从一种基本理念变成了一种成熟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尽管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包括西方的一批理论家、思想家为此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不过,这都是马克思之后的事情,而它的真正源头,客观说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和那个时代的一些理论家与思想家。所以,我们现在在学习十八大文件精神时,不妨认真研究和思考一下马克思恩格斯这些老祖宗的思想,把握其基本精神,这样会使我们更加具有理论的自信与自觉,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崇高事业坚持下去,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公开发表于《学习与实践》2013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屈炳祥,察网专栏学者,武汉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系《资本论》与市场经济。】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资本论 马克思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810/4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