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华:中美战略博弈的深度思考

对美国的霸凌蛮横,不讲规矩,中国既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又要精心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具体战役,占领国际舆论的道德制高点,努力团结争取中间力量,不断扩大各国朋友圈。随着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我增彼消,国际秩序向利我及各国人民方向演变,必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当力量发生到质变的拐点,即美国失去其霸权地位,中国具备强大的主导和引导能力时,社会主义的中国,或许能将资本主义龙头的美国,按照世界人民的意志和意愿,融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一条大船上来,但愿那时的共同体愿景将一步一步的驶向天下大同、环球同此凉热的彼岸。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朱志华:中美战略博弈的深度思考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两个大国是变局中的重要因素。新中国建政70周年,中美关系是我外交战略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紧随其后,1844年,清政府又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美国从其国家利益出发,提出“利益均沾”原则,以此攫取中国的经济利益等;这个不平等条约,日后成为各列强国家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01年与西方列强十一国共同签署“辛丑条约”,以此为标志,中国完全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906年美国史密斯向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01年到1909年任美国总统,二战时期连任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他的远房侄子)提出,用庚子赔款兴办教育,从精神和文化上培养为美国效力的中国留学生和代理人。1909年办起了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以后各国列强纷纷效仿。

抗战前期,美国不顾道义,将大量战争物资贩卖给日本,牟取暴利 ,客观上大力助推了日寇对华侵略战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宣战,在此历史背景条件下,中美成为战时同盟国,美国对华进行战争援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但在抗战胜利后,爆发国共内战时,美国又全力支持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政策,为国民党政权输送了大量的援助物资。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实行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打压,对我实施“三把刀”战略。北面:朝鲜战争一爆发就立刻介入,随即封锁台湾海峡,导致两岸至今没有统一;南面:调动50多万美军发动侵越战争,剑指中国;中部:利用和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袭扰我东南沿海地区;

1972年到1991年,出于中美两国各自战略需求的调整,从尼克松访华到卡特时代中美建交,中美两国某种程度上联手抗苏,直至苏东剧变,苏联解体;

1978年到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起初美国试图以接触加遏制策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平演变中国,最终实现“颜色革命”,不战而胜,从而将中国纳入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但在经济上中美实现相互融合,1978年中美贸易额只有25亿美元,到2018年达到6335亿美元,增长了253倍。这一时期两国关系相对缓和。

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对华发动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不得不打。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30亿、500亿、2000亿美元,后又对3000亿美元的商品征询加税,尽管大阪G20峰会特朗普承诺不再追加,然而说变就变的以往惯例,国人仍须拭目以待。与此同时,对中兴、华为以及扬言对大疆、海康威视等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美国商务部近又将我中科曙光、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海光、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和成都海光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五家超算、芯片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企销售产品和转让技术给上述企业,发布对中国学者、留学生的有关禁令;甚或延伸至金融战、网络战。美国在香港、台湾问题上更是挑事惹事、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此外派战机战舰到南海寻衅滋事,在第一岛链上空打造“鹰链”,故从“两点论”辩证思维考虑问题,我们很不愿意,但又不能完全排除今后中美就不会有发生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可能性。

纵观中美百年交往史,一言以蔽之,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始终是以攫取我经济利益,精神奴役,分化瓦解,阻遏中国和平崛起为主轴。尽管其间也似有相对缓和的时期。

二、无硝烟战争和少数知识精英的迷思

从上世纪50年代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对华“和平演变”战略;到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地缘政治大家布热津斯基提出“奶头乐战略”,让中国年轻一代娱乐至死、腐化变质;再到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提出用互联网“扳倒中国”。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企图用思想渗透,舆论心战的策略与我争夺下一代,最后实现“颜色革命”,不战而屈人之兵,以达到使中国成为美国附庸的战略目的。邓小平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西方正在对我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事实上这场战争建国70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学界中,有一些人被西化梦幻洗脑,动辄以美为师,分不清中国和美国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以为中美两国国体相同,错把美国当成向往偶像而顶礼膜拜。建国之初,曾被毛泽东批判过的崇美恐美媚美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沉渣泛起,粉墨登场。有的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与美国一鼻孔出气,站在美国立场上说话;有的甚至在中美贸易战正酣之际,公然发表投降论调。在国关研究领域,我们理所当然要了解和吸纳世界各国的外交学说理念之精华,然而个别人言必称西方,什么国际关系上的建构主义,制度主义,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不一而足,却淡漠忽视乃至似忘了新中国建政以来我们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忘记了我们的责任是要以国情和中华文化、马克思主义为底蕴,不断丰富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话语体系。这既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也是对学界知识分子所应承担的使命提出的历史拷问。

诚如有的专家学者所说,围绕“西方中心论”所谓的各种学术流派,提出这个主义或是那个主义,归根结底都是为西方列强的战略利益和阶级统治服务的,这种极少听到但极为深刻的洞见揭示了西方各种学术流派的政治本质,尤为可贵。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曾经一度存在于国关学界某些人缺钙丢魂、精神侏儒、背离宗旨信仰的现象应该彻底扫除。近日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居然还有一位颇有知名度的学者不知是无知不懂还是编撰伪史,意称近代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的好朋友,而新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翻脸后才不得不实行自力更生政策,并谎言中国当然希望得到美国的核保护,因得不到才自搞核武以自保。同时在中国与周边某些国家发生岛礁和海洋权益争端中,该学者嘲讽我外交部发声有争议岛礁“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维权立场,胡扯什么在国际上中国的朋友为何越来越少,且重弹朝鲜“侵略”老调等等,其甚至无视中国近代屡遭列强欺辱,发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奋发图强呐喊,求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愿望,荒唐推论出按中国逻辑,各国都要争强示霸世界岂无宁日,却从根本上健忘了中华民族历来流淌着爱好和平的血脉,秉持着“和为贵”、“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念和基因;而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其国家性质、立国方针则更不允许奉行“国强必霸”、“强权政治”的西方列强逻辑,且数十年我一直向国际社会宣称并坚持走“永不称霸”、和平发展、睦邻友好、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对于该学者的荒腔走板,笔者本欲当场辩驳,遗憾未获机会。

总之,随着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家务须努力培养出一大批有世界眼光,为国尽忠、有血性、有本事的外交、国关人才,纵横驰骋于国际社会,为建构和平、安全、公平、正义、发展、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对于极少数为西方反共反华敌对势力效力张目,甘当“带路党”和“第五纵队” ,损害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则必须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三、中美战略博弈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近期国际上对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自私自利、丧失道义、言而无信、霸凌敲诈等行径普遍不满、反感、愤怒,美国的国际信誉和道德形象受到严重影响和削弱,有的国际学者公开指称其为“流氓超级大国”,碰到一些国内学界的崇美媚美人士,其心态也感到十分失落惆怅,对美国的高大上偶像似感幻灭,心目中的理想之国形象崩塌。因何缘由?关键是没有认清美国这个国家的本质属性,不了解谁在统治美国以及统治集团的阶级内涵,说到底是缺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从而丧失了对外交往、分析事物、研判大势的定海神针,掉入了盲目崇拜美国的精神迷思。

美国和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统治本质究竟是什么?简而言之一句话:从来就是为了维护资本的利益,或者说是为了极少数人的利益。其政体表现形式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是两党制或是多党制,是议会政治形式还是何种选举样式,但其压迫奴役、剥削掠夺本国和他国人民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本质是始终没有改变的。这一点作为中国的专家学者都理当有明确的认知。

与此相反,中共的立党初心,中国的国体定位是社会主义,故国家的统治本质与阶级属性,是为了以工农劳动阶级为主体的全体人民,换言之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伸,从这一视角去审读中国的发展崛起与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其本质不仅仅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开端)意义上的主权国家、民族国家之争。

当今所谓中美之争,其结构性矛盾难以化解,故有西方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之说;但这种结构性矛盾从本质上讲,其无法调和的关键原因,在于中美两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发展道路、意识形态根本不同,简单说是为了多数人利益还是少数人利益的价值理念根本不同。那么国家的阶级属性、政治本质和文化理念不同,能否共生共存?东西方不同文明能否包容互鉴?回答是肯定的。社会发展的历史不能割断分裂,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理当传承和吸纳全人类所有文化文明的辉煌成果,同时在国与国相处的国际交往中,要坚决摈弃“零和”思维与“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主张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均应一视同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国家发展道路的自由权利,切实保障每个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的核心利益。

中美关系如何相处?其前瞻趋势如何?这是当前不可回避和国际社会、国内上下各界都普遍关心的问题。我认为无论是从中国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理念考量,还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今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出发,中国都要力争力求与美国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这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空间、条件与潜力;但我们同样要看到,事物往往并不按照中国的主观意愿发展,我们始终必须有两手准备,“和”则欢迎,“打”则不惧;贸易战、科技战、人才战会不会延伸至金融战、网络战、军事冲突、局部热战?对此我们都必须做好充分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在中美战略博弈过程中,中国何以自处?借用有的专家所谓“三力”一说。

一是保持战略定力,关键是把自己的事做好,解决好国内的问题

(1)务必坚持反腐肃贪,坚决反对特权和特殊利益集团,特权是滑向腐败泥淖的通行证,腐败必将丧失民心,导致国将不国。

(2)务必高度重视和解决好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问题,不但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好,改革开放的红利要更多地向以工农劳动者为主体的基层弱势群体倾斜。

(3)务必解决好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生态环境、食药安全、网络诈骗等突出问题,严厉惩治危害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在国际上,中国要妥善处理好与各国的新型国家关系,始终与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敢于为国际公理、国际正义发声,努力承担起作为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尤其要把一带一路做好做强做大,福泽沿线国家和人民。切实把做好自己的事视为保持战略定力的关键所在,以维护自身定力的强大精神与物质支撑。

二是保持战略耐力。中国70年发展成就巨大,但以为现在可以和美国摊牌,山巅对决,毕其功于一役,那是战略和政治上的幼稚与短视。美国现在仍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实力远胜于我,哪怕10年内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但我对美仍有很多很大的短板和差距。有的称20年中国综合国力可能超美,但与其乐观不如把困难和曲折想的更多一些。换句话说,中美两国的持久战,拉锯战将要持续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

三是战略巧力。时间和道义在中国一边,争取更长久的和平发展环境,即我们所说的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我们的政策与策略不要出大的失误和错误。对美国的霸凌蛮横,不讲规矩,中国既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又要精心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具体战役,占领国际舆论的道德制高点,努力团结争取中间力量,不断扩大各国朋友圈。随着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我增彼消,国际秩序向利我及各国人民方向演变,必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当力量发生到质变的拐点,即美国失去其霸权地位,中国具备强大的主导和引导能力时,社会主义的中国,或许能将资本主义龙头的美国,按照世界人民的意志和意愿,融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一条大船上来,但愿那时的共同体愿景将一步一步的驶向天下大同、环球同此凉热的彼岸。

(2019年7月7日于赴京高铁上完稿)

【朱志华,察网专栏学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浙江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研究员,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907/50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