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红线——以国际性代表人物访问韶山为研究支点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韶山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兄弟党增加党际友谊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我国与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加深了解的一条金色纽带,也是展现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红线的一个研究高地。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
10月2日,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致电新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表示苏联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断绝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美国只承认“中华民国”为中国合法政府。
在美国发表声明的同一天,中苏建交。随后,社会主义阵营整体行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相继与新中国建交。毛泽东由此制定的新中国地缘战略实事求是采取了“一边倒”方针。简言之,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发展的第一阶段,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不承认”新中国,迫使我们在地缘战略方面不得不“一边倒”。
关于这一点,在韶山也有深刻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个访问韶山的外国代表团就是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苏联文化工作者代表团。1952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在中苏友好月(11月7日至12月7日)来韶访问的就有苏联文化部部长吉洪诺夫率领的苏联文化代表团、楚拉夫为团长的电影艺术工作团等。
据当年湘潭报和韶山老人们回忆互证,吉洪诺夫为团长的苏联文化工作代表团是1952年11月19日8点50分离开长沙,10点25分在湘潭县境过湘江,渡口打扮得像过节一样,几百面红旗沿江畔迎风招展,湖南省中苏友好协会理事胡继宗、华国锋等都到江边迎接。当天中午12点25分吉洪诺夫一行到达韶山乡。韶山乡农民列队热烈欢迎嘉宾。吉洪诺夫激动地放开喉咙向群众高呼:“我们代表光荣的莫斯科向你们致敬!”吉洪诺夫是一个浑身充满了革命激情的老布尔什维克。他很佩服新中国的骨气和志气,志愿军出兵朝鲜了不得。那天,吉洪诺夫一行参观上屋场,在晒谷坪向毛泽民的原配王淑兰、韶山老支部书记毛月秋请教毛主席小时候故事,长达半个小时,很受感动。吉洪诺夫说:
【“今天是公历十一月十九日,如果换成中国农历,就是毛泽东主席的生日,我真高兴今天能来到他的故乡。”】
当天,吉洪诺夫在韶山题词:
【“光荣啊,伟大的毛泽东的故乡。”“山沟出英雄,山沟给苏联人民带来了伟大的斯大林,山沟给中国人民带来伟大的毛泽东。”[2]】
那天,吉洪诺夫一行还步行去滴水洞拜望了毛泽东的祖坟。他们是第一批探望滴水洞的外国人。当时韶山冲至滴水洞没有公路,吉洪诺夫一行步行往返。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参观韶山第一个最大规模的代表团是朝鲜人民代表团以及随行艺术团,共440余人。他们于1954年5月30日来到韶山,朝鲜人民代表团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金应基为团长,主要由政府部门、党派团体负责人和英雄模范组成。英模中有共和国英雄柳万洙,朝鲜人民军某部政治副大队长,26岁;共和国英雄朴赞洙,20岁,已打了三年仗;劳动英雄金志铉,35岁,是朝鲜阿吾地煤矿的掘道工,坦克女司机,模范战斗员。人民代表团中还有罗盛教救下的崔莹、支前模范具富力等等。随行艺术团包括朝鲜人民军协乐团、朝鲜国立艺术剧场和朝鲜国立古典艺术剧场代表团体。
20世纪万隆会议前后,毛泽东的地缘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容。
1954年8月24日,毛泽东对英国工党代表团有段经典讲话,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历史是以若干年为单位来计算的,不能以一时的议论为准,不能听那么多。中国是一个正在开始改变面貌的落后国家,经济上、文化上都比西方国家落后。但是现在正在开始改变面貌,已经取得了改变的可能性。中国是农业国,要变为工业国需要几十年,需要各方面帮助,首先需要和平环境。经常打仗不好办事,养许多兵是会妨碍经济建设的。如果诸位同意的话,我们要继续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想,这也是英国、法国所需要的。我们的国家现在还很穷,如果能得到几十年和平就好了。你们赞成吗?如果赞成,就让我们订一个条约,当然不是今天下午订,订个几十年不打仗的条约。谁要打仗,就反对他。我们没有别的本钱,只有一桩,就是老百姓。人多,地大,是我们的两桩本钱。至于建设近代化的国家,那需要很多的时间、精力。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有两个基本条件使我们完全可以合作:一、都要和平,不愿打仗;二、各人搞自己的建设,因此也要做生意。和平、通商,这总是可以取得同意的,对不对?中国、苏联、英国和其他各国彼此都靠拢些,观点不要一成不变,情况就可以改善。怎么样?再说一句,这也包括美国在内,希望美国也采取和平共处的政策。”[3]】
万隆会议时,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一次将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载入新中国对外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很快被传播,成为亚洲各国签订双边协定的基本原则。1955年1月,印尼、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五国邀请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4月18日至25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率领的新中国代表团与会,受到了不同凡响的尊重和欢迎。与此同时,泰国公众领袖、前总理乃比里·帕浓荣于1955年4月2日访问韶山,并留言:
【“这次有机会来参观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和亚洲及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导师——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我们感到非常荣幸。这个地方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名地,而且是世界人类和我们的历史名地。毛泽东思想使中国人民在解放事业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胜利,这思想将照耀着我们反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求得解放自己和保卫、巩固亚洲及世界和平的道路。”[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中间地带”许多新独立的国家都吸引过来了,体现了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周边国家政要及代表团纷纷前来韶山,如缅甸联邦国会民族院议长萧灰塔和缅甸联邦国会代表院议长波木昂1958年5月24日访问韶山,留下佳话。
20世纪60年代,访问韶山的代表团很快又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周边国家发展到亚非拉反帝统一战线国家,来访中国和韶山的国家代表性人物更多了。如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1961年5月24日访问韶山;柬埔寨王国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1963年2月22日访问韶山;坦噶尼喀共和国国民议会议长亚当·萨皮·姆克瓦瓦于1963年10月21日访问韶山,等等。
据韶山接待日志记载,1966年9月9日,受朱德委员长邀请,刚果(布)国民议会议长穆亚比·安德烈·乔治和夫人一行在全国人大副秘书长赵伯平等陪同下前来韶山。他们来湘第一个强烈愿望,就是参观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和陈列馆。穆亚比议长那天站在毛泽东同志陈列馆,激动地说:
【“我同意毛泽东主席的论断,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看样子强大,肚子很大,实际上一阵风就把它吹瘪了。”“我们有决心进行坚持不懈的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斗争。”“我们刚果(布)人民决心和中国人民一起,巩固和发展友谊,加强友好合作。”】
1966年9月19日,索马里国民议会议长谢赫·穆克塔尔·穆罕默德·侯赛因率领索马里国民议会友好代表团21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郭沫若的陪同下参观韶山。1966年10月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组织、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代表团访问韶山。1969年至1973年,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副总理黎清毅、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阮友寿、越南民族民主及和平力量联盟中央委员会主席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顾问委员会副主席郑廷草、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邓尘施、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黎笋等率领的越南劳动党代表团及各种类型的越南北方和越南南方代表团都纷纷访问韶山。同时期,老挝人民党副总书记诺哈·冯沙万、老挝爱国战线党副主席西吞·库马丹,以及柬埔寨宾努亲王等纷纷访问韶山。朝鲜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也多次组团访问韶山。
同期到访韶山的还有锡兰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几内亚民主党全国政治局委员及内政部长、刚果劳动党中央常设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哥斯达黎加人民阵线总书记、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席希尔、《西行漫记》作者斯诺的夫人洛伊斯、美籍华人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等。
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以1970年毛泽东发表“五二○”声明为标志。1969年尼克松上台,一面推动越南战争越南化,一面潜心部署扩大战火于印度支那。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于1968年8月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运动,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都是这个阶段的深度铺垫。国际性人物不断到访的历史反复证实了毛泽东下段讲话的深刻性和客观性。
1974年2月22日毛主席对赞比亚总统说:
【“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第三世界人口多啊。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较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5]】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审时度势不断发展,韶山日益成为我党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团结全世界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重要基地。
在整个毛泽东时代,访问韶山各国代表团的类型、数量、规模是不断增长的,它从一个重要侧面和支点清晰地揭示了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再到注重联合“中间地带”,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直至发展为“三个世界”划分的不同阶段不同重点。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韶山一直是国内外人民向往的宝地,也是一个极具政治敏感性的地方。毛泽东主席去世的1976年全国访韶人数是175万;1977年125万;1978年69万;1979年锐减为39.95万;1980年仅23.33万;随着来韶人数的大减,长沙到韶山的列车“韶1”“韶2”一度停开。
20世纪80年代来韶的各国共产党及左翼党派比较少,仅有尼泊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阿索卡、中央副主席柏文华,比利时共产党(马列)中央主席费尔南·勒菲弗尔、印度共产党(马列)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瓦斯卡尔·南迪。20世纪90年代来韶的兄弟共产党代表人物重新多起来,比较着名的有斯里兰卡共产党中央副主席克拉塞克拉(1992年9月4日),多米尼加劳动党主席、国会议员何塞·网塞雷斯(1995年6月1日),日本劳动党主席大隈铁三(1995年6月11日),委内瑞拉基社党副主席何塞·罗德里格斯(1997年10月2日),孟加拉国工人党总书记拉希德、共产党(马列)中央总书记迪里普、民族社会主义党总书记哈萨努尔·哈克(1997年11月11日),叙利亚共产党(费派)总书记尤素夫·费萨尔(1999年12月12日)。
新世纪以来,访韶的其他国家共产党与左翼团体显着增多,在韶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2000年10月20日土耳其工人党代表团访韶。据陪同者韶山管理局肖有成回忆:
【土耳其团长工人党主席多乌·佩林切克访问时说:“来到毛主席故乡非常兴奋,毛泽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也是整个世界人民的领袖。土耳其工人党450个基层组织都挂马、列、毛的像,有许多研究毛泽东思想机构,出版了毛泽东着作6卷。”参观滴水洞后,团长题词:“毛泽东是世界人民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实践者,我们作为他在土耳其的学生,谨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代表团团长还说,中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革命是成功的,不会出现前苏联的情况,更不会解体,前苏联没有坚持马列主义,现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又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今后会更发达[6]。】
新世纪以来,韶山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周边国家来访稀少的现象也改变了,不断与毛泽东时代反美抗霸前沿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开始了新的互动;与泰国、尼泊尔、缅甸、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也开始了不同层面的交往。据韶山相关记载:
2007年8月26目,老挝波松总理在我国驻老挝大使潘广学等的陪同下参观韶山。波松总理到达的第一站是韶山宾馆一号楼——1959年毛泽东主席回乡居住并工作的地方。波松总理得知后,非常激动,他对这样的安排表示感谢,他说:“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想来毛主席的家乡看一看。”他提到之前大使问他访华日程的意见时,曾特意提出“一定要去参观一下毛泽东主席的家乡”。波松总理又说:“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学到一些毛泽东思想,并将此作为自己以后工作的动力。”[7]
2007年12月9日,伊朗民族信任党总书记迈赫迪·卡鲁比率领的代表团一行来到毛泽东故里湖南韶山,迈赫迪·卡鲁比表示了他对毛泽东的由衷敬佩。
2008年12月7日,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塔拉姆一行访问了毛泽东同志故居。2009年9月6日,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中央常委委员、新闻部主任普拉迪普率领该党新闻工作者代表团一行来韶山考察。2010年3月6日,利比里亚团结党总书记亨利·范布雷一行参观韶山。
……
这一切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的深刻历史穿透力。同时客观体现了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跨世纪链接,曲折而深刻地贯穿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正义性和影响力,生动而朴实地加强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历史画面。
三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毛泽东对我党我军对中华民族的丰功伟绩,因势利导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深刻、朴实地谈到:
【“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8]】
习近平这段分析清晰地以“四个自信”为历史原点,将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连接为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国际形势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新变化新发展,深度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性的一面、各国互利合作性的一面,审时度势将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人民性的历史内核作了新的发展,深度展现了“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历史倾向性和历史规律性。韶山到访历史亦在继续证明:
2013年9月28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兼老中合作委员会主席宋沙瓦·凌沙瓦一行来到韶山,在毛泽东同志故居,朱马里详细了解了毛泽东年少的经历和青年时投身革命生涯的介绍,赞叹不已。他在韶山宾馆题词:
【我和夫人及老挝党政高级代表团非常高兴到湖南韶山访问,这里是中国党和国家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家乡。通过参观访问这一片神圣的土地,我们进一步深刻了解到兄弟的中国人民革命历史和传统,看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运动和毛泽东主席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这里重建并保护得很好,是年轻一代接受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学习中国救国经验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验的地方。祝老中两党两国及两国人民传统友谊万古长青。[9]】
2013年12月30日,法国戴高乐将军的侄孙海谧·戴高乐一行来访,并在韶山表示,戴高乐和毛泽东生前相互吸引相互尊重,都反对霸权主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坚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两国建交是一个对世界格局非常有影响的重大事件。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访问进一步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点:“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将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大国小国平等,各民族各种族平等”的本质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历史逻辑历史规律历史导向上更加深刻有机地结合起来。新世纪以来国际代表性人物访问韶山的历史不断地证实了这一点。
2015年12月25日,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会主席阮生雄为团长的党政代表团访问韶山。
当韶山陪同人员告诉阮主席明天是毛主席122周年诞辰时,阮主席高兴地说:“毛主席122岁了,胡志明主席长毛主席3岁,今年是125岁了。”他还说:“中越两国的情谊是同志加兄弟的感情。”阮主席向毛泽东铜像敬献的花篮上绣着精美的黄色越南文字“深切缅怀毛泽东主席,越南国会主席阮生雄敬献”,缎带按越南习俗斜挂于花篮之前。献花仪式结束后,阮主席及代表团成员和陪同在毛主席铜像前合影留念。那天,阮主席代表访问团向韶山捐赠了一幅油画:画面上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亲切交谈,在场的人都被这友好历史气氛所感染,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韶山回赠一尊毛主席铜像给阮主席作为纪念。纪念馆参观即将结束时,阮主席有感而发,挥毫题词:“在此瞻仰毛泽东主席,感谢毛主席与胡志明主席亲手缔造和精心培育中越友谊。忆起胡志明主席的诗句:‘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我们共同意识到:兄弟同志同协力,越中友谊万年长!”[10]2018年9月7日,在圆满结束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日程后,刚果共和国萨苏总统及代表团一行来到韶山毛主席的家乡访问参观。上午9点45分,刚果总统抵达韶山毛泽东广场,向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敬献花篮。他亲笔在花篮缎带上用法文书写着“向毛泽东同志致敬刚果(布)总统敬上”。以此表达对世界人民的伟大朋友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2018年9月8日,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代表29人来到韶山瞻仰参观。2019年2月24日,加纳新爱国党总书记博阿杜在中联部、湖南省外办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毛主席家乡韶山访问。3月22日-26日,缅甸媒体代表团于3月22日-26日来韶山参观访问。他们和中国人民一样,深深缅怀毛泽东主席,感叹今天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毛泽东的地缘战略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的地缘战略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性”的一根红线,构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础和当代渊源。
2019年3月27日,习近平出访法国,在会见费朗议长时说,55年前戴高乐将军高瞻远瞩,作出同新中国建交的战略决定,表现出令人钦佩的独立自主精神。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需要这样的精神。费朗说,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同法国有着宝贵的历史渊源,这是法国的骄傲。
自然这也是韶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红线的骄傲和深刻具体的注释。
注释:
[1]《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转引自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
[2]据韶山当年接待档案。
[3]《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60-161页。
[4]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韶山吟———古今名人墨客咏韶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页。
[5]《毛泽东年谱(第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20-521页。
[6]肖友成2005年12月口述,2014年12月核。
[7]韶山管理局接待处张殊2008年12月口述。
[8]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据韶山管理局2013年9月接待日志记录。
[10]据韶山管理局宣传处2015年接待工作大事记。
【马社香,察网专栏学者,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察网摘自《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原标题为《毛泽东地缘战略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红线——以国际性代表人物访问韶山为研究支点》。】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