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改变国运的奇妙转折——美国在伊拉克的艰困
【本文为作者王升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2003年春,美国悍然发动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当时美国多数人——上到总统下到老百姓,都把伊拉克视为“恶魔”。
3月20日,蓄谋已久的美国军队还是对伊拉克动了手,这场绕开联合国安理会的战争,可以说打得近乎“完美”——伊拉克军队被势如劈竹一般摧枯拉朽、消灭殆尽:4月9日,美军开入巴格达;5月1日,美军宣布主要战事结束;7月,萨达姆·侯赛因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先后被杀;12月,萨达姆在家乡被捕。之后,美国忙不迭地扶起了一个伊拉克的“民主”政府,宣布取得胜利。
整个过程进行得极为顺利,美军损失非常有限,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胜利,整个行动,都让美国再次彰显了自己的“帝国伟力”,并且再次向世界昭告自己的霸权不可撼动。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有趣,在谁也没意识到的时候,不知不觉、不经意间,命运之神已经转动自己的罗盘,一个帝国,从此头也不回地走向一条岔路。
1.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开始陷入艰困
最初,美国以为割了萨达姆的人头、在伊拉克扶植一个新的“民主政府”,美军就能凯旋回国,但是很快美国就发现他们错了。
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被灭,让美国放出了两个完全不可控的对手,正是这两个对手,后来起到了在伊拉克拖住美国的关键作用。
第一个对手是伊朗,第二个对手是“恐怖主义”。
伊朗的崛起震惊了美国,而恐怖主义的坐大,则迫使美国不得不一直蹲在伊拉克“剿灭”恐怖主义,却反而“越反越恐”,最后骑虎难下,美国的国力,就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中迅速衰颓。
2.伊朗崛起:美国消灭萨达姆的第一个“副作用”
历史上,伊朗曾是西方世界的盟友,1921年,亲西方的伊朗禁卫军军官礼萨·汗·巴列维,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发动伊朗版“陈桥兵变”,建立巴列维王朝,加冕为国王,虽然礼萨·汗·巴列维晚年时开始脱离英国对他的控制,但是他有生之年,伊朗都和西方保持着良好关系。
1944年,礼萨·汗·巴列维逝世,他的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作为太子顺利继位,在继续奉行对西方交好的外交策略的同时,他也在积极推进国家世俗化,而且做得很成功,到60-70年代,伊朗德黑兰街头已经和西方无异。
但是到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统治后期,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积累,最终1979年年初伊朗发生了霍梅尼领导的暴动,史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国王出逃,不久黯然病逝于埃及。
由于巴列维1953年曾借助CIA的帮助夺回被首相摩萨台架空的权力,并在美国人支持下大规模进行世俗化改革,触怒了国内的宗教势力,最终他被同时具有“反美”和“宗教”特点的伊斯兰领袖霍梅尼赶下台。
霍梅尼把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被赶下台后,对国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就包括没收美国在伊朗资本和驱逐一些美国人,而另一方面,作为石油大国,伊朗拒绝和美国合作,这也触怒了美国人的利益,于是导致美伊交恶。
美国既已和伊朗交恶,苏联也不喜欢伊朗。
作为北方邻国,苏联不但与伊朗隔里海相望,而且陆地上还有大片直接接壤的国界线,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到土库曼地区,苏联是伊朗最大的北方邻国。但是过去伊朗曾在1941-1945年期间被苏联占据过国土(二战期间苏军曾进入伊朗),占领了北部大片土地,直到1945年才撤走,这导致伊朗一直对苏联怀恨在心,加上后来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孤立政策也招惹了苏联,所以苏联和伊朗关系也不好。
终于,1980年,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一众阿拉伯国家支持下,看到机会的萨达姆入侵了伊朗,导致“两伊战争”爆发,战争结果是两败俱伤,两国国力都有所削弱。
两伊战争后,因为石油资源的底子,伊拉克经济迅速复苏,因此在伊朗身边形成了两个地缘政治上的强大力量制衡,北边是苏联,西边是伊拉克,前者是基于意识形态冲突,后者则是意识形态、教派仇恨、文化冲突、领土争端兼而有之。
正是伊拉克和苏联两个地缘政治上的强大力量制约,伊朗一直缺乏发展空间。
但是这种地缘政治局面却也在发生变化。
80年代后期,苏联开始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伊朗在地缘政治上最大的强邻消失了。
90年代初美国攻打伊拉克,在击败伊拉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推翻萨达姆,而是“点到为止”,由于萨达姆没有被消灭,伊朗在地缘政治上人就有一个强邻需要忌惮。
伊朗一直在等待机会,伊朗知道,自己的地缘政治强邻二去其一,只要萨达姆也消失,自己的机会就会到来。
果然,十多年后,机会来了!
2003年,美国消灭萨达姆政权,伊朗在地缘政治上最后一个强邻——伊拉克也被剪除,于是伊朗马上开始上马进行各种军事和科技项目。
2003年2月初,当萨达姆已经自身难保时,伊朗总统哈塔米高调宣布要建设铀浓缩装置和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就是看到萨达姆崩溃在即,觉得机会到来,才加紧建设。伊朗核问题严重化,背后其实是伊朗地缘政治变化的结果。
如果将中东比作一个牢房,那么1980-2003年的伊朗,就是这个牢房里的“犯人”,而苏联和伊拉克,就是这个牢房的两个“狱卒”:随着1991年苏联的崩溃和2003年萨达姆的倒台,伊朗这个“犯人”失去了两个关押她的“狱卒”,她终于能逃出牢房了。
伊朗崛起,给中东带来了相当多的地缘政治后果
首先,伊朗本身由于其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以及广袤的土地,天然就具有成为地区大国的潜力,只是过去在地缘政治上长期受到压制,无法发挥潜力,如今手脚放开,伊朗于是开始了快速发展,很快就成长为美国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对手。
其次就涉及到伊斯兰教的教派之争,伊斯兰教中,最大的两个教派是逊尼派和什叶派,这两派穆斯林存在千年仇恨。伊拉克的穆斯林,绝大部分是什叶派穆斯林(伊拉克是什叶派的发源地),伊朗则是最大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号称“什叶派大哥”。另一方面,萨达姆虽然出身于什叶派占多数的伊拉克,但他本人却是逊尼派信徒,不仅如此,他还在伊拉克强力推行世俗化,世俗化过程中影响到了伊拉克占大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而遭到以“什叶派老大”自居的伊朗非议,所以在宗教上,萨达姆和伊斯兰革命后推行政教合一制度的伊朗存在宗教上的分歧甚至是仇恨:伊朗认为萨达姆在伊拉克压制什叶派,也是在压制伊朗的影响。而随着萨达姆的崩溃,伊朗终于可以借着“什叶派”的共同信仰,将手伸到伊拉克了。不仅如此,美国在消灭萨达姆之后,在伊拉克扶植了一个“民主”政府,企图将“民主议会制”移植到伊拉克,然而,在伊拉克这种地方推行“民主议会制”,在一人一票的背景下,基于宗教意识,很多人会习惯性投给同一宗教信仰的人,而什叶派政客也明白这一点,他们抱团组建了什叶派政党,在“什叶派选什叶派”的情况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伊拉克什叶派,很快就控制了伊拉克政府,而这群人背后和“什叶派大哥”伊朗的关系一直不清不楚,也正是如此,通过不断的选举,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后让伊拉克逐渐对美国心怀贰心。
不仅仅是伊朗的崛起,美国攻打伊拉克造成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恐怖主义失控。
3.恐怖主义的失控:美国消灭萨达姆的第二个“副作用”
中东恐怖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的原教旨主义,一些穆斯林认为伊斯兰国家在近代的衰弱在于对原有信仰坚持不够,在信仰时走入了“歪门邪道”,因此要复兴,就必须回归伊斯兰教最本源的信条,于是他们开始严格执行(他们认为的)伊斯兰教最初的信仰,企图在现代打造一个“穆罕默德式”和“四大哈里发式”的穆斯林国家,在执行中,他们又走入了极端,最终形成现代极端主义的开端。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是个重要的时间点,此时,业已在理论上形成体系的极端主义者,大量进入阿富汗,他们将阿富汗当做自己的“练兵场”,塔利班、基地组织等着名国际恐怖组织,都是在阿富汗形成和崛起的。
虽然恐怖主义形成了,但是在穆巴拉克、哈菲兹·阿萨德(现任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时任叙利亚总统)、卡扎菲、萨达姆等中东政治强人的强力压制下,恐怖主义一直被边缘化和不断清洗,一直没什么影响力。
美国入侵伊拉克后,萨达姆死亡,失去了萨达姆这个强人,中东围堵恐怖主义的地缘政治围墙上首次出现了一个关键的破口,恐怖主义于是犹如滔滔洪水,开始大量涌入伊拉克这个破口,例如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就是在伊拉克成长为一个恐怖的巨兽。
本来,如果萨达姆还活着,他可以用威权强力压制恐怖主义,他压制恐怖主义,不但保护了自己的政权,也替世界看住了恐怖主义这个可怕的猛兽。
打个比方,如果恐怖主义是头凶猛的食人狮,那萨达姆就是用猎枪打伤它以后,又用铁链把它捆起来的猎人。现在这个猎人被打死了,那狮子就能挣脱铁链起来咬人了。
美国在伊拉克消灭了萨达姆,却不能完全控制伊拉克的社会,而随着萨达姆死亡造成的权力真空并不能由美国或者美国的代理人们填补,于是这些留下来的真空和边边角角,迅速就被无孔不入的恐怖主义占据。
恐怖主义的渗透,几乎是和美国占领伊拉克同步发生的,渗透到伊拉克的恐怖主义和因战争而生活条件严重恶化的伊拉克人迅速结合,于是美军在伊拉克瞬间就陷入了“满目皆是敌”的状态,美军被迫不停在伊拉克“反恐”,最后越陷越深。
而美军在反恐过程中,无法填补那些遗留下来的社会空白,这些空白很快又再次被伊拉克的恐怖主义者占据,最终,造成美军疲于奔命,力量越来越弱,而伊拉克的恐怖主义者则在不断的战斗中积累经验、加深对社会的渗透,最终导致伊拉克“越反越恐”。
其实,消灭恐怖主义最好的办法,还是追根溯源——恐怖主义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为他们能渗透到政府控制不到的地方,唯有彻底控制整个社会,恐怖主义才能逐渐减弱,这其中不但要坚决执行“去极端化”,也要设法加强对社会缺乏控制的边边角角加强控制;而根源上恐怖主义源于饥饿和贫困,只有经济发展了,恐怖主义才会没有市场,最终逐渐消失。
可惜,小布什没有这个眼光,美国精英集团也没有。
4.伊拉克战争对美国的后续影响
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这种大大咧咧的行为,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遭到了不少国家尤其是俄罗斯、中国的非议,这种公然绕开联合国安理会、攻击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与侵略无异,很多国家不但口头谴责,背地里也偷偷给中东的恐怖主义者支持,背后都是一个——消耗美国力量。
例如,恐怖主义者最喜欢用的皮卡车,就是日本公司提供的;恐怖主义者最喜欢用的武器,很多都是俄罗斯生产的系列武器,如RPG-7(一种火箭筒)、卡拉什尼科夫步枪(AK47)和德拉贡诺夫狙击枪(SVD)等等。
美国在伊拉克陷入消耗战,欧盟就趁势扩大,2004年,欧盟趁着美国在伊拉克自顾不暇,终于实现了自己将区域继续向东扩展的目标:这一年,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先后加入,欧洲一体化迈出了关键一步;同年欧盟终于通过了难产的《欧盟宪法条约》,欧洲一体化又走出了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美国其实是非常忌讳欧洲一体化的,因为欧洲一旦抱团形成一个整体,美国摆弄起来就不那么顺手了,而欧洲一体化能在2004年走出实质性的两步,关键在于美国被拖在了伊拉克的泥潭里。
2004年是“欧洲一体化”重要的一年,背后原因是美国因为伊拉克战争而减弱了对欧洲的控制,而欧洲一体化的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降低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不仅仅是欧洲一体化,美国在世界别处也开始变得无力。
由于美国被拖在伊拉克而无法关注东亚,中国在2003年以后获得了绝佳的战略机遇期,后来美国虽然企图“重返亚太”但是却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创伤太剧,综合国力一直无法恢复,且欧洲一体化也让美国焦头烂额,“重返亚太”喊得“雷声大雨点小”。
除了欧洲一体化和中国崛起,由于美国被“吸”在伊拉克而无法全力对付俄罗斯,2003年以后,俄罗斯也进入战略机遇期,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真正开始了大发展,就在2003年以后,特别是由于缺乏美国的帮助,俄罗斯的美国代言人遭到了普京的铁腕清洗,之后普京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俄罗斯逐渐复苏。
俄罗斯的复兴要感谢小布什,他的错误决策,极大降低了美国对俄罗斯的威胁
甚至连美国的“盟友”日本,因为美国注意力被吸到了中东,也开始对美国不那么顺从乐,03年以后,逐渐出现了几任寻求和中国和解的政客主政日本,虽然美国很快就利用自己在日本培养的代言人反制,但是这也说明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在衰落。
可以说,一场伊拉克战争,把美国打出了一堆问题。
自此之后,美国再也不能维持自己在世界上稳固的霸权地位,也无法维持自己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互信,面对充满敌意的世界,美国不得不一再增加军事投入,结果又加剧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猜忌,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然而,令人无语的是,小布什引发了美国的一场衰落危机,这个行为却得到不少的支持,时至今日,不少美国人和美国培养的代言人,仍旧认为“出兵伊拉克是对的,因为美国需要普及民主”,他们质疑的,仅仅是伊拉克战争久拖不决死了太多人,而不是进攻伊拉克这个决策。
再看美国当年入侵伊拉克,毫无疑问,这是个“昏招”,但是放在2003年,上到总统下到老百姓,没有人认为攻打伊拉克不对,然而自此之后,美国就踏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不归路,十多年后,美国陷入了上到精英下到老百姓都感到恐惧的与全世界的对抗中,美国被迫在政治上变得越来越短视、越来越激进,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美国对于失去霸权的惊恐和忧虑。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当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当全欧洲都为拿破仑恐怖的军力感到害怕之时,唯有拿破仑的外交大臣塔列朗看出了拿破仑将因入侵西班牙而走向毁灭,是的,假如说今天的美国是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那伊拉克,就是拿破仑折戟的西班牙:因为把过多的力量投放在国家力所不及的地方,注定会导致霸权的严重消耗,这是非常无知的行为,说是“犯罪”都不为过。
最后,让我们以当年塔列朗劝说扩张成性的拿破仑所用的那句至理名言,来告诫美国人:
“一切超出限度的美好,都会变成灾难!”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911/5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