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是谁把第一面红旗插上桥头?
最先打到金汤桥的仍是第38军第113师第337团第3营第7连,时间大约在2时30分左右,而攻占桥西阵地的时间则在凌晨4点至5点。随后,5时20分左右,则有第39军第116师第348团第1营第3连攻至金汤桥,该连第2排5班最先将红旗插到了金汤桥上,荣获师授予的“金汤桥班”称号。之后,则是第45军第135师第404团第3营“七、八两连五时三十分全部攻占金汤桥与东进友军会合”
-
突破和平门——第39军第115师的天津之战
2营结束纽扣厂的战斗后,继续向东发展,遭遇到酒精工厂之敌的火力拦阻。这部分敌人是第67师搜索连和第199团的一个残缺营,共约400人。21时30分,4连9班的爆破手鞠海清迅速向楼房送上两包约30公斤的炸药并实施爆破,将一楼炸开一个口子。突击8班立即发起冲锋,但遭到敌人火力的阻拦和巨大的酒精罐的阻挡,只好撤回阵地。2营营长刘景秀令9班另找爆破点。鞠海清这次仍然担任爆破手,用75公斤的炸药实施重量爆破。鞠海清带着两名战士在火力掩护下扛着三箱炸药冲向大楼,由于炸药的拉火绳被弄乱,一时无法理清,鞠海清让两名战士先撤下,他直接用仅四寸长的导火索拉火引爆成功。楼内之敌被炸得死伤惨重,4连、警卫连乘势发起冲锋,俘敌20余人。
-
惊心动魄的突围之战——夜袭王家潭
夜袭王家潭,3营以很小的代价(牺牲11人,负伤15人),坚持了三个多小时,迷惑了敌人,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完成了旅、团首长赋予的掩护全旅突围的任务。后来听国民党军俘虏兵说:“那天夜里吓死我们了,你们来的真猛,一上来就拼刺刀,我们死伤八十多人,不少是被刺刀捅死的。当时当官的都以为你们要从王家潭打开缺口,向北突围。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发觉你们从海边沙滩上已经突围出去了,这时我们才敢把被你们打死的人的尸体拖回去。”
-
“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两水洞战斗是伏击战吗?
之所以一一八师先头团事先就宿营在山上,客观上形成了“伏击”的态势,是因为当时敌机非常猖獗,部队出于防空的考虑。作为主要当事人之一的原一一八师师长邓岳,虽然在正式出版的回忆文章中,将这一战斗描述为预有准备的伏击,但在某些场合下,也承认战斗性质属于“遭遇战”,甚至“很肯定的说是遭遇战”。总之,由情况的掌握、决心和部署来看,两水洞战斗应该属于“预期遭遇战”而非“伏击战斗”。
-
抗美援朝英军格罗斯特郡团第一营覆灭经过考实
雪马里战斗是志愿军一个成功的战例。不仅在军事上重创了所谓“联合国军”,也使得他们的内部矛盾扩大,彼此相互指责。这一战斗全歼英军一个营,俘虏了包括营长在内的大部分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