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黄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将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随着中国稳健前行,如此崭新理念带来的美好愿景必将实现。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不仅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个生动实例,就是我们主动倡议“一带一路”并积极推动各种相关具体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带一路”建设正逐步实现着与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对接,深化着彼此的务实合作,使各国和民众在合作中进一步拉近彼此距离,正在开辟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天地、新方式、新路径,从而为国际关系逐步从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走向命运共同体,展示了一个鲜活的事例、开启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
黄平:不确定的欧洲?确定的中欧关系!
中欧关系,一直是被认为是中国外交关系里最重要关系之一,如果说,中美关系一直是最要稳定住的双边关系,中俄关系是最为稳固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那中欧关系至少是中美、中俄之后又重要又确定的一对关系。一方面,合作中有巨大的互补性,彼此之间互有需要,且能互补;另一方面,欧洲的经验、欧洲的个案,欧洲内部不同的发展模式,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决好我们面临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也有借鉴。各种不确定里,中欧关系里的这些方面,毕竟是一个稳定性、稳压剂,一种确定性。
-
黄平 | 中国道路: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国际上看,西方经济危机重重,银行破产、债务危机,欧洲面临难民危机、英国脱欧、民粹主义和右翼政客的结合等。最近,美国发动对华贸易争端,公然拉出对华全面“对抗”的架式。西方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也在抬头,抬出“对等”竞争和“基于规则的秩序”等概念,实际上是要挟我们屈从他们的苛刻要求,这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
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学思考
乡村振兴如果从经验层面来看,当然包括生态环境、社会建设、乡村组织、经济层面以及农民富裕等等,但强调主体地位就不应当只是富裕。如果只是富裕,只是要解决收入水平、人均GDP水平、慈善水平和福利保障水平,而不是主人翁地位和主体地位水平,那么福利就会成为一个无底洞。如果自己不是主人的话,那么再多的福利大家也不会珍惜的。一旦“我”是社会的主人,哪怕有困难,哪怕有风险,人民也会同舟共济,同甘共苦。
-
中国、世界与新天下观
随着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对外关系和世界观也经历了谋求救亡和解放、追求和平与发展、与世界日益交融并起重要作用的演变。同时,当代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非国家主体的作用越来越凸显,“transnational”现象越来越普遍,强者逻辑正在变化或已失灵,国际治理处在重建中。中国以巨大的体量和速度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国,实现“三步走”目标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新秩序是同一过程,要关注世界变局与中国贡献。其中思想中国的建设是必要条件,要为新的“天下”提供中国智慧。
-
中国大外交、大战略,将要从这个高度来谋篇布局
在共商共建共享过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按照正确的义利观,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为世界更加和平、富裕和公正做出中国的贡献,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展现中国的胸怀和智慧。
-
黄平:世界格局的几种可能走势与中国的抉择
世界格局正处于塑型之中,“权力东移”“美中博弈”“三足鼎立”“多极世界”“无序和失序”是正在显现和未来可能的世界格局走势。不能排除世界会经历一个无序或失序的时期。这个时期有多长,要看客观形势和主观努力。一方面,形势比人强,另一方面,历史终究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中国在世界的汪洋大海上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与谁一起发展,都事关大局和大势。
-
黄平:再读《蜗居》:“现在倒好,连灵魂都被掏空了”
“《蜗居》充分显示了,在现代社会中四处谋求利润的‘资本’所具有的两种‘伟大能力’:直接购买产品和劳动的能力(并调用各种社会资源,为这种购买提供便利);间接购买对它的服从和认同的能力(并通过控制各种文化资源,以道德、爱情、美学的名义,掩盖这个购买的实质)”。套用海明威“可以被打败,不可以被打垮”的名言,“高房价”所象征的利益集团与“海藻们”的博弈。
-
黄平:英国脱欧公投背后--社会不平等致精英与大众“撕裂”
6月23日,英国就是否脱离欧盟进行公投,“脱欧派”以全国投票过半优势获胜。近3个月过去了,事件影响还在持续发酵中。舆论从一开始聚焦“‘脱欧派’后悔了,想要重新投票”的观望状态,继而经历英镑下跌所带来的始料未及感,到逐渐开始反思事件本身带来的深远影响。
-
洞幽察微
-
黄平|妇女运动:中国革命实践对社会科学的挑战
中国近代的这段历史,中国妇女通过参加革命来获得解放的运动,本来应该作为阐释20世纪的整个女性主义或者性别平等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历史和理论资源,但这样一个资源,直到现在还没有进入到社会科学的基本叙述里。性别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方法、一种看世界的角度,是从实践中来的。把中国实践纳入性别主义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
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在中国,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两者的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只是民为本,那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了;如果只是国家强,现在世界上的强国,多数都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才是坚持中国道路和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宿,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
黄平:全球化的另一面
全球化,是流动的时代、风险的时代。当年,是“契尔诺贝利无处不在”,现在,是“恐怖分子无处不在”。这,不仅给所有的当政者和精英以前所未有的考验,也给整个民族国家体系以从未有的挑战。
-
黄平: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
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提出来的重要思想。中国梦关乎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和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和我们面临的任务、目标、使命、责任、挑战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