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戴旭:特朗普为什么对华为5G感到紧张?
华为之路,就是中国企业的正确之路。如果中国的企业都走上华为之路,那中国的强大就是必然的,指日可待的。任正非先生说,有人做豆芽,有人磨豆腐,合起来就是伟大祖国!这朴素的比喻里,包含着伟大的真理!
-
戴旭:论抗美持久战与抗日持久战的异同
尽人皆知,八十年前中国人民靠着毛泽东《论持久战》透彻的战略分析和指导,完全彻底地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当时的中国人,如饥似渴地读着这篇文章,从中看到希望,得到信心,受到鼓舞,然后挺身接战,终胜强敌。现在,面对特朗普式经济帝国主义的贸易入侵,中国人民热读此文,仍希望从中得到真理的启示,以赢得新时空下的“抗战”胜利。
-
戴旭:残阳美帝与旭日中国
七十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何其气势汹汹,中国当时何其惊慌。但因为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整个社会很快转入持久战模式。日本帝国主义如同一辆战车一头开进泥沼,挣扎了几下就慢慢熄火。最后,中国人民冲上来,把车里的鬼子擒杀制服。
-
戴旭:一个普通人眼里的毛泽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证明伟人的有力证词。正是因为毛泽东时代有效的文化战略的积极防御,使中国在世界性的颠覆共产主义浪潮中没有翻船,而东欧和苏联则无一幸免。扞卫毛泽东的个人形象,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民族英雄,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的形象是党和国家政治和安全利益的一部分。
-
笑问彭斯:对华“全面冷战”你和特朗普打得了吗?
欧、日如此离心离德,世界其他喽啰根本指望不上。不管纳瓦罗和博尔顿、彭斯等鹰派们多么想全面冷战,但现实比人强,21世纪已不再是冷战分子大行其道的世纪。彭斯和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打不成对中国的世界性全面冷战,他们只能暂时地利用掌握美国执政权的几年时间,操纵美国单独折腾中国。但对于中国蓬勃发展的气势而言,一个美国显得太不自量力了。
-
三大军师十张牌——预知特朗普下一步对华战术
特朗普想打仗!他不仅想打贸易战,还想打军事战,不仅想冷战,还想热战。他要把美国总统的权力用到极致。发动对外战争是美国的传统,而二战后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都会在国外展示武功,一贯喜欢出风头的特朗普想要让自己伟大,难道会经得起耀武扬威的诱惑?
-
戴旭:警惕特朗普触及中国红线!博尔顿跳了出来!
众所周知,特朗普在宣布即将退出《中导条约》之际,其背景主要是10月18日“俄罗斯索契举行的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的会议上,俄罗斯总统谈到了中俄关系快速发展、叙利亚局势以及全球热点地区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也谈到了“倘若俄罗斯遭到导弹袭击,俄罗斯必将核还击”的核威慑问题。随后两天,特朗普就威胁将退出《中导条约》,并引发世界一片哗然,特别是欧洲最为“担忧”。
-
特朗普“严肃的一面”:“和平外表”下的对华经济战
现在,美国对华贸易战——经济战,已经大规模展开并向着更大的领域延展,特朗普严肃的一面也将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出来。但特朗普绝不只有“严肃的一面”。让我们转过他的胖脑袋,看看他“严肃的一面”背后的阴狠心机。
-
戴旭:中学生80%近视影响国防安全,原因何在?
国内外公认造成孩子近视率大幅度急速提升的原因是“户外活动少”。为什么户外活动少?有研究机构将其归因于电子产品的普及。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但美、欧、日电子产品比中国使用得更早更普遍,为什么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是世界第一?显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过度用眼。一步步地深究下去,会走到中国中学生堆积如山的作业面前。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理论上也应该是世界兵员大国,但被80%高近视率拦腰一刀,变成了中等兵员国家。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事实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并没有使自己成为军事人力资源富有的国家。
-
戴旭:倾听未来战争的叩门声
如果说第六代战争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那么,第七代战争的基本特征就是“网络”化。“网心战”主战样式和战略目标是“攻心为上”——虽然这是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的理想战争原则,但直到今天才成为有可靠技术保障的战略目标和战争样式。人类战争史的大部分篇章是铁血时代的图画,国家决胜在战场,杀伤的是有生力量,争夺的是有形财富;而当今网络时代,信息思想战登堂入室,战略目标是争夺人心。人心是基,国家是楼,基不稳,楼难固;得人心者得天下,“网心战”因此正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样式。
-
戴旭:美目标是肢解中国,使其成中东似的碎片状态
如果1000年后还有历史,我希望它这样记载:在人类第二个千年纪元开始的时候,中国曾经有那么一批反世界帝国的战士,以他们对祖国的信仰,竭尽心力。我希望中国的后人们,能够记住他们自己的“斯巴达勇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中华民族心灵史上最瑰丽的一页,是每当国难当头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人默默地站出来,迎上去,倒下去,又站出来。他们不死,则民族永生。
-
戴旭:美国每次战略转移必以肢解对手为目的!
美国的意图很明显,是通过挑动亚洲内部矛盾达到以亚制亚。具体表现为通过发展与中国周围国家的关系,加强在亚洲的军事存在,从而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这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战略东移,即传统上美国将战略重点放在欧洲,而到现在则转移到亚洲。
-
戴旭:如何彻底摒弃本土迎敌的战争思维?
由于现代航空技术、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此迅猛,2006年美国提出“一小时打遍全球”的理论。安装常规弹头的三位一体弹道导弹、太空轰炸机、隐身空军和网络战部队,这些打击力量,在一万公里之外,数千公里之上,半个小时就可以让一个大国陷入瘫痪之中。美军已经可以在上万公里之外,随心所欲地进行攻击。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直在世界上渲染“中国威胁论”,它想达到的战略目的,就是让中国自废武功,不敢发展我所主张的可以保卫持久和平的军事能力。我们一定不能被这种阴谋所惑,必须“威胁”那些试图威胁中国的人。
-
戴旭:何为真正的战略机遇期
和美国抓住战略机遇期所做的事情相比,中国一些学者所谓的抓住战略机遇期,其实就是趁没有发生战争,多做几年、多做几单、生意,搞经济,把GDP数字搞上来而已,颇有点小摊贩的精明投机。美国在战略机遇期中获得的土地、资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直接获得的战争贸易暴利,以及无法用经济数值估量的美元霸权地位、国家霸权地位等,哪里能用中国学者的GDP来衡量?即使折合成GDP数字,与中国付出环境代价、人力血本所获得的几万亿美元的纸上收益相比,也多到无法相提并论。
-
戴旭:全面梳理和透析美国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侵略史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中国社会中被美国所传播的“普世价值”洗脑的中国人已不在少数。而美国正是看到这样一支力量在成长壮大,在深入中国的各个阶层,所以采取接触与遏制的战略,外压与促内变相结合的战术,一边从国家层面上试图把控中国,一边又在中国内部大力培植“第五纵队”,平时用以牵制中国,关键时刻则发挥内部瓦解和颠覆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如何从社会规律上研究经济改革和政治安全的问题,已经不仅是学术层面也是决策和操作层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