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全面梳理透析美国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侵略史(中)
今日之美国,正顺着布热津斯基为美国全球战略制定的三条战线,以军事力量为“正兵”,以经济和文化力量为“奇兵”,以网络为主要通道,同时对伊斯兰世界、俄罗斯和中国,发起全面的“信息思想战”。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动的最新“民主”攻势的缩影,而同时,与中国交好的委内瑞拉和泰国,也都处在“民主革命”的煎熬之中。更需清醒地看到,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由于美国的幕后操纵,也骤然掀起了港独游行、冲撞驻军以及台湾学生占领“立法院”和“行政院”等事件。对于中国而言,“新型战争”已经兵临城下。
-
戴旭:全面透析美国半个多世纪的文化侵略史(上)
二战以后,美国几乎每一次战略转移都包含着一场由新技术应用引发的世界军事革命,冷战是核武器,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此次,美国战略东移包含着的是由网络技术引发的网电空间战和信息思想战的混合物。战争理念的落后与不对称,有可能在你一闪念间,原本固若金汤的阵地后方早已燃起了“熊熊烈焰”。意识形态领域的战争,往往导致“后院失火”“不攻自破”,苏联的解体便是前车之鉴!
-
CIA操作的新型第五纵队如何在全球策动颜色革命?
美国着名政治学者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说:“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这既是美国现代战略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美国未来一个时期全球战略特别是对华战略特点的描述,值得我们重视。
-
戴旭:全球迎来第七代战争 应对未来之战刻不容缓
●传统军事概念正在被颠覆,原有信息化的军事内涵被突破,金属武器被植入芯片后正全面“心”智化,而非金属的信仰已在大国或非国家政治力量博弈中,成为战略性武器。 ●如果说第六代战争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那么,第七代战争的基本特征就是“网络”化。当今网络时代,信息思想战登堂入室,战略目标是争夺人心。
-
戴旭:当特朗普镣铐上“美国总统”的名号时,他还能任性吗?
美国总统的职位赋予他一定的任性权限,但形格势禁,世界和美国内部诸多必然性的束缚,并没给他留下太多特立独行的空间。一是特朗普出自美国共和党,不可能从根本上违背共和党保守主义的政治理念,更不可能不顾世界大势一意孤行。二是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必须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三是作为财团支持的特朗普总统,不可避免的要照顾那些财团的利益。
-
戴旭:“修昔底德陷阱”是学术烟幕弹
美国一贯的政策是扫清其维护世界第一道路上的任何“绊脚石”。因此,要避免中美之间的战争,一方面需要美国放弃世界帝国战略,另一方面要求中国有相应的决心和军事能力维护自身利益,抵抗美国的文化入侵。中国学者更是应当注意避免掉入西方话语体系的窠臼中。
-
戴旭:美国的对华大战略和南海小棋局
当下关于中国南海的话题炙手可热。但我们的眼界和思维,既不能只停留在南海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国上,而要立足中国南海,放眼世界未来。
-
戴旭:傻子革命在蔓延--“颜色革命”是傻子的革命
法国情报中心在调查了中东的“颜色革命”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他说中东的“颜色革命”是傻子的革命。自己的人民把自己的政府推翻,把自己的经济打碎了,自己的金钱外逃了,留下来的是战乱和贫困。可悲的是他们这些国家不仅不吸取教训,别的国家反而一波又一波地再重复他们的故事,傻子革命在蔓延。
-
戴旭:非法仲裁闹剧及南海问题的本质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又是派航母,又是派军机到南海炫耀武力,其实它要营造的是一个分散中国战略注意力的新场所,而不是一个可能导致自取其辱的军事碰硬的大战场。那些依仗美国狐假虎威的小国应该明白,新中国从成立至今都没有对美国的军事威胁畏惧过,更不会对一些小国的无赖做法有所顾忌。
-
《国防参考》批冯玮为侵华日军辩护:直接危害国家文化安全
解放军报社主管主办的军方杂志《国防参考》指出,一位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在课堂、网络和其他媒体上为侵华日军的罪行辩护,片面引用前日军和日本史料,污蔑八路军在延安种鸦片、着名抗日英雄左权不是死于战场而是亡于内争……其言行已不是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而是直接危害国家文化安全。
-
共产党抗日武装何以成了日本“最大伤痛”
近年来,不仅在互联网上,甚至在相当一部分“重写近现代史派”的学者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共产党抗战是“被迫的”,是为了摆脱“历经长征九死一生后行将彻底被消灭的境地”;而全面抗战之后,则是以发展自己实力为主,并没有真与日本侵略者作战的企图。面对这些惑众之语,我们只有让历史证据说话,以正视听。
-
戴旭论党媒“姓党” | 务必认清意识形态安全形势的变化和使命
眼下最重要的一点,依然是要站在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和客观态势,只有把这一点看透了、说清了,我们才能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改革创新,提高确保党媒“姓党”的自觉性。
-
戴旭:中美只有“交心”才能避免战略误判
2012年到2015年是世界格局动荡剧烈、也是中美军事关系诡异变幻的三年。为什么长期不打仗、专注经济建设、不参与任何争端的中国,反却受到美国日益加剧的围堵?中美到底应该怎样定位?
-
戴旭:铺开世界历史地图,美国像一只美洲狮,而中国像什么
一百多年中,美国像一只年轻的美洲狮,在赶出老欧洲的几只老虎之后,跳出美洲的丛林,扑向亚洲;而中国像一头老牛,从百兽的撕咬、吞噬及相互争斗之中,在自卫中顽强地站起来。在时间的纵坐标上,中国和美国,大致就处在这样一种态势。
-
戴旭:第七代战争"网心战"将诞生 得人心者得天下
网络把世界连为一体,开辟第六维空间——心理空间,无形之心被无形之网推举、放大为战争制胜的新高地。在“网”“心”交织的变形空间中,大国战略博弈的主要样式已转向第七代战争——“信息思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