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库尔德公投独立,萨达姆应当被重新认识
人类社会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制度,对不对?但美国非要将它的政治制度强加给全世界各个国家,并以此来划分敌友,而美国最恶劣在于实际却是以自己利益来决定给谁送“民主”。2003年,它以莫须有罪名打掉萨达姆政权,绞死萨达姆,西方主流舆论将其美化成一场正义行动。伊拉克乱了十四年,停不下来,现在闹到国土分裂地步,谁是始作甬者?关于萨达姆在伊拉克的作用,必须去掉幼稚的妖魔化,重新认识。
-
“中国新声音”在台遇袭,台独该不该打?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有多少台湾歌星在大陆被万般宠爱?为台湾带回多少利益?扪心自问,除了大陆,还有谁会对你们这么好?“台独”分子连音乐声都不愿接受,难道他们真的喜欢枪炮声?
-
悄悄问:德国会重新出个希特勒吗?
德国经历很长的去意识形态时期,政治上由法国人出头,军事和意识形态上听从美国控制,自己只专注经济发展。但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特别是难民不断涌入带来的社会伤害,“花钱请人迫害”,这种明显不合理的现像,必定会导致民粹主义抬头,极右翼自然有了一定市场。
-
卫星定位:当年欧美联手封杀,今天只能画圈圈诅咒
中国国际话语权非常缺乏,而高科技则是撬开舆论场,提升话语权的利器,比如核电项目,高铁建造,水电建造,都已经成了中国一张张名片,北斗将来肯定是其中之一。
-
核武器,曾离台湾如此之近,警惕魔影重现
核武器能保护台湾吗?不能,因为美国的核武器,只能使台湾走向毁灭。核武器能保护台湾吗?能,因为只有祖国的原子弹,氢弹才能使台湾人民不受欺负,不受奴役。
-
李显龙“突然”访华,新加坡知错能改?
李显龙靠近中国的动力主要还是因为客观因素:一,家族内斗导致政治紧张;二,新加坡国内经济发展有紧张趋势;三,特朗普上台后,美新关系不稳定。而对新加坡最大的打击来自美国,特朗普上台,迅速废除了酝酿多年的TPP计划,对于美国来说,它无所谓,不划算就撕毁。但跟着美国苦心经营八年多的新加坡,则陷入恐慌之中,非但围堵不了中国,损失还要自己买单。加上可能面临中国的报复手段。机警的李显龙以最快速度猛打方向盘,油门一踩,满脸堆笑向北京驶来。李显龙来访前后,虽然尽是甜言蜜语,但是仍然很难改变他亲美远华的本性,目前只是美国令他无所适从,心虚恐慌。
-
伊拉克库尔德人公投独立,会引爆中东吗?
中国在对外关系上一般不会支持独立分裂活动,在这种极度敏感,复杂的中东民族问题上,也很容易被美国舆论攻击或歪曲。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大型NGO组织,有白手套,则可以规避很多风险。如库尔德能摆脱美国影响而独立,则大家接受事实。但如果库尔德人完全成了美国工具,则无论独立与否,都对中国一带一路有不利影响。
-
九一八:一名日谍在大连被捕,小鬼子贼心不死
九一八纪念日,一名鬼子间谍在这一天被宣布逮捕,有种意味深长的感觉。918前后,日本对中国东北,华北情报收集的核心机构就是“满洲铁路株式会社”。不间断的间谍活动,使得日军祥细准确的掌握了长江及支流的水文数据,七七事变之后,日本海军舰队就是沿着长江快速向内地发起进攻。侵占东北前,岛崎役治们主要任务是军事方面情报收集分析,侵华后,主要任务是发现资源。918,并不仅仅是纪念,它是一种人心的审判!
-
赛义夫·卡扎菲:把全家带向死路的坑爹王
卡扎菲这么多儿子,成器与不成器比例差不多,但二阿哥赛义夫简直就是第五纵队的头目,西方代理人,直接影响了卡扎菲的路线和政策。他完完全全是为西方利益奔走服务,赢得无数光环。他劝说他爹放弃核武器的逻辑是:发展核武器是为了利比亚安全,如果招来美国打击,反而证明核武器不能带来安全,那么要核武器有什么意义?一个利比亚人抱着这种态度,说明他真的把自己当成精神美国人。
-
中国拒绝向印度提供水文资料?怕阿三脑子进水
印度现在将边境对峙与中国不提供水文资料联系起来,阿三们也信。印度很想将问题国际化,寻求国际环保组织支援,而中国的一些NGO也在配合。中国是个负责任大国,我们修水坝是为解决西藏用电,生活用水等问题,并没有修大型水库和分流引水。在面对中国时,印度怎么做对自己有益,怎么做对自己有害?如果没有一个清醒认知,最终只能是惶惶不可终日的受害者。
-
911,值得中国媒体年年纪念吗?
纪念911的媒体和大V,也许是想表达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展现一副充满温情爱心的面目。但我们发现,一旦他们转过脸来面向同胞时,却是一副声色俱厉的凶相,“你国”“爱国贼”“还有更难听的“支那人”,不绝于耳。他们纪念911更像一种表演,也许是灯塔国大使馆年底考核的一部份。
-
中苏交恶背后的印度因素
苏联为什么会对印度如此关照?一,中苏边境比中印边境要长得多,争端也更多。二,从五大国峰会上小把戏就可以看出,苏联虽然将中国视为盟友,但印度却是好宝宝。用拉抬印度的方式,使中国不得不配合苏联,服从它的指挥棒。三,中国对印度强硬立场,影响到了苏联对国际政治(美苏缓和)的全盘计划。中印矛盾,只是中苏分裂的一支插曲,一个风向标。但可以看出苏联的霸道,对社会主义兄弟国家颐指气使的态度。
-
《多贴了三五张》--香港中大民主墙版
在大字报好和坏的辩论之中,在字数多和少的争持之下,结果操场边的大字报真个卖了个底朝天了;民主墙厚起了好些,填没这报那报之间的空隙的碎纸和垃圾就看不见了。旧眼镜朋友把自己写出来的谣送进了NGO的廒间,换到手的是或多或少的一叠钞票。
-
香港电台向BBC说再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看你了
2012年9月1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之声正式在香港开播,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出席了开播仪式,还有中央电台台长王求,明星谭咏麟等人。经过五年运作,终于取代了BBC的位置。期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能够肩负起它的使命和责任,堂堂正正发声,有的放矢,无缝对接。以趣味性,感染力,接地气,赢得听众喜爱,让那些“港毒”邪说无地容 身,守好一片阵地。
-
普世价值假假真真:《敦刻尔克》和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显然披着各色外衣,将主题厚厚地裹装起来,制片方告诉大家主题是:回家。不,它的真正内核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至于是哪种价值观主旋律?直接了当的说吧:西方的普世价值!要让自己的价值观向全球推送,灌输,还有什么比藏在“回家”这个感人主题之后更巧妙呢?可惜的是,“回家”这个主题在《敦刻尔克》里太过虚伪,历史上敦刻尔克大撤退决不是为了回家,也不是突围,而是一场丑陋的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