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乔家大院被摘“5A”牌是公共旅游资源私有化恶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景区门票价格过高、过度商业化和景点过度开发甚至遭到破坏,深为游客诟病,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就在于许多公共旅游资源被或明或暗地私有化成为私营资本的摇钱树。要提高旅游景区和服务的质量,不是像一些人鼓吹的“一卖就灵”,恰恰相反,只有遏制公共旅游资源的私有化,才能避免出现像乔家大院那样的恶果。
-
医疗体制改革的补偏救弊
从全球的医院产权分布来看,发展民营医院并不是多数国家的首选。经验地看,当前全世界共有100多个国家选择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保障模式。加拿大98%的医院是公立的;法国公立医院占全国医院数量的65%,非营利医院占16%,营利医院占19%;德国公立医院占三分之一;荷兰法律不允许有营利医院;瑞士46%的医院为公立医院,32%的医院为非营利医院,22%的医院为营利医院;美国公立医院占全国医院数量的25%左右,非营利医院占60%。在香港,公立医院的市场份额占到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95%以上,其医生和护士都是公务员。由此可见,并不存在一个最优的比例来划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大量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存在高比例的公立医院。因此,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体制改革,应当坚持政府主导,构建以公益性公立医疗机构为主的医疗体系。
-
“自愿失业”还是被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
不止莫迪政府在掩盖失业问题,实际上整个西方经济学都在刻意回避和掩盖失业问题,因为失业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失业率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经济统计数据,实际上确实与人民生活最切身相关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获得维持生活的工资,而失业则意味着不能获得最起码的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收入。
-
纾困民企遭减持套现,某些私企为何对抗中央精神?
部分民企套现减持的实质是对抗习总书记民营经济座谈会讲话精神,充分暴露私人资本的逐利本性和一部分不法企业主对抗中央精神的胆子之大。同时也说明,片面的运动式的不加区分的纾困民营经济的做法不可取,这实际上有可能会变成不法企业家阶级套取人民财富大发横财的机会。中央的意图是好的,但是在实践中一定要严防扭曲。
-
总书记对私企的要求至关重要—从曹德旺的采访谈起
许多私营“乞业家”“砖家”对外资从来没有怨言,却专门攻击国有企业,就说明了某些私营资本的软弱性和买办性的本质,而且某些私企还与外资互相勾结,而某些地方政府在这当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以至于真正从事自主创新的民族企业得不到真正的支持。例如,芯片行业就是因为合资引进外资,自主芯片基本上得不到资助,资助的都是没有自主创新的合资企业(买办企业),比如某些芯片企业,以至于中国自主的芯片发展不起来,比如当前龙芯就受到某些买办芯片企业的挤压。实际上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是互相支持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矛盾,这次许多私营经济遇到困难,国企出手相救就是证明,而一些“乞业家”“砖家”却忘恩负义对国有经济大肆攻击,其实他们的目的是想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瓜分国有制资产。
-
又有人把中美贸易问题和未来讲歪了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美两国奉行的是不同的意识形态,选择的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这种对立,决定了两国贸易的争端,关系到国运的消长,更关系到各自国内经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长期以来,尽管美国已经从中美双边合作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美国以零和博弈观点,看待双边经贸合作,根本目的还是遏制中国。美国从维护其全球霸权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发展模式横加指责,污蔑中国发展模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无端指责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存在强制性技术转让要求,指责中国支持企业“走出去”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的政府行为,指责中国政府支持网络盗取美国商业机密与知识产权,肆意批评中国实行产业政策等等,这些都不过是遏制中国的借口罢了。
-
滴滴拒绝履行处罚?是什么让其如此肆无忌惮?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提到“垄断”则必然是国企的问题,《反垄断法》几乎成了只是为国企量身定制的法律,私企则是竞争高效的代名词,但纵观一段时间以来引爆舆论的热点问题,从疫苗的造假再到现在房租的暴涨,如今到滴滴的命案,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从谋财到害命,肆无忌惮。
-
为什么租房租赁市场不能被资本垄断?
十九大宣布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物质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充分不均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关键民生领域的加速市场化,非但不会解决上述问题,反而会让人民饱受资本盘剥,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在关键民生领域领域,政府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提供普惠、优质、平价的社会公共服务。对于被称为“压死年轻人的第一根稻草”的住房租赁市场,更不能放任资本垄断,否则年轻人失去了期待,整个国家还能有希望吗?
-
悼萨米尔•阿明——做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
正因为是一位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阿明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奔波于世界各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为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呼喊,为革命呼喊。在今年的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上,阿明慷慨陈词,并语重心长的说:“我很热爱中国。中国朋友们,不要幼稚,就算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西方也不会放过中国的!”而一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会上就是照本宣科,讲一些不痛不痒的话,然后拍照发朋友圈。现在阿明走了,我们不仅损失了一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更损失了一位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阿明也留给了我们很多,不仅是他深刻的理论思考,还有他的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他用一生所诠释的——要做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必须先做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只有一个真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学者。
-
李达希:原料药暴涨,谁干的?垄断资本干的!
这起扑尔敏价格疯涨的事件,暴露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垄断随时可能钻法律的空子,在任何领域生根发芽——事实上,从法律角度来看,生产扑尔敏的企业有多家,没有人违反反垄断法,但是,这些幕后操盘的经销商却利用包销合同等手段,实现了事实上的垄断。对于这种“看似没有垄断,实际上却有垄断”的现象,目前的法律很难直接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想办法在实质层面上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补上法律的“空子”。除了警惕资本的垄断,我们还要警惕某些自由派经济学家枉顾常识、颠倒黑白,鼓吹的所谓资本垄断无害论、有益论,坚定不移的运用好《反垄断法》这把利剑。
-
某些人为何要呼吁开除胡鞍钢——贸易战下重读鲁迅
正如毛主席所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我们今天早就不是半殖民地了,可是有些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奴颜和媚骨。贸易战下,重读鲁迅,我们最需要的还是鲁迅先生那样的硬骨头精神。
-
碧桂园事故:马克思告诉你碧桂园为什么要高周转
碧桂园的周转确实是最快的。而且和其他房地产开发商不同的是,碧桂园在时间节点已经卡死的情况下,还希望通过两倍、三倍的人力对周期进行进一步压缩。这也是碧桂园为何频频出问题的关键。
-
又一家药企落入私人资本手中——私有化之殇
要避免国有企业改革私有化倾向问题。部分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无法解决内部的结构问题,其最终的解决之道在于私有化。但是苏联东欧的实践表明,私有化改革会导致少部分人侵吞国有财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且简单的改革也会导致企业多年积累的品牌等无形资产最终白白流失。同时,私有化改革也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在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对那些处于竞争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也必须强调反对私有化倾向,避免有人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私有化改革的过渡措施。
-
不能全盘市场化--从武汉生物疫苗问题看国企改革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医改难题刻下的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还针对医疗改革强调:“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这说明,保持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是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公立医院和国有药企的根和本。
-
疫苗富豪们的技术从何而来--新中国的疫苗研发
今天中国的疫苗产业的确比较强大,但其技术积累更多的来自私有化之前的国企和计划经济时期,这本是全民的财产,却被私人资本收割,牟取暴利。这些人成了全国顶尖富豪,却没有投入该有的研发费用,甚至在疫苗生产中偷工减料,生产出劣质疫苗。我们不禁要问,那些鼓吹“一卖就灵”的私有化砖家不应感到羞愧吗?那些不加区分推行私有化贱卖国有资产的人不应受到追究吗?历史的宝贵经验和现实的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新自由主义和私有化不是灵丹妙药,在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领域,它很可能是致命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