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鲁品越:资本逻辑与经济危机
强大的资本力量驱使资本最大化地扩张和积累,而将全社会的购买力压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这是资本扩张的前提条件。而转化为资本的剩余价值不断积累到社会生产系统中,形成资本积累。而在此过程中,资本扩张又将全社会的购买力压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形成贫困积累。这种两极分化的社会经济结构,必然导致产品过剩。
-
五四运动是“救亡”压倒了“启蒙”?这是危险误读
五四运动的真实历史本质,不是用救亡暂时“压倒”了“启蒙”,而是对西方式启蒙本身的反省与批判,由此将反对封建礼教的新文化运动改造和扩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绝不能回到旧的“启蒙”思想,而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西方文明的优点与缺陷进行更深层次的反省与批判,沿着爱国主义道路前进。
-
《资本论》的真谛及对其曲解
《资本论》理论的深刻性世所公认,然而目前在世界学术界却处于边缘地位,而肤浅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却处于主流地位,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咄咄怪事。产生这种奇怪现象的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市场拜物教”,而其学理原因则是形而上学世界观。《资本论》的立体性理论被纳入到平面化的思想框架中而受到曲解、误读与反对。只有站在完整反映客观现实的新唯物主义哲学立场,才能领悟到《资本论》的真谛,认识到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肤浅性,而《资本论》则是立足于社会物质的双重结构,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从本质到现象的全景式解释的深层理论。
-
货币权力体系的发展与当代历史进程
货币权力转化为资本权力之后,便形成了一种能够自我繁殖的货币权力体系。因为货币转化资本之后,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一部分货币购买生产资料而成为不变资本,它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物质条件;另一部分则购买劳动力而成为可变资本,劳动力进行的活劳动除了生产进行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必要劳动价值之外,还产生了新增价值——剩余价值,它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新的货币。这些以新增货币为载体的剩余价值中的大部分,都转化为新增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这就是资本的自我繁殖过程,这个过程不断循环,永无休止。因此,货币转化为资本之后,便形成了无限自我繁殖的货币权力体系。
-
“中国奇迹”的奥秘:新四大法宝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伟大胜利,是因为中国人民掌握了“新四大法宝”,包括政治法宝、思想法宝、经济法宝、国际关系法宝。政治法宝:把13亿多人民组织成统一力量的党的领导;思想法宝:既高瞻远瞩,又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法宝:巨型大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际关系法宝:自主性对外开放。新时代的“新四大法宝”,必将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的伟大奇迹。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我国开放战略的指导意义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中美“贸易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威胁则提醒我们在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中,在战略上应当扬弃比较优势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剖析市场权力结构的理论体系。针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缺陷,应当从对外开放的目标、国际市场权力体系和产业的辩证发展路径的三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市场权力分析为基础,努力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的国民经济体系,以此确定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飞跃
“世界历史”是贯穿在马克思主要着作中的重要思想。资本无止境的增殖过程不断将整个世界卷入到资本的循环圈,由此产生了资本全球化过程,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全球化所导致的“世界历史”的“总体性”的形成看作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是“世界历史进程”,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道路是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将这一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且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引导人类顺应时代潮流,遵循历史规律,用新型世界秩序逐步取代当代的霸权主义世界秩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马克思的“时代之问”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念
马克思之所以成为千年伟人,是因为他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命运为己任,提出和科学解答了“时代之问”,指明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最主要的有四大“时代之问”: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和资本增殖之谜、资本盛世反而导致劳动者贫困之谜、经济繁荣反而引发危机的资本逻辑之谜、国家权力及其意识形态的产生根源之谜。在回答这些“时代之问”中,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其核心观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把历史理解为由人民群众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而创造的产物;这种物质生产实践具有二重性,既是人创造物质财富的自然物质过程,也是生产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社会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决定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从而揭示了社会权力产生的根源。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态基本纲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经过长期思考的结晶,蕴含着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纲领和总体轮廓,是我们今天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依据,这就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的社会关系为核心、以改变世界为历史使命的新哲学。《提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3 条) 将实践概念引入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观,是整个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总纲。第二部分( 4—7 条) 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提出了以社会关系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原理; 第三部分( 8—11 条) 指出了“新唯物主义”以改变世界为中心的三大本质特征。那种将《提纲》中的“市民社会”解释为“资产阶级社会”,将“人类社会”解释为“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是对《提纲》的曲解。
-
马克思主义是不能肢解的“艺术的整体”
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正确的。但是苏共中央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将这三个组成部分确定为苏联教科书的三个独立学科,于是作为“艺术的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的代表作《资本论》的整体思想,就被分解为三个相互独立的学科。许多极其重要的思想,特别是《资本论》的经济学理论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在这种分解中被有意无意地消失了。《资本论》的哲学仅仅被理解为政治经济学中的辩证方法,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被忽视了,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物化的社会关系的思想、货币权力与资本权力的思想、资本吸收三种“自然力”实现自身扩张的思想等。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中,应当使这三个组成部分相互融合,以还原《资本论》的“艺术的整体”,在当代实践的基础上再建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这样的理论体系。
-
中国股市长期积累的问题终于集中暴发,如何应对?
站在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来建立一套新的利国利民的股市制度,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次次股灾与腐败案件,已经使中国人民对当下中国股市心寒意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不相容。股市的根本性改革,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股市的新“雄安”,已经是国人的普遍共识与热切期盼!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为这样的新制度创造了前提条件。
-
鲁品越:《资本论》的真谛及对其曲解
尽管《资本论》是关于当代市场经济从深层本质到表层现象的伟大理论,但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决不能满足于它自身的理论深刻性,而应当以《资本论》为工具,从本质到现象,对当代经济现象作出远超过西方经济学的全景式解释,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历史性方略,由此通过社会实践来展示其伟大生命力。在此过程中,以社会经济体系深层结构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应当成为最高的经济学理论,它将充分吸收西方经济学解释现象的合理成分,从而立足于深层本质来精确而全面地解释表层经济现象,以驾驭社会经济的发展之道。这一伟大理论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肩上。
-
新常态本质:用社会主义力量战胜新自由主义
正是资本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功能,使我国经济经过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之后,必然要进入新常态,这种新常态实质上要求我们用社会主义力量来克服资本扩张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在克服危机的过程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鲁品越:理论创新必须有底线--马克思主义有不可逾越的底线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所当然地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不是没有体系。马克思说他的《资本论》是一部完整的艺术品,怎么不是理论体系?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严密的理论体系,所以有其最基本的理论出发点,这是一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守的底线。突破这个底线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
观风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