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镰公:长江学者任剑涛10大政治学乱话辑录
任剑涛是一位高产学者,着述颇丰。但其学术成果有一以贯之的东西,这就是:长期崇拜、传播西方宪政民主理论,长期批判、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多年来,在任剑涛们的搅动之下,我国政治学研究严重自由主义化,甚至出现了一股推动中国实现“颜色革命”的学术势力。在这里,我们无法完全展示任剑涛的全部错误观点,只辑录其部分观点,供读者诸君“赏析”研判。
马克思研究政经学和写作《资本论》的四十年岁月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坐在自己书桌旁的椅子上,默默地与世长辞了。在他面前的书桌上,还放着他正在修改的《资本论》有关手稿。从他1843年转向研究政治经济学起,到他1883年逝世,经历了40年的坎坷岁月:因贫、病、累交加,使他只走完了65个春秋。他曾将他的生活处境比作“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并且讲为了写《资本论》,他已经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权力优越:关键性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核心概念
政治学核心概念是政治学知识大厦的基石,西方国家便在政治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完备有效的基本性政治学核心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形成自己的有效政治学核心概念基石,构建出与西方国家政治学概念体系不同的、适用于自己的概念体系。我们认为权力优越即是这样一个关键性的社会主义政治学核心概念,并对其实质内涵进行了详尽地阐述:包括权力优越的定义与客观现实,权力优越的诠释与客观分析,和关于权力优越从政治哲理与治吏实践两个层面上的答疑。权力与公有制有着一种天然的渊源和联系,权力优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政治哲学方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补充。
李慎明:以宽广视角推进政治学创新
从国内来说,政治学研究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服务。在理论层面,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入研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本质内涵与相互关系;揭示西方一些错误思潮的本质,揭开其在话语体系上的隐蔽机制;等等。在实践层面,重点关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问题,研究如何不断完善选举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也是政治学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比如,健全民主集中制,正确认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纪律,建立反腐倡廉体制机制等。这些理论和现实问题,都需要政治学者给出创新性的回应和解答,并为党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中国政治学研究应倡导管用的方法
中国的政治学要跟上急速发展的新时代,就要以当代政治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密切关注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实践进程,改造现有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创新政治学研究的范式与方法,使政治学研究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科学化和国际化:新时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两个趋势
我们在科研实践中逐渐意识到,我国政治学研究现实中出现了两个趋势,或者说,时代与任务对政治学提出两方面的客观要求。我们将其概括为“两化”,即科学化和国际化。这是我们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在科研实践中获得的切实体会。研究中国、理解中国,把视野局限于国内是无法真正认识中国的。打开眼界走出去,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世界各国的道路与制度、经验与教训,可以帮助我们在中国与他国的差异性中发现问题,在重复性中寻找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发展中国。我们要以世界为方法、以中国为目的,以优化中国政治道路、推进中国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他国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后发优势。
政治学在美国:战争、意识形态、资金与学科发展史
政治学系研究的当然是政治——在任何意义上,政治学家都很难反驳这一观点。然而,从19世纪末,最早的一批历史与政治学系(History and Political Science)在美国建立至今,「政治」本身早已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作为政治的研究者,政治学自然不可能刻舟求剑。理解政治学的发展史,一种路径是从学科内部的思想变化入手,观察、分析百余年来政治学家理论成果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