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共为您搜索到419篇文章
  • 王京清: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

    王京清: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真经”的研究,要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从马克思主义真理和道义制高点上,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扩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为人类进步与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田曦:在资本主义困境与危机中凝聚左翼力量

    田曦:在资本主义困境与危机中凝聚左翼力量

    社会主义大会是美国左派的重要集会场所。2019年美国社会主义大会主要围绕资本主义的困境与危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回应现实问题、寻求资本主义替代方案的斗争与策略等主题展开。会议从具体问题指向资本逻辑批判、资本主义系统批判,其中既展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活”和“规则”,也让我们看到身处资本主义体系中人的彷徨与呐喊以及寻求资本主义替代方案的努力。会议试图将传统马克思主义与当下美国左翼的关注点融合,在凝聚左翼力量上有积极作用;但对大会中的各种观点应予以分辨,并不是所有谴责资本主义、批判资本的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

  •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理性看待知青上山下乡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理性看待知青上山下乡

    有些专家、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否定上山下乡运动,千方百计贬低知识青年,并不是他们不懂历史,而是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有问题。他们所收集整理的种种实例、数据,完全站在人民大众利益的对立面。一些专家、学者甚至用现在的研究成果、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评判历史的人物和政策,要求历史人物作出当时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认识高度,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唯心主义。所谓“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就是这些学者、专家的真实写照。

  • 人民日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人民日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文化领域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制度来展开、来推进。无论是理论武装还是新闻宣传,无论是文艺创作生产还是文化体制改革,无论是精神文明创建还是网络建设管理,都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流价值,确保我国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 田心铭: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的内在逻辑

    田心铭: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深刻理解这一重要结论,就要研讨70年来历史性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从大历史观的视野看,决定70年来历史基本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其中,中国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着的带领人民前进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些基本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就是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历史规律,这就是历史性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

  • 梅荣政:共产党人要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

    梅荣政:共产党人要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 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关系,借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物质武器和精神武器、头脑和心脏的关系,也可说是“体”和“魂”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上,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共产国际的历史价值及其精神的时代价值

    共产国际的历史价值及其精神的时代价值

    当今时代与共产国际运行所处时代具有不同之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当今时代,和平和发展已成为势不可挡的主题和主流,现时期私人垄断资本逻辑的矛盾还没有引发全球性的系统战争冲突。同时,也具有相同之处,如各国经济需要包容的不断现代化、世界经济需要公正的不断全球化、国际政治需要平等的不断民主化、各国文化需要互鉴的不断交流化、全球军事需要均衡的不断自控化、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及社会主义复兴发展的较好机遇等问题。这两个时期的相同之处决定了共产国际问题在当今不应该被漠视,而不同之处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共产国际的方式方法。

  • 郝贵生: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什么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郝贵生: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什么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笔者认为在中国具有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的是与中国实践真正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今天的中国真正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一是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书本和课堂上解放出来,使之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物质力量。二是必须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同资本主义复辟现象做坚决的斗争。不同资本主义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做坚决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发扬光大”完全就是一句空话。

  • 王伟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王伟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指导实践的作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打破了以往哲学知行脱节的严重弊端。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 张文木 | 反对民主社会主义

    张文木 | 反对民主社会主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向制度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直接来源。当代所有重大国际现象,若不回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不能被很透彻地理解和很好地解释。民主社会主义用抽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及由此必然导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阉割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普世”学说。其结果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每次重大关头,民主社会主义都以“非暴力”为标榜,死死抱住无产阶级的双手。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通过屏蔽列宁主义、特别是屏蔽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以达到事实上抽掉毛泽东思想灵魂的目的;而如果用被抽掉列宁主义灵魂的“毛泽东思想”,继而用抽掉“四项基本原则”的“邓小平理论”去麻痹中国人民,与用抽掉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一样,其结果对中国乃至中华民族而言,是大灾难的开始。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危险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决斗争的新对象。

  •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走势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走势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探索不同方式和路径,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从而实现全体劳动者的解放并最终实现人类自身解放的社会运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呈现不同的特点。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共产党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内容和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同时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最重大成果。虽然共产党人所从事的共产主义运动与其他工人政党和派别所从事的社会主义运动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但是它们在规避、超越或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痛苦和代价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程度的共通性甚至共同性。在21世纪的视域中考察,在多态纷呈中推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未来走势,为人类求解放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旨归。

  • 吴恩远: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将迸发更磅礴伟力

    吴恩远: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将迸发更磅礴伟力

    回溯社会主义的历史可以看到,具有公平正义自由和谐原则的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只要存在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类追求实现社会主义的运动就永远不会停息。汲取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教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以雷霆之力震撼世界,给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的希望。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的危机就是不可克服的且会愈发尖锐,而作为其对立面的社会主义就永远是人们憧憬的目标,且会更加磅礴于世界。

  • 罗骞: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阐释

    罗骞: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阐释

    全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关系为着眼点,以坚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论,强调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根本原则,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和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对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建设道路中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本书集深邃的理论思考和强烈的现实关怀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表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理论睿智和现实情怀,以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一书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典范,是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着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 张文木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

    张文木 |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向制度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直接来源。当代所有重大国际现象,若不回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不能被很透彻地理解和很好地解释。民主社会主义用抽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及由此必然导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阉割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普世”学说。其结果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每次重大关头,民主社会主义都以“非暴力”为标榜,死死抱住无产阶级的双手。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通过屏蔽列宁主义、特别是屏蔽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以达到事实上抽掉毛泽东思想灵魂的目的;而如果用被抽掉列宁主义灵魂的“毛泽东思想”,继而用抽掉“四项基本原则”的“邓小平理论”去麻痹中国人民,与用抽掉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一样,其结果对中国乃至中华民族而言,是大灾难的开始。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危险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决斗争的新对象。

  • 马克思理论昭示资本主义末日已经来临

    马克思理论昭示资本主义末日已经来临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表明,资本膨胀的最后结果,必然干预、操控政治,使本应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国家政权在它的淫威之下变为它的傀儡、帮凶。我党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应清醒地认识到资本的邪恶本质,凭藉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凭藉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积累的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牢牢把握历史机遇,理直气壮地壮大国有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科学调剂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分配机制,消除、破解改革开放以来推行、实施系列市场经济政策、措施的偏颇累积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扫除障碍的同时,为人类建立公平正义的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记北大马院在读本科生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记北大马院在读本科生

    今年9月,9名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15名第二届“大钊班”项目本科生进入北大马院开启大二学年生活,加之29名首届“大钊班”项目本科生,这所学术科研导向的学院迎来了更为年轻、更具活力的新生力量。但更令我们好奇的是,这些本科生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