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共为您搜索到2篇文章
  • 明代的对外朝贡体系“厚往薄来”是“得不偿失”?

    明代的对外朝贡体系“厚往薄来”是“得不偿失”?

    如果单纯地从经济效益的层面进行思考,当然是有些得不偿失。但是这种所谓经济上的“得不偿失”,实际上被我们近现代时期的学者们无端夸大了。明朝政府在接待来贡使者时,固然实行着“厚往薄来”的原则,但无论是“来”,或是“往”,其数量都是比较有限的,是有一定规制的,基本上仅限于礼尚往来的层面之上。迄今为止,我们还看不到明代正常的朝贡往来中的“厚往薄来”对于明朝政府的财政,产生过如何不良的影响。即使有,也是相当轻微的。如果把这种“得不偿失”与万历年间援朝抗倭战争的军费相比,那只是九牛之一毛。万历年间在朝鲜的抗倭战争,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不是为了维持朝贡体系。

  • 谁在塑造“朝贡话语”?

    谁在塑造“朝贡话语”?

    中国要成长为真正的大国,必然要有“走出晚清”的自信心态和更加广阔的战略视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实践初见成效足以为证,将印度等国家列入各项合作平台的重要角色更见我力促共同发展之诚意。但若是我们视之为“战略合作伙伴”的昔日列强和“金砖”新贵一再视我为“战略对手”甚至不乏将中国打回晚清“原形”的“帝国心态”,同时辅以种种对中国历史的解构性阐释掩盖其当下的政治企图,这就绝不仅仅是学术论争,亦富含着权力和道义制高点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