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风:中国发展大飞机的历史教训(三)
华为原来是小贸易公司。但它对技术的追求不折不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开发。正是在自主开发程控交换机所发展出的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这些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才进入了移动通信和网络设备制造领域。今天,华为拥有2万多员工,其中接近50%是从事研发的,而生产人员不足10%;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超过销售收入的10%。华为的产品已经大踏步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华为也成为中国罕见的能与几个国际巨头比肩而立的高技术企业。中国轿车工业的主要企业从80年代中期开始相继走上合资道路。当时的想法是通过合资引进外国的先进产品技术,然后通过零部件国产化,最后实现自主开发。然而,20来年下来,尽管政府的行政部门为了保护这些企业而长期严格限制其他企业进入轿车工业领域,但这些企业仍然只会组装外国品牌的产品,没有自主开发的能力。原因在于,合资企业只能生产外国设计的轿车,却不进行产品开发,而没有产品开发的实践,当然也就无法发展出产品开发能力。
运-10下马丢掉的是技术能力赖以发展的开发平台
运-10的下马标志着中国大型客机开发平台的丧失,而事实也证明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技术能力由此而陷入萎缩状态。单纯从产品的优缺点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只能是推脱责任的做法。抛弃运-10是自毁长城的行为,是一个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教训。但是,为什么要这样自毁长城?问题就出在有人总是要反对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
从运10到C919,中国工业精神的浴火重生
中国工业精神是一种理念,包含着行动者诠释自己利益的价值观、从历史经验凝练出来的信念以及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行为准则,其作用是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利益冲突的世界中为行动者提供行动指南。今天,中国已经处于与“自力更生”年代完全不同的环境,在那个年代之后出生的年轻人也逐渐成为技术和工业发展的主力。因此,中国工业精神的内容将会发生变化,其表现形式也会更新。但是,作为这种精神的内核——自立自强——将会保持下去,并鼓舞中国人敢于走自己的路,不仅在技术上、在工业发展上,而且在制度上。只有想富强的人才会富强,只有想胜利的人才会胜利——这就是中国工业精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