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里巴巴的传说:“明漏税”和参与国企混改
2016年财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团平台成交额突破3万亿,达到3.09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声称其规模不亚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全年的GDP。3.1万亿交易,相当于2015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3%。记住,这3万亿的线上交易是不发生税的——因为没有收税的环节——只要淘宝网后台不对税务部门开放,不与税务部门联机代收税款,怎么会发生税收?这一点,玩儿淘宝、京东的都会心里门清。卖方如果是生产商,增值税、营业税都免了;如果是零售商,起码营业税免了。甚至企业所得税都看不见。说透了人家还真不是“偷漏税”。人家是“明漏税”!
混改联通,是不是也混改一下阿里?
不可否认的是,阿里集团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财团了,允许阿里参与国企混改的同时,是不是国家也应当参与阿里的混改呢?
对未来的担忧:阿里帝国扩张、农业开放和资本出逃
现在房价虚高不下,堆积着大量泡沫,一批房地产商却以对外投资和所谓“轻资产”的名义向国外大量转移资产,其实不仅房地产商,还有一批通过资本市场捞取大量财富的权贵资本家、金融大鳄、买办资本家在不受监管和控制的情况下将资产大量转移到国外,使老百姓倍感愤怒,深感还未共同富裕,那些先富起来的群体就逃离了中国,这种状况的出现表明我们的发展正在出现某种背离宗旨的情况,如不及时纠正和监管,老百姓将会更加不满意。
资本的野望:阿里的“帝国梦”
马云提到的未来的阿里巴巴集团的规模要大于现有的国家直接控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规模,也大于执政党的规模。不仅如此,阿里巴巴集团控制员工的主要经济来源,其对其员工的组织能力,如果不强于党组织的话,至少不弱于党组织。如果我们认为一个社会组织拥有的社会权力取决于其组织规模和组织强度的话,就应该知道,那时的阿里巴巴集团,与其称为集团不如称为帝国。这将是一个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董事会决定的,大股东说了算的现实版的垄断帝国。
阿里巴巴捐款克林顿基金会,晋身总统“超级朋友圈”
在克林顿基金会网站,有阿里巴巴集团和台湾经济文化办办事处的捐赠信息。能看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先生已经凭此已经跻身于克林顿总统、国务卿夫妇的“超级朋友圈”。
李东宏: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用超现代性引导阿里科学发展
阿里巴巴是个具有超现代性潜质的公司。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恰恰可以促进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化,同时它也为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化创造了一小部分条件。因而我们应该用社会主义的理念、制度规制和引导阿里巴巴。
孙锡良:建议监管部门对阿里巴巴的疯狂并购进行干预
中央政府须立即对阿里巴巴的疯狂并购进行干预,中央政府必须对过度运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干预,中央政府必须对所有企业的多跨度大范围并购进行适度限制。
利在高盛?阿里巴巴的媒体帝国
阿里巴巴建立媒体帝国,无非是希望借助资本力量的绝对优势,来换取话语权的绝对优势,传播、扩散有利于阿里巴巴背后资本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