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完全市场化既残忍又沉重--由魏则西事件引发的思考
医生与病人之间所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性,且基本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一旦生病,决定权就掌握在医生手中。一般人看病喜欢到医院找熟人,原因不仅是希望医生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而且是希望医生提供符合患者需求的服务。这就是说,医生的“良心”不仅在于医术高明,而且在于能够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现代医疗服务大幅度提高了技术水平,但是却弱化了医疗的伦理功能。
关于魏则西事件的法律分析
4月12日西安大学生魏则西因身患滑膜肉瘤死亡,这一事件在“五一”前后成为舆论沸点。随后,百度公司和武警北京总队二院相继被调查。但网络舆论不应止于宣泄式快感。
去伪求真:“魏则西事件”有感
虽然对“魏则西事件”揭露出的罪恶非常愤慨,但对事件的发生并不惊讶,治病救人的医院一旦钻进了钱眼,什么人间丑恶都会显现。三十年医改问题凸显,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对立,备受病诟。要避免“魏则西事件”和陈仲伟悲剧的发生,必须回归医疗卫生体制的公益性,否则,正如贝纳姆的一句名言——路走错了,奔跑又有什么用呢?
魏则西和陈仲伟是一条藤上结的两个苦瓜 ——扭曲的“市场化”害死人
假如魏则西有个亲戚,由于魏则西事件去把治疗魏则西的医生杀了,社会该如何评价?一个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个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看起来毫不相干,但是一个字把他们俩连起来——医,他们俩是一根藤上结的两个苦瓜,这根藤就是扭曲的医疗系统市场化。不整治扭曲的“市场化”乱象,悲剧随时会再度发生。
写给被魏则西之死刷爆朋友圈、对Google膜拜的网友
魏则西之死事件中,对逝者的同情显然已经被其它的意图超越了,明眼人看得出全篇新闻的关键词是“百度”和“Google”,尽管人们对高大上行业中的黑幕深恶痛绝,但这样的新闻由海外着名的中文美狗媒体爆出,就十分可疑了,别忘了,Google还在紧锣密鼓的筹备重返中国。
魏则西死亡事件背后的四大焦点
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撰文指出,作为事关每个人性命大事的特殊领域,医疗服务肯定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商业服务,它是一种准公共服务,这应该成为中国医疗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从准公共服务这个原则出发,中国政府应该将医疗服务分为两个大的领域。
医疗法律体系失衡导致医患关系扭曲——别说魏则西,解剖活人都不违法!
一个大学生按照百度的搜索,到某武警医院治疗,花了20万依然没有效果不幸去世,结果引发社会的轩然大波,对搜索引擎、对卫生部门、对医院找原因的都有,而我以一个法律工作者的身份,今天要谈的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我们的医疗法律体系的问题,
“市场”虐你千百遍,你待“市场”如初恋--也谈“魏则西之死谁之过”
魏则西之死谁之过?当然是社会医疗产业化、市场化的“过”,这难道还会有疑问吗?仇和虽然因为腐败问题倒下了,他走的路、做的事情可没有倒下。医疗卫生本应该属于社会事业,本就不应该企业化,本就不应该将其投入到以利润为目标的市场竞争中去。
魏则西之死——如何限制资本公权力的肆意扩张?
巨头网络资本可以影响的人群,已经高达数亿,这些网络平台的规则制度,就如同于虚拟世界的法律一般,尽管不是法律,却事实上拥有了法律近乎一样的影响力——而对于这些网络平台的管理,就近乎和行政力一样,如今行政公权力尚且有监管,而这种资本公权力却存在着监管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