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共为您搜索到2篇文章
当代文学中的 “二流子” 改造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国农村,农村税收增加,金融高利贷和赢利型经纪应运而生。劣绅和恶霸横行乡里,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被剥夺和排斥,因而产生了许多中国式的“流氓无产者”:“二流子”。从鲁迅写阿Q开始,“二流子”问题始终是中国文学关注的现实的一部分。如何改造乡村社会、特别是其中的“二流子”,并以此来塑造新的劳动共同体,也成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作为“党的政策宣传员和地方翻译员”,赵树理非常自觉地思考“二流子”问题,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乡村“二流子”,试图以一个乡村治理者的身份坚持写作并参与到实际斗争去的。赵树理的创作道路,无疑为我们展开了更为真实而复杂的现实图景,为我们思考当代文学与实践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了启示。
农业“两个飞跃”应实现集体权益与成员权益的统一
集体经济中统一经营与家庭经营演变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显示,集体的发展和权益保障是农民权益保障的基础,两方面的权益不应当也不可能单方面实现,两方面的权益保障也不可偏废,应探索创建能够使两方面权益统一的有效实现形式。对于农民权益的保障,应当转换思路,由单一的权益保障转向把保障权益与促进发展统一起来,可通过对集体经济组织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造来实现这一目标。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既要破解成员资格确认难题和构建发展统一经营激励机制,还应明确法人地位、创新政策支持、构建党领导下的“三驾马车”乡村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