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盛辉:图说区块链及其关键核心技术
一个区块链应用系统一般由三个分系统构成,即服务器端(共享化,用于验证身份)、客户端(个性化,用于合成身份)和查验端(个性化,用于查询验证结果)。IT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企业、事业、机构等用户研发出不同的客户端软件和查验端软件,并按照相关标准和接口把它们和服务器端(万物统一身份验证平台)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万物统一身份验证平台不是想当然,而是客观上的需要,即公信力的需要、集约化的需要、流程精简的需要、成本节约的需要和以用户为中心的需要。
谈谈专利的两面性—技术如何成为阻碍进步的力量?
美国现在提出华为的专利无效,实际上我觉得我是能够接受的。当然,美国人针对的是华为。实际上,由于专利的阻隔,美国的很多小公司,被专利陷阱牢牢控制着,很难设计出综合性的产品——因为每一项功能,都可能触及专利陷阱。中国实际上主张技术共享和传播,另外,大公司的核心实力,往往在于执行力,团队的竞争力,专利虽然重要,但是只是一个侧面,是技术研发投入效果的自然反映。所以,在中国做事情,不必过多考虑专利陷阱,而更多的精力,应该打造系统竞争力。专利保护不了一家公司的长期发展,产品能力、销售能力、团队竞争力,这些才是更重要的。当然,这并不是否认技术投入,如果技术投入的目的,就是为了用专利法阻止对手,这种事情在中国注定不会成为主流。
硅谷公司背后的中情局
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有一家低调的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着全美最先进、最前沿的科技初创企业。这家名叫In-Q-Tel的公司是中情局的“御用风投”,也是这一全球最大情报机构的“秘密武器”。依靠In-Q-Tel孵化出的一批批美国高科技企业,中情局一直享用着全球最尖端的技术。
美国公司中立?研究结果“恰好”契合大公司主张
“独立”“非营利”“无党派”是美国多数智库标榜的原则。例如布鲁金斯学会的座右铭是“高品质、独立性、影响力”,兰德公司称自己是“非营利、无党派、致力于公共利益”的机构。然而,《纽约时报》近日对美国75家智库调查发现,很多研究者同时拥有注册说客、大公司董事会成员等其他身份,不少大公司通过资助智库学者的研究项目获得有利于自身的研究结果,用于游说和商业利益推广。
西报:西方推出“公司治国论”意在将犯罪“合法化”
全球化只不过是加剧了公司权力,巩固了公司在统治世界中的影响。公司的压力集团已经渗入联合国,它们现在享有世界的政治家们出让的空前的特权,破坏为了保护公民和环境而设计的主权调控。
美欧私营安保公司:靠政府大单起家,为本国政府“背黑锅”
西方大型安保公司之所以能变成呼风唤雨的国际性大角色,关键在于有军方和政府的合同支撑,虽然它们有时因“纪律败坏”会被罚款成百上千万美元。
任志强为疑似传销公司“WV梦幻之旅”做推广 遭质疑后删掉微博
任志强,地产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北京市商业银行监事、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董事。自1993年起改组成立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创建”华远”品牌,在房地产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