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新华:中国财富和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利弊和对策
分析评价现阶段中国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现象及其原因和危害,探讨合理有效的应对之策,指出应该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价值链升级、完善国有企业制度、发展公有制经济、健全市场机制、实行国家调节、克服市场失灵、改革完善分配制度、节制资本、搞好全民教育、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完成和稳固精准扶贫和脱贫、持之以恒地反腐败等多管齐下,强调中国现在应该重点做好、分好“蛋糕”,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私有制和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与社会主义最终要消灭剥削和走向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其合理有效解决的途径。
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中国现在亿万富豪世界排名第一
分析评价现阶段中国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现象及其原因和危害,探讨合理有效的应对之策,指出主要应该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价值链升级、完善国有企业制度、发展公有制经济、健全市场机制、实行国家调节、克服市场失灵、改革完善分配制度、节制资本、搞好全民教育、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完成和稳固精准扶贫和脱贫、持之以恒地反腐败等多管齐下,强调中国现在应该重点做好、分好“蛋糕”,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私有制和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必然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与社会主义最终要消灭剥削和走向共同富裕的矛盾及其合理有效解决。
调整收入分配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近年,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因而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为此做出重要决策,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相应采取了许多具体政策措施予以解决,但是,问题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解决这一问题要有新思维,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直接从企业入手,一方面,在工人一方,增加收入分配项目,增大收入分配比例,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在企业主或经营者一方,对其收入结构进行科学界定,减少收入分配项目,降低收入分配比例,降低收入水平。
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
讲分配,马克思首先强调的不是别的,而是那个先于生产的“生存条件的分配”。他认为这是理解和解决一切分配问题的根本前提,但是很可惜,我们谈分配,可以海阔天空,甚至可以随心所欲,但就是不提所有制,似乎认为我们的分配问题与所有制没有关系。这是一种严重误解。难道说,我们的所有制有问题吗?是的,有问题。要不然,为什么尽管我们花了十几年这样长的时间,在许多方面又都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分配问题至今解决不了?或解决得不好?这不是所有制的问题,又是什么?
从收入分配“规律”看计量结论的意义
现代主流经济学之所以关注“量”的精确而忽视“性”的意义,热衷于数理的逻辑推理而否弃生活的日常语言,就在于存在韦森所讲的“致命误解,那就是经济学家们常常认为,由于日常语言是模糊的。故用日常语言所写的经济学,自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而还不是‘科学的’。正是基于这一天大的误识,致使当代主流经济学家错误地相信,只有通过数学公式所推导证明的经济学道理,才是‘科学的’。相当多的经济学家也由此错误地断定,一些用日常语言所撰写的经济学,还不是‘科学’。这是当代经济学中数学模型的构建成为时尚、数学推理大行其道的根本认识论原因。”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根子在政府和国企的高收入吗?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本质原因是不公正的财产关系带来的资本化收益分配的不均衡性,所以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根本和长远举措还在于形成相对公正的财产关系,让中低收入人群也能分享经济资本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