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共为您搜索到4篇文章
  • 张文木:做一番世界政治“资治通鉴”的工作

    张文木:做一番世界政治“资治通鉴”的工作

    今天的中国已从“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转为世界经济、世界政治的一部分。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改变: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发展曾对阻止亚洲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代中国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推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 读史鉴今,毛泽东治党治军治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读史鉴今,毛泽东治党治军治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坚决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是好的,坏人只是极少数。据此,建国前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对那些由于多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沾染很多恶习,身上有种种缺点错误的人,采取团结改造方针,使他们转变成社会主义新人。

  • 张文木:中国知识分子要担当民族复兴的责任

    张文木:中国知识分子要担当民族复兴的责任

    书生切莫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显然,写这样的作品不是靠“登高一呼”式的热闹就能完成的。从2005年始至2010年底,我完成了本书的上、中两卷共150万字的写作和出版任务。在键盘的敲击声中,我仿佛听出当年司马光写作《资治通鉴》的弦中琴音,意识到我们与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一样,也在担当着民族复兴的责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知识分子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心,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 毛泽东从《资治通鉴》探寻中国气派的唯物史观

    毛泽东从《资治通鉴》探寻中国气派的唯物史观

    北宋编年体史学巨着《资治通鉴》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世经典。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研究持续了一生,他从这部史学巨着中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战争、吏治,体会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教训,对其学术特点亦有独到见解。同时,毛泽东重视《资治通鉴》的影响与启发,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