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偷马桶盖”事件的舆情思考

吊诡的是却有一些人趁机抓住不放,不仅小题大做,甚至还上升到“民族劣根性”的高度进行批判。天的中国,既没必要俯视其他国家,更没必要仰视其他国家,中国已经毫无疑问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国民的心态也需要“与时俱进”。

经过短暂的发酵,国内某游客在日本酒店“顺走”一个马桶盖的新闻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在事件刚曝光时,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纷纷对事件中的那位游客表示谴责,甚至有人表示“顺走”马桶盖的行为“有辱国格”和“丢人丢到国外”。在事件被曝光后,该游客归还了马桶盖,并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主动向单位辞职。

对于事件中那位游客“顺走”马桶盖的行为我不想做过多评论,毕竟马桶盖也不是什么太值钱的东西,而且事后该游客也认识到错误并将马桶盖归还,要说该游客是“盗窃”恐怕也算不上,所以,也只能借此告诫他人“莫以恶小而为之”了。我们无从揣测该游客“顺走”马桶盖的动机,权当象有些人说的那样是贪小便宜吧,不过俗话说的好,贪小便宜吃大亏,恐怕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马桶盖”的阴影都将在该游客的心头挥之不去。

不过话说回来,“顺走”一个马桶盖的行为虽然不光彩,但也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吊诡的是却有一些人趁机抓住不放,不仅小题大做,甚至还上升到“民族劣根性”的高度进行批判。虽然我们承认“顺走”马桶盖的行为确实不妥,但将之与“民族劣根性”联系起来未免太过牵强。难道因为一个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一次鬼使神差的行为就要让整个民族背锅?对不起,这个锅我们不背!

还有一些人煞有介事的说“顺走”马桶盖是为了“窃取日本马桶盖的机密技术”,对于这种近乎可笑的言论,居然也有一些人信以为真。我们姑且先不说此说法到底可笑在哪里,就算日本的马桶盖真的有什么“机密技术”,那直接买一个回国慢慢研究不行吗?何必要采取“顺走”的方式?再说了,中国的高铁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一张对外的闪亮名片了,难道却连一个马桶盖都做不好?

2015年年初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文使得日本马桶盖在中国着实“火”了一把,当时就有一些人借机对“中国制造”大肆鞭挞。说到底,是源自一些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不自信,他们看不到中国的发展,甚至看不得中国的发展,以至于近乎本能的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冷嘲热讽,这种“逆向种族主义”的心态在他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在这些人看来,凡是中国的就是落后的、愚昧的甚至“专制”的,凡是外国的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就是先进的、开明的甚至“民主”的,因此,“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论调屡见不鲜。

如果说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中国一穷二白,很多方面确实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话,但是经过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今天的中国的GDP已经高居世界第二,还有人把西方国家奉若神明则让人无法理解。往小了说,这些人不自信,往大了说,则是故意与“三个自信”唱反调,是刻意的“唱衰”中国。

自从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后,中国人就已经站起来了,但是至今仍然有一些人固执的跪在那里,仰视着西方国家,这些人就是新时期的“贾贵”,“贾贵精神”所诠释的奴性在他们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必须要对这些人加强说服教育,用铁的事实让他们正视中国,正视中国的发展。

很多人把国内某游客“顺走”马桶盖的行为看成爱占小便宜,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事件中的该游客固然有爱占小便宜的一面,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对“洋货”的顶礼膜拜的心理作祟。如今,国内制造的马桶盖早已走向世界,那位游客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是,崇洋媚外的情结冲昏了他的头脑。与事件中的那位游客相比,那些借机大肆渲染“民族劣根性”的人就更不是“白莲花”,某种程度上,他们比事件中的国内某游客更可恶,也更可悲。中国有13亿人口,难道有几个人喜欢小偷小摸,就能够改变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善良了吗?把个别当成整体,把偶然偷换成必然,就是某些借机攻击中国“劣根性”的人的逻辑。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近些年,类似的逻辑正被某些人反复使用且手法越来越纯熟,往往稍有风吹草动,便上升到“民族劣根性”上口诛笔伐。

归根到底,无论是事件中的国内游客,还是那些借机渲染“民族劣根性”的人,都需要自信起来。今天的中国,既没必要俯视其他国家,更没必要仰视其他国家,中国已经毫无疑问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国民的心态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才能避免“大国小民”的悲哀。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舆情 马桶盖 游客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expose/201610/31871.html